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國北部。鑒山。
月光下的山谷中散落著不少竹屋,其中一間相當熱鬧。
“嘿,你們聽說沒,墨心兒最近當上了梁王的寵妃!”說話的少年名叫殷辰,他的嗓音沙啞而猥瑣,磁性又油膩,“你們當年是不是還追過她?惡哈哈哈,現(xiàn)在傻了吧!人家都不拿正眼看你們!”
殷辰個子雖高但身形枯瘦,好像一根竹竿上頂著一顆尖銳的腦袋,他的臉上從未失去污俗的笑容。
“別扯淡了!”“誰追過她!”“你自己追過吧!”眾人一齊反擊道。
“哈哈,有什么不好承認的,年輕人嘛,誰還沒個犯傻的時候呢,哈哈!”殷辰絲毫不顧眾人的反擊,忽而又壓低聲音,一臉嚴肅,神神秘秘的說:“你們知道么,最近我才聽到一個大新聞,——墨心兒當年是咱們院長的‘禁臠’!”
“什么亂七八糟的,你說人話,‘禁臠’是個啥意思?”一個胖子問道。
殷辰一臉鄙夷:“這你都不知道嘛,要不說你們沒文化呢,和你們論道真是費勁,以后去觀風閣借書的時候別光借些練功修行的書,要多看看文化類書籍知道嗎?‘禁臠’就是……算了你們自己去閣里借本字典得了!”
“別光污人清白了!”“造謠可恥!”“你就是追不到她才瞎編的吧!”眾人就算真不知道這個詞也該猜到了,于是又一齊又罵道。
大家對殷辰的誹謗之術(shù)和造謠之能向來了解,誰知道他哪句真,哪句假。
“行行行,你們不信算了,”殷辰不耐煩道,表示老子好心分享反倒被噴,十分委屈,但轉(zhuǎn)而又宣揚起自己作為一代宗師的核心理念,
“話說回來,我是不可能去追她的,嘿,教你們一招,追姑娘這事兒啊要從容易的開始,不行就放棄,及時止損知道嗎?別動不動就什么墨心兒啊林璃啊誰誰的,依我看石鐘鎮(zhèn)利記酒樓的大廚的二女兒就是個很好的練手對象……”
眾人又是一陣怒噴,說他“人渣”“禽獸”什么的,不過殷辰根本不以為恥,反而愈發(fā)得意,干脆把雙腿也翹上了竹榻。
一個臉上有些雀斑的少年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殷辰,這張床是楊、楊肅的,他向來、不讓別人坐,要是他發(fā)現(xiàn)、你不但坐了還、還踩了……”
“怕什么!哈哈哈!”殷辰毫不擔心,“楊肅現(xiàn)在要謝我還來不及嘞!還敢罵我?哈哈!”
同一時間。
南詔國中部。
太和城外。夜雨滂沱。
一座蒼山神廟在水霧中若隱若現(xiàn)。由于年久失修,外墻表皮已經(jīng)脫落了不少,雨水也從屋頂?shù)目p隙中滲進廟里。
廟內(nèi)空間狹促,大約只有十尺見方,昏黃的燭火中,裊裊檀香正拂過神像的臉頰。
一位身著紫色袍服的神教祭司跪坐在神像面前。
袍服質(zhì)地不俗,似乎竟是用蘇杭一帶的名貴錦帛制成,上面紋著的暗紅色火焰圖案在燭光中仿佛要真的燃燒起來。
烏黑的手杖和濕漉漉的斗笠一起斜倚在香案旁,斗笠上殘留的雨水順著地面流動,直到染濕了祭司的衣角。
祭司渾然不覺,全神祝禱,就如老僧入定一般紋絲不動,顯是非常虔誠。
此時佛教盛行中原已有數(shù)百年,在許多地方都已經(jīng)取代了舊有的宗教。南詔國地處邊陲,雖然也跟著興建佛寺,供養(yǎng)僧人,但還是有很多民眾仍然信奉著諸如蒼山神之類的古老圖騰。
一炷香緩緩燃盡,祭司終于睜開兜帽下的雙眼,站起身來。
蒼山神像面目猙獰,藏身其后的少年黑衣蒙面,背負長劍,一直沒有露出半點氣息,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到此刻終于按捺不住。
小小的破廟之內(nèi)陡然間殺氣大盛,四周墻壁上的燭火都閃爍起來,明暗不定。
