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共享集市
弘治皇帝是個(gè)精打細(xì)算的人,這一點(diǎn),從他平日生活簡樸,從不追求鋪張奢華,便可見一斑。
當(dāng)然,精打細(xì)算是好聽的說法,說難聽些,就是摳門小氣,精于算計(jì)。
這樣精細(xì)的一個(gè)人,自然能看得出來那西山土地即將升值的前景,自然也做得出來把持土地,等待升值的舉動。
對弘治而言,這回修路張鶴齡是出了大錢的,也算是立了一功。
但通過修路,他張鶴齡也撈到了天大的好處——西山集市變成通瞿要地。
這兩相抵扣,弘治皇帝自覺并不虧欠張鶴齡。
所以這土地嘛……也就不賞予他了,還是拿捏在自己手中較好。
日后那西山集市真有長足發(fā)展,張鶴齡當(dāng)真缺地了,再賣一點(diǎn)給他便是了。
重要的資源,還得握在自己手中,如此弘治皇帝才覺得安心。
“姐夫,您當(dāng)真不愿賣地?”
張鶴齡顯然還不死心,又湊上來相求。
弘治皇帝將頭一撇,不拿正眼直視張鶴齡:“朕主意已定,絕不悔改!”
他這是擺出了姿態(tài),不愿再退讓了。
“姐夫……”
張鶴齡卻又將手一拱:“您可要想好了,那西山集市的發(fā)展,于京師的穩(wěn)定,也有莫大關(guān)聯(lián)?!?p> “我西山集市,現(xiàn)已收容了近千流民,還為那西山的礦工提供了大量生活補(bǔ)給。于西山,于京師,都是有極大好處的?!?p> 他竟邀起功來了。
弘治皇帝撇撇嘴:“那又如何?”
你張鶴齡不也靠著那西山集市掙了些銀錢么?
張鶴齡又道:“可西山集市的發(fā)展,還要仰仗土地。若陛下不將周邊土地賣予臣下,臣如何將西山集市做大做強(qiáng),如何收容更多流民?”
“嗯?更多流民?”弘治皇帝皺眉,“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張鶴齡拱手道:“陛下可曾想過,這官道修好之后,那些修路的流民將如何安置?”
“這……”
弘治皇帝還沒想那么遠(yuǎn),當(dāng)下能給這些流民找到活兒干,穩(wěn)住他們,已屬不易。
他想了想:“這京師又不止一條路可修……”
大不了,再撥些活兒,給這些流民來做,不致使流民禍亂京師便行了。
張鶴齡卻是搖頭:“下一回,可不會有人捐錢修路了,陛下是自己拿內(nèi)帑出來,還是有把握說動內(nèi)閣朝臣呢?”
“嗯……”
弘治皇帝必須得承認(rèn),這一次能迅速籌集銀兩,也多虧張鶴齡出力。
況且朝臣們已捐過一次銀子,下回再修路,總不能還指望他們捐錢吧!
弘治皇帝看向張鶴齡:“你的意思是?”
張鶴齡道:“臣那西山集市,可以為這些流民提供安身之所?!?p> 西山若再發(fā)展壯大,便能提供不少活計(jì),讓這些流民賴之生存。
弘治皇帝細(xì)一思慮,這倒是個(gè)一勞永逸的法子:“不錯(cuò)!”
張鶴齡又繼續(xù)道:“可若沒有土地,那西山集市如何發(fā)展?”
說來說去,他又將話題繞了回來。
不還是想要買地嘛!
弘治皇帝長吸口氣,翻了翻白眼:“你那西山腳下,本就有七八百畝土地,那么多地,足夠建造集市了?!?p> “不……遠(yuǎn)遠(yuǎn)不夠!”張鶴齡道,“若要興建集市,最重要的是官道兩側(cè)的土地。臣雖有幾百畝地,但大多都遠(yuǎn)離官道,只能拿來蓋建工坊……”
他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弘治皇帝又陷入踟躇。
他手上雖說有土地這張王牌,但那張鶴齡,倒也并非無牌可打。
張鶴齡的仰仗,就是西山集市——只有他的手段能耐,才能將西山集市發(fā)展壯大。
那西山集市的好處越多,張鶴齡的底氣就越足。
弘治皇帝不得不考量張鶴齡的態(tài)度了。
若是真不賣地給他,他一氣之下將西山集市拋之不顧,這對于京師,對那西山煤礦,可都不是好事。
思慮片刻,弘治皇帝道:“這樣……朕再給你添五百畝地,就在西山集市旁再劃一塊地給你,如何?”
“五百畝……不夠??!”
張鶴齡稍作思慮,立即搖頭:“陛下索性將西山腳下,那官道兩側(cè)的土地全賣予我得了。日后收容流民,少不得要耗費(fèi)土地的。”
“那怎么行?”
弘治皇帝自不會答應(yīng)。
若將土地全賣予他,那日后西山的發(fā)展,就全歸他壽寧伯府了。
“此事沒得商量,最多五百畝,就這么說定了!”
弘治皇帝下了最后通牒,擺了擺手便要揮退張鶴齡。
“陛下!”
張鶴齡卻又拱手:“臣……臣還有一計(jì),陛下不妨聽聽。”
“嗯?”弘治皇帝將手放下,“你說?!?p> 張鶴齡道:“老實(shí)說,臣手頭上,其實(shí)也不大寬裕,真要買那么多土地,一時(shí)也拿不出錢來。陛下愿不愿意將那西山集市周邊的近萬畝地,全都賒給臣下。待日后臣能拿出閑錢,再分期還款。”
“什么?”
弘治皇帝愣了一愣,方才笑出聲來。
“你這小子倒是厚臉皮,朕方才都已明言,不會將土地賣予你。結(jié)果你倒好,非但要強(qiáng)買土地,竟還不愿付錢?!?p> 弘治皇帝氣得直搖頭:“這世上……有這般做買賣的么?”
“陛下且聽臣說完!”
張鶴齡又一拱手:“臣并非一人獨(dú)享這萬畝土地,而是要與太子殿下共享這萬畝土地?!?p> 他這話說得干脆利落,一語說罷,便昂然挺身,毫無遲滯猶豫。
但弘治皇帝卻是一驚,旋即沉吟算計(jì)起來。
與太子共享土地,這張鶴齡竟也舍得?
這土地日后定會升值,將來西山發(fā)展壯大,那土地價(jià)值怕是要成倍翻漲。
他將土地分太子一半,不就等于是分給皇家,分給他弘治皇帝一半?
這樣算來,他弘治皇帝倒是不虧。
而西山也有了長足發(fā)展,那流民和京師,也都能得安寧平穩(wěn)。
如此一來,豈不是多贏局面——流民、張鶴齡、京師、朝堂,都有益處。
更重要的,是他皇家內(nèi)帑,是他弘治皇帝的私人金庫——那太子的土地,不就是他弘治的地么?
弘治皇帝細(xì)思片刻,緩緩露出笑容:“壽寧伯當(dāng)真愿意,將那土地分予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