木葉隱村西南角,一處不那么起眼的所在,坐落著一棟不那么起眼的民宅。
見花家。
見花家的祖宅原先位于千手一族的族地外,幾年前,自從見花千尋的父母戰(zhàn)死后,見花家僅剩的祖孫兩人便搬到了這里重新安家。
如今的家宅占地四百多平米,進門是小院,東西兩邊是廂房,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廂房兩層,正房三層,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遮頂。
家宅背靠著一棵二十多米高的大樹。
見花千尋曾被爺爺告知,這棵形似一朵巨型蘑菇的大樹是初代火影大人的木遁造物。
事實上,木葉村里很多植被都是那個男人用木遁催生出來的,類似的木遁植物還有很多,但這棵卻有些特殊。
區(qū)別在于,初代用木遁催生出來的其它植物是為了滿足木葉村的綠化需求,而制造這棵,則是為了滿足其弟弟二代火影大人的研究需求。
曾經(jīng)作為初代火影的優(yōu)秀部下之一,后又追隨二代火影征戰(zhàn)多年的功臣,如今的年邁上忍‘見花明川’當(dāng)年也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
該項研究的核心就是初代的木遁血繼限界。
二代試圖解析其本質(zhì)并研究其承習(xí)的可能性。
實際上,木葉高層一直以來從未停止過對于木遁的研究,這只是早期研究中鮮為人知的一項。
只可惜,早期的這項由初代和二代親自主持參與的研究項目卻因兩人的先后逝去而終斷。
而作為研究的重要材料,這棵樹本身自然存在著某些難以估量的價值,只是隨著曾經(jīng)的參與者們先后離世,知道其價值的,如今大概也只剩樹下這對祖孫了。
……
天才蒙蒙亮,見花千尋已經(jīng)醒了。
因為某位年邁的上忍已經(jīng)不聲不響的站在了床邊,正瞇著眼看著千尋。
剛醒來的千尋也瞇著眼,靜靜地看著老人。
老人的眼睛越瞇越小。
千尋的眼睛則越睜越大。
“唉~”
對視少頃,老人悠悠一嘆,旋即緩緩抬手…
“啪!”
“啊呀~”
“啪!”
“啊~”
“啪!”
“起啦起啦……”
三十分鐘后,吃了十個雞蛋半斤牛奶,洗了澡,換了束身勁裝的見花千尋捂著臉來到了正房二樓。
家堂供桌上供奉的是家傳的忍刀——刀名:風(fēng)從云,長刀,形似禾苗,刀身長一米二,加刀柄一米五,寬三指。
取刀要拜,千尋趴嘰一聲跪倒在地,恭敬的拜刀。
取刀后打著哈欠走向了右側(cè)靠墻通往三樓的樓梯,而三樓供桌上供奉的是見花家的歷代先祖。
也免不了一番叩拜,千尋趴唧一聲再次跪倒在地,頗為虔誠。
每次都只求前身的祖宗們不要怪罪他這個鳩占鵲巢的外來靈魂。
千尋平日修行訓(xùn)練的場地不在家宅里,而是在樹上。
外形酷似蘑菇的大樹,茂密的傘蓋形樹冠直徑超過了十五米,而人工制造的大樹,其內(nèi)的枝干分布都很規(guī)則,以至于其中空出了很大的可利用空間。
如今,茂密的樹冠內(nèi)部早已被千尋的爺爺改造成了類似于蒙古包的木屋,室內(nèi)有著功能全面的訓(xùn)練設(shè)施。
家宅三樓的陽臺有盤梯連接著樹干,一直順著大樹主干盤繞延伸至樹冠內(nèi)部。
千尋已經(jīng)延著盤梯進入了樹冠內(nèi)部。
樹屋內(nèi)雖然有些昏暗,但也足以視物,因為整個圓頂都是框架玻璃,光線可以透過樹葉縫隙穿過玻璃照進室內(nèi)。
木樁、木人、擺球、麻球、標(biāo)靶、秋千、三輪腳踏車、傀儡小人偶、木馬……
好吧,這里不僅是訓(xùn)練場,同時也兼游樂場。
雖然千尋并不需要這些,但架不住某位性格和脾氣都難以揣測的老人覺得他需要。
每次來到樹屋,千尋進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甩掉腳上這雙該死的木屐。
他大概一輩子都無法適應(yīng)這種堪稱累贅的鞋了。
可又不得不穿。
那個傳統(tǒng)到古板的老人,每次練刀之前都會讓他走流程——洗漱用餐、沐浴更衣、穿木屐、焚香束發(fā)、二樓拜刀、三樓拜祖先,完事后才能上樹。
就很麻煩。
但胳膊擰不過大腿。
不聽話的娃娃會挨打,尤其在這殺人如麻的忍界,某位人生中大半時間都是在戰(zhàn)場上度過的年邁上忍,打?qū)O子就從來沒打死過……
便也只能聽之怨之。
甩了木屐,千尋拎著刀徑直來到了樹屋中心的大樹主干前盤膝而坐,刀則放到了雙膝之上。
本來按老人的要求,他應(yīng)該跪坐,但千尋實在是跪不來,所以一般老人不盯他的時候,他都是盤膝而坐,這樣更容易他快速進入冥想狀態(tài)。
當(dāng)然,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覺得盤膝而坐更有‘高人’風(fēng)范。
冥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要在身體放松并閉著眼睛的情況下再放空思緒,其實是很容易睡著的,尤其是早上剛起床還吃了早餐后,回籠覺什么的簡直不要太爽。
