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修仙:化凡就能變強

第十二章 偶遇

修仙:化凡就能變強 那就不要留 3000 2022-11-03 21:21:14

  寒露時節(jié),秋高氣爽。

  有道是,氣得清涼開更早,色沾寒露久逾明。

  放眼眺望,整座長鑾山脈仿佛變成了一條五彩斑斕的錦帶,天似穹廬,層林盡染,一派濃墨重彩的深秋景象。

  這里地處魯國最北,雖未入冬,山野間卻早已刮起了朔朔寒風,在空曠的山谷中日夜回蕩不絕。

  昨夜一場飄雪,給群山籠上了一層白紗。

  從山麓到山巔,從彩葉霏霏到白雪皚皚,從林木蔥蔥到紅葉飛瀑。

  秋日的浮煙山,真可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但生活在山里的百姓們,卻早已對眼前絕美的景象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甚至是心懷憂慮。

  因為他們知道,等小陽春一過轉入冬月,肆虐的寒潮即將不約而至,漫天的鵝毛大雪會覆滿整座山嶺,屆時,天地萬物都將陷入一片白茫。

  塔溝寨雖是大寨,事農(nóng)務桑,但幾十畝的耕田,顯然無法填飽全村人七八百口人的肚子。

  或者說,遠遠不夠。

  對山民們來說,靠山吃山,自然要靠祖宗傳下來的漁獵手藝維持生計。

  從入秋開始,一直到大雪封山之前,村長黃老頭都會定期召集寨子里的好手進山圍獵。

  不論是山林子里的野兔、榛雞、麝子、獐子、野豬,溪沼里一條條滑嫩鮮美的肥魚,還是各式各樣的菌菇、木耳和漿果,塔溝寨的獵戶們統(tǒng)統(tǒng)來者不拒,盡納彀中。

  山民們把每次圍獵打得野味山珍風干,制成臘肉干貨囤積起來,以渡過嚴酷漫長的寒冬。

  這就是“趕冬荒”。

  尤其是今年,前一陣鐵駝嶺上的綹子下山劫了趕山幫,導致趕山大集提前結束,塔溝寨村民家里的米糧與前年相比短了不少。

  因此,這回“趕冬荒”的規(guī)模遠超以往。

  這天天還不亮,黃老頭便開始走家串戶地組織圍獵。

  下至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子,上到五六十歲經(jīng)驗豐富的老獵人,統(tǒng)共召集了二百多條漢子,每人揣上幾塊粗糧餅子,一路浩浩蕩蕩地殺進了深山老林。

  此次進山圍獵,黃老頭把寨子里手腳健全的漢子帶走了一大半,只留下少部分守門看家,防止山里的胡子趁火打劫。

  當然,這里面不包括季陵。

  他雖然在名義上是塔溝寨的一份子,但到底是個外來戶,難以融于群體。

  實際上拋去黃老頭一家,季陵幾乎與塔溝寨的老少爺們兒們沒有往來。

  哦對了,差點忘了那幾十個大嫂子小媳婦,之前季陵和她們一起在坡里掰苞米的時候,也曾結下過“深厚的情誼”。

  除此之外,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他就是個生性孤僻,脾氣古怪的挖棒槌的老鰥夫。

  只不過走狗屎運在山溝溝里挖到幾根寶棒槌,才能過上人妒狗羨的快活日子。

  對于種種非議,季陵不以為意,甚至還十分滿意。

  這說明到目前為止,他的人設維持得很好,完全沒有崩盤的跡象。

  ………

  清晨。

  一天一度的吐納過后,季陵伸個懶腰跳下土炕,開門來到院中,又打了三套養(yǎng)生的拳法。

  踏上仙途之前,季陵曾跟隨老道師傅練過一段時間的武功,不論是修仙還是習武,其本質都是吐納天地靈氣強身健體,增進修為。

  身具靈根之人,啟靈之后便可汲取天地之精化為真元;而不具備靈根之人,也可通過修行吸納靈氣,只不過凝聚的不是真元,而是真氣。

  這便是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季陵為了化凡,不止自封修為,還主動切斷了體內靈根與天地聯(lián)通的渠道,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凡人。

  這種方法在修仙界被稱作“蝶退化蛹”,其起源已久,不可考究。

  畢竟化凡不是季陵特有的“專利”,古往今來,修仙界的許多前輩大德在陷入瓶頸桎梏,或是為了鞏固心境、破除心魔,都會選擇此法。

  通過品味凡人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來磨練意志,獲得感悟,以求能在仙途上更進一步。

  不過此法雖妙,卻因人而異。

  有的人通過化凡,可以悟道紅塵,一夜間連破數(shù)境,從此逍遙天下;但更多的人卻是心無緣法,蹉跎百年,竟無寸進。

  當然,如果書靈元寶所言不虛,季陵自然不需要擔心這些。

  這一個多月以來,他多數(shù)時間都窩在家中習武,時至今日,丹田內真氣如練,離圓滿之境不遠。

  按武林上的劃分,已經(jīng)算是宗師級別的絕頂高手。

  “不能再這樣墮落下去了…”

  季陵心想。

  這段時間,他一直沉溺于習武的快樂之中,差點兒忘了自家的本職工作。

  好久沒進山挖棒槌了!

