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沒有想到,妻子對丈夫的舉報,會成為整件案子的轉(zhuǎn)折點。
而夫妻反目成仇的原因,對于崔縣尉來說,很難接受。
在他看來,趙氏畢竟是和他幾十年的老夫老妻,就算他娶了四五房小妾,但趙氏始終是正妻,始終是家中地位最重要的那個。
他完全無法想象,他的前途會葬送在趙氏的手中。
有了趙氏的舉報,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作為崔縣尉的同伙,史傳金和丁三勝,一開始還不肯承認,一口咬定是趙氏誣告他們。
可是很快,楊安派人在史傳金的家中搜出一本賬本。
其中詳細記錄了某年某月某日,他們賣出贓物若干件,收入多少銀兩。
同時賬本中還注明:收入銀兩史傳金得若干,丁三勝得若干,以及送給崔縣尉多少銀兩。
賬本中記得清清楚楚,若收入一百兩銀子,則崔縣尉一人獨得六十兩,史傳金和丁三勝各得二十兩。
當(dāng)賬本被趙七送到楊安手上時,史傳金和丁三勝臉上變色,齊齊跪下,求楊安饒恕。
為了推脫責(zé)任,兩人同時調(diào)轉(zhuǎn)槍口,指向崔縣尉,說他才是主使人,他們是被逼無奈被迫加入,妄想逃脫罪行。
反倒是縣尉崔懷遠,不做任何爭辯,只面如死灰,不發(fā)一言。
恐怕他自己也想不到,因為貪財好色,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以前的所有的逍遙,都化為泡影。
而根據(jù)賬本中的記錄,楊安順帶著發(fā)現(xiàn)了另一起誣告盜賊案的線索。
兩件案子的手法幾乎同出一轍,只不過這起案件受害的對象,素有惡名,本就品行不端,楊安推測其家產(chǎn)極有可能來路不正,所以被誣告也不敢喊冤。
除此兩件案子之外,楊安并不能找出另外三件案子被誣告的線索,最后只能放棄。
楊安甚至懷疑,錢縣令也曾參與誣告盜賊案之中,卻苦于崔縣尉一人擔(dān)下所有責(zé)任。
兩件誣告案被平反之后,崔縣尉等三人被關(guān)進了大牢。
張五的母親,出于對兒子的了解和信任,受盡別人的白眼和指責(zé),卻始終不放棄為子伸冤,終于換來清白。
那一刻,那位淳樸的母親,以最古老的儀式,泣不成聲地對楊安表達自己的謝意。
楊安卻承受不起。
他此刻想到更多的是,盡管大隋有“開皇之治”,但在有些方面卻過于用力。
就比如說現(xiàn)在的治盜不成,反被小人所利用,造成很多人被冤枉受害。
將崔縣尉關(guān)進大牢的同時,楊安也命人將崔公子放了出來。
因為崔公子畢竟沒有實質(zhì)性的犯罪,頂多也只是仗勢欺人。
而其父被關(guān)進大牢后,崔公子已經(jīng)失去了仗勢欺人的基礎(chǔ)。
聽趙七說,崔公子剛被放出來時還挺猖狂,以為是他父親動用手中權(quán)力的結(jié)果。
可等他進入縣衙,看到端坐在上的是楊安,頓時傻眼了。
趙氏早已被楊安派人送回家中,畢竟在盜賊誣告案上,她立了大功。
只不知,等崔公子與其母相見,得知家中所發(fā)生的變故后,他會作何感想?
那些他娶來的小妾,會不會因為他現(xiàn)在既無權(quán)也無勢,紛紛舍他而去?