所以,想要在這種情況下不睡著就得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再慢慢摒棄其它雜念,最后再把集中的注意力慢慢分散,就會進入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分不清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嘛……
這個時候時間就會凝滯,會有一種度秒如日的感覺,如此才算達到了老人所要求的冥想狀態(tài)。
這種冥想法,集中注意力時所寄托的事物就是家傳的忍刀。
至于冥想后如何醒來,這并不需要擔(dān)心,因為會自然醒。
約摸過了二十分鐘,千尋從冥想中醒來,此時他的腦子里依然是空白的,但雙目卻極為澄澈。
第一眼看到的是刀,盡管刀并不在視線正前方,但在整個視野范圍內(nèi)最令他感到熟悉的無疑是刀。
理所當(dāng)然的,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拿刀。
當(dāng)熟悉的觸感傳來,大腦還未做出反應(yīng),千尋已經(jīng)下意識提刀起身,順勢朝空氣斬出了一刀,接著是第二刀,第三刀……
一刀接一刀,一刀快過一刀。
霎時間刀影重重。
由于是家傳的刀術(shù),見花家的刀術(shù)有著一套系統(tǒng)且成熟的修行方式。
共分為九個階段:
第一階段,卸力。
使用刀術(shù)不斷攻擊木樁,什么時候在全力劈砍之下能夠卸掉反震之力而不傷到自己就算完成。
第二階段,精準(zhǔn)。
使用刀術(shù)攻擊木人身上標(biāo)注的生理要害點和查克拉筋脈中分布的要害穴位,能在一分鐘三十秒之內(nèi)全部擊中要害就算完成。
第三階段,掌控。
使用刀術(shù)攻擊鋼絲懸掛的鐵球,在鐵球一百八十度擺動的情況下,攻擊鐵球,一刀令其靜止不動就算完成。
這三個階段,是基礎(chǔ),也是技巧,而技巧性的東西,除了勤練不輟,沒有捷徑可言。
三歲練刀,千尋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了前三階段的基礎(chǔ)訓(xùn)練。
三年時間不可謂不快。
看似簡單的基礎(chǔ)訓(xùn)練,其實難度極大。
首先卸力這一項,由于見花家祖?zhèn)鞯娜痰丁L(fēng)從云,是一把鈍刀,有刀刃,卻沒有開鋒,而且訓(xùn)練用的木樁也是木遁造物,遠比普通木材堅硬,以至于用鈍刀攻擊木樁時產(chǎn)生的反震力極大,千尋第一次全力劈砍木樁時就把右手虎口給震傷了,幾天都使不上力,隨后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滿手血泡,老繭都磨掉了幾層才掌握了卸力技巧。
第二階段的難度在于,限定了一分三十秒的時間。
木人上標(biāo)注的身體要害和查克拉經(jīng)絡(luò)中的要害穴位多達一百零八個。
有的劃線,有的畫圈,有的畫點,有的在明,有的在暗,如腋下腿彎臂彎這些位置,想要全數(shù)攻擊到,不僅要快要準(zhǔn),還需要使用到劈、撩、勾、砍、刺、挑等一系列復(fù)雜的刀術(shù)組合。
先攻擊哪里再攻擊哪里,都需要再三斟酌,記住所有位置,并找出最優(yōu)攻擊順序,還得在精準(zhǔn)零失誤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在一分鐘三十秒之內(nèi)完成所有的要害攻擊。
最后,第三階段,可以算是第一和二階段的進階訓(xùn)練。
想要一刀將一個一百八十度擺動的鐵球(直徑十厘米)砍停,首先光滑的鐵球只有砍中中心點才能受力,所以出刀必須精準(zhǔn)。
其次,砍中高速移動的鐵球,硬碰硬產(chǎn)生的反震力很可怕,不會卸力很廢手。
基于以上兩點,剩下的就很科學(xué)了。
如何用撞擊讓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比如,動量守恒什么的……
算了,要套用公式什么的來解釋就太強人所難了。
總之這玩意只能用時間來換經(jīng)驗,通過不斷地練習(xí)找手感,偶爾瞎貓碰上死耗子,砍停一兩次不是很難,難的是次次都穩(wěn)。
完成第三階段,千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除了天賦,得還益于他的體能包括力量、速度、敏捷、耐力、感官、防御能力和反應(yīng)能力都要遠超常人。
千尋一度被其爺爺譽為是見花家有史以來刀術(shù)天賦最強。
然而,天才如他,到了第四階段卻卡住了。
第四階段:開鋒。
風(fēng)從云有刃無鋒,需要灌注查克拉開鋒。
但卻需要風(fēng)屬性。
偏偏,千尋的查克拉屬性不是風(fēng)。
所以,需要先開發(fā)出風(fēng)屬性查克拉。
這需要時間。
流放的工匠
求追讀,求收藏!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