  季陵看了眼天色,天空灰蒙蒙的,成堆的陰云籠罩山邊,猶如一團吸滿臟水的縐抹布,看的久了,直壓的胸口郁悶。

  “看這模樣,今晚怕要下雹子…”

  季陵心里估摸著,三兩口扒完飯,轉身回屋收拾裝備去了。

  他準備現(xiàn)在就進山搜參,趕在天黑之前回來。

  希望能有所收獲。

  穿好防蟲豸的虎皮大襖,戴上氈帽,綁好綁腿、腰帶,攜帶好進山需要的一切器具,季陵動身向山里趕去。

  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原路,而是特意挑了一條之前從未走過的林蔭小道。

  目標也不是最近的浮煙山,而是浮煙山旁邊的夾子溝。

  經(jīng)過前幾次的行動,浮煙山里的寶棒槌本就不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發(fā)掘的差不多了,而旁邊的夾子溝云霧繚繞,呈捧月之勢,風水奇佳,應該藏著不少老參。

  而且今天是塔溝寨圍獵的日子,寨子里的老少爺們兒都在浮煙山上晃蕩,萬一碰上了,免不了要寒暄幾句,怪麻煩的。

  要是被纏上,再想脫身可就難了!

  季陵出了門,一路向西,掄圓了兩條飛腿,猶如風馳電掣一般,不過一時三刻便穿過了漫漫林崗,來到夾子溝地界。

  順著陡峭的山路下行,四周云霧越來越濃,陰濕之氣也越來越重。

  季陵感官驚人,大步走在霧中,絲毫不受視野影響,邊走邊撥草翻石,搜尋棒槌葉的蹤跡。

  野山參性陽喜陰,多長在暗無天日的深谷幽壑之中,這夾子溝溝底狹窄崎嶇,洞窟遍布,草木幽深,十分符合標準。

  事實也正如季陵所料。

  在谷底逛了兩個時辰,便挖到了四根五匹葉的寶棒槌。

  效率驚人!

  時值正午,本應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夾子溝里的霧氣非但沒有消散,反而比清晨更加陰郁。

  季陵的師傅是個道士,他打小跟在師傅屁股后面修道學藝,因此深得道家真?zhèn)鳌?p>  他知道,正午雖然是陽氣最盛之際,但物極必反,陰氣也從此刻滋生。

  而這一絲陰氣能在陽氣最盛時現(xiàn)身,必然是極兇的,所以午時既是陽氣最盛,也是陰氣最兇的時刻。

  一些修煉魔功的邪修都會采集午時滋生的陰氣增進修為,養(yǎng)煉法寶,許多徘徊人間的惡鬼妖魔也會選擇在此時現(xiàn)身肆虐。

  季陵本著老實本分的生活作風,正欲見好就收,打道回府,忽聽憑空一聲炸雷,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不過幾個呼吸的工夫,就把他整個淋成了落湯雞。

  大山里的天氣就是如此,上一秒還晴空萬里,下一秒就能變成狂風驟雨,變臉簡直比翻書還快。

  季陵早已習以為常。

  暗啐一聲倒霉,欲隨意尋個山洞避雨,沒走幾步,身后驀地響起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那笑聲清脆悅耳,猶如鶯舌百囀。

  嘻嘻切切,忽遠忽近,飄渺無定,時而飄在空中,時而近在咫尺,令人捉摸不透。

  哪個在裝神弄鬼?

  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詭異笑聲,季陵眉頭微微一皺,側身閃到旁邊一株老松后,謹慎地觀察著周遭的情況。

  在瓢潑大雨的沖刷下,谷底的濃霧漸漸淡了。

  季陵聽音辨位,很快便鎖定了笑聲的來源。

  定睛望去,只見不遠處的霧中,不知何時出現(xiàn)了一道嬌小的身影,不知是人是鬼,正向他所在的方向迅速跑來。

  隨著人影越來越近,其身形也愈發(fā)清晰。

  單看輪廓,好像是一個五六歲大的小童子,腳下?lián)芘粋€圓滾滾如同皮球般的物件在道旁戲耍,不停地顛上顛下,邊踢邊發(fā)出一連串歡快的笑聲。

  突然,小童腳下一個控制不當,那皮球橫飛出去,在草地里翻滾打轉,竟不偏不倚正落在季陵藏身的老松前,在他眼皮子底下緩緩停止不動。

  季陵下意識低頭一看,這才發(fā)現(xiàn)。

  這圓滾滾的物件哪是什么皮球,分明是一顆肉嘟嘟、胖乎乎的小孩的腦袋!

  扎著兩只羊角辮兒,面色青灰,不似人色,七竅滲血,五官僵硬,沾滿了泥土和草屑。

  在季陵看清來物的同時,人頭也發(fā)現(xiàn)了他,瞪起一雙無神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樹后,突然開口,嘴角一直裂到耳根,一臉天真無邪地問道:

  “老爺爺,妘兒的身子不見了,您能幫妘兒找找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