少年仗劍暴起,身形如電,劍尖閃動,轉(zhuǎn)眼間連續(xù)刺出十余次,祭司忽然間遭襲,一時退讓不及,胸口已經(jīng)中劍。
祭司哼了一聲,但似乎并未受傷,不知是袍服內(nèi)有寶甲護身還是已練就金剛之軀。
只見他左手拂袖震開刺客,右手已拾起手杖。那手杖為精鋼所制,大約四五尺長,劍杖相交,長劍登時彎折,已成一塊廢鐵。
少年一擊不中,情知不妙,心中果斷的一慫,立刻棄劍轉(zhuǎn)身向門外疾跑。
祭司占了上風,自然不愿放走刺客,他雖然身形高大,但腳步絲毫不慢,始終如影隨形。
兩人一先一后,奔出廟外,隨即被夜雨吞沒。
暴雨之中,少年被杖影籠罩,后背、左腿相繼遭受重擊。絕望中,他極力翻滾到一步之外,用左手摸出靴中短刀,使盡全力向敵人面門擲去。
短刀離手時,少年忽覺體內(nèi)寒氣大盛,錯愕之間,左手竟將幾滴雨水凝成冰錐,一齊激射出去。
祭司正如大鳥一般向少年飛撲過去,想快些結(jié)束這場死斗,奈何雨勢太大,視線模糊,他縱然反應(yīng)極快也難以辨別全部暗器,雖然用手杖格飛了短刀,但終究沒能避開隨之而來的點點寒芒。
一枚冰錐正中左眼,直插入腦。祭司連聲慘叫,漸漸站立不住,跌倒在泥濘里。
少年驚魂未定,似乎對自己剛才那手化雨為冰的奇術(shù)很是意外。
他呆了片刻,隨即調(diào)整氣息,緩緩起身,這才感到身上有幾處痛得厲害。
確認對手已無氣息之后,他在泥水中找到短刀,——此刀名為“竹枝”,是他的貼身兵刃,可不愿就此丟掉——又走進廟內(nèi)拾起彎劍,想了一想,又轉(zhuǎn)身清掃了香案上殘留的灰燼。
“他娘的,殷辰這混蛋,終究是不可信!”
少年低聲罵了一句,遁入?yún)擦种小?p> 這少年便是楊肅了。
他既是“鑒山書院”的弟子,也是“墜星部落”族長楊登的養(yǎng)子。這次偷跑下山為養(yǎng)父除去南詔大祭司“黑沼鱷王”,實在比預(yù)想的兇險萬分,早知道就特么的就不來了!
南詔國地處中華大地的西南,到這時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并不比大唐短多少。如今太和宮王座之上,是手握最高權(quán)力的第十二代國王。
在他之下,權(quán)勢最盛者莫過于“清平官”鄭買嗣和國師“黑沼鱷王”,——作為漢人和土人的領(lǐng)袖,——再接下來便是各大部落的族長。
墜星湖邊的部落因湖得名,是南詔唯一一個由外來人士建立的部族。
四十年前,中原饑荒戰(zhàn)亂,難民逃入南詔,其中一個叫楊登的智者把中原難民、深山野人和出逃奴隸聚集在墜星湖畔。他們漁獵耕種,伐木冶金,通商作戰(zhàn),日漸壯大,領(lǐng)袖楊登的聲望也日益攀高。
十幾年前,在黃巢“草軍”沖擊之下,中原難民潮再次涌入南詔,楊登收養(yǎng)了其中一個男孩兒并給他起名“楊肅”。
這座“墜星寨”依湖而建,發(fā)展至今規(guī)模已經(jīng)不亞于一座城鎮(zhèn)。
即使已是深夜,仍然隨處可見點點燈火。
火光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一道如烈焰雙唇一般的絕美夜景。
族長所居“星屋”雖不及城市里的宮殿雄偉,但還是比周圍其他建筑更為顯眼,議事大廳、節(jié)日舞堂和族長寢房俱在其中。楊登雖然節(jié)儉,但多少也是一族之長,住的也不能跟平頭百姓一個樣。
寢房的木墻上鑲嵌著碩大的公鹿頭顱,火光把犄角的陰影投射得如同鬼怪。
楊肅懶洋洋地半躺在燈下的木椅上。
他上個月剛滿十七歲,相貌清秀,四肢頎長,這時已經(jīng)換上了一身干凈的衣服,正等著養(yǎng)父從外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