楊安已經(jīng)無暇顧及到這些,為了誣告盜賊案,他已經(jīng)耽誤了兩天時間。
將善后之事交給錢縣令之后,楊安打算一回京城,立即將這兩件盜賊案寫成奏章,再次向隋文帝上諫。
楊安進入縣城的時候,悄無生息,走的時候,卻大張旗鼓。
因為得知楊安的真實身份后,珠兒家?guī)讉€長舌的姑母舅媽,早已將此事宣傳得街坊鄰居,人盡皆知。
再加上因為審理兩件誣告案,百姓們對“楊青天”慕名而來,以一睹“楊青天”的真容為榮。
所以走的這天,楊安不得不讓趙七和東宮侍衛(wèi)前面開道,自己坐在高頭大馬之上,讓母親、珠兒、春桃以及幾個服侍的下人坐在馬車之上,在前呼后擁之下上路。
此前的老住宅,以及珠兒家的住宅,楊安已經(jīng)抓緊時間進行了處理。
至于珠兒的親戚,楊安一個都沒帶,這讓一眾親戚,尤其是珠兒的姑媽、舅媽很是失望。
回到京城后,楊安按照皇帝的旨意,就近選了一個吉日,在少師府舉辦了婚禮。
婚禮這天,雖然隋文帝與獨孤皇后沒有到場,卻專門派人向楊安表示了祝賀。
而太子和太子妃則送上了一分厚禮,一只足有半尺高的隋圓形玻璃瓶。
這玻璃瓶的造型極為罕見,從上往下看,瓶口和腹部都是橢圓形的,而且瓶壁很薄,楊安甚至擔(dān)心一不小心就會碰碎。
但事實證明,這玻璃瓶的硬度超乎他的想象,他遞給珠兒的時候不小心掉在地上,居然沒碎。
珠兒對這件寶物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興趣,追問之下,才得知是用吹制法制成,對這只玻璃瓶愛不釋手。
因為楊安此時身居高位,朝中官員多數(shù)都送來賀禮,有楊安此前打過交道,有一定了解的官員,但也有一些早有耳聞,只是面熟的官員。
其中,便有兩名楊安久聞大名卻交往不多的兩人。
這兩人,一個叫長孫晟,另一個叫裴矩。
楊安最早知道長孫晟,便是因為“一箭雙雕”的典故。
說起來還是在北周末年,突厥首領(lǐng)沙缽略可汗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封為千金公主嫁給他為妻。
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國實力,都精選驍勇之士作為使者。
朝廷派長孫晟作為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沙缽略可汗的牙旗之下。
北周曾先后派數(shù)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缽略可汗都不重視,卻唯獨對長孫晟特別喜愛,經(jīng)常與他一起游獵,以至將長孫晟留住突厥達一年之久。
長孫晟為何受到沙缽略可汗如此重視?正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尤其擅長彈丸和射箭。
有一次,長孫晟跟隨沙缽略可汗出游,遇到兩只雕飛著爭肉吃,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支箭,說:
“請射取它們?!?p> 長孫晟于是彎弓射去,正遇雙雕一上一下爭奪食物,這一箭恰巧洞穿雙雕,引起眾人的歡呼。
“一箭雙雕”的成語,便是由此而來。
讓楊安對長孫晟感興趣的,不止是他的武藝高強,更因為長孫晟是個有心人。
長孫晟在突厥被留的一年多時間里,并沒有一味的吃住玩樂,而是乘游獵之機,考察突厥山川形勢、部眾強弱。
等長孫晟被從突厥回來時,他早已把突厥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說,此時的長孫晟,就是一個突厥專家。
而另一名叫裴矩的官員,則同樣不可輕視。
裴矩本來只是一名文官,但是難得的是,他的身上有一股文人缺少的俠氣。
楊安最早了解到裴矩,便是和太子平叛江南之時。
滅了陳朝以后,嶺南作為江南的一個較為偏僻且相對獨立的地區(qū),需要派人接管。隋文帝派的接管官員,正是裴矩。
可是裴矩剛接到圣旨,還沒有動身,江南便掀起了造反大潮,到嶺南的道路也被叛軍占領(lǐng)。
隋文帝得到消息或,讓人告訴裴矩,可以等事態(tài)穩(wěn)定之后再上路。
可是裴矩卻主動表態(tài)說,江南叛亂,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斷無退縮之理!
隨后,裴矩便義無反顧地趕赴嶺南。
等裴矩到了江南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不僅江南造反,連嶺南也都反了。
叛軍甚至把嶺南地區(qū)的中心,廣州城圍得鐵桶一般。
裴矩一介書生,而且手里只有三千老弱殘兵,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是一般人,要么原地等待救援,要么直接原路返回。
但裴矩卻做出了第三個選擇,他更愿意相信,狹路相逢勇者勝!
面對叛軍,裴矩毫不畏懼,帶著三千士兵就沖了上去。
在裴矩身先士卒的帶領(lǐng)下,三千士兵人人士氣高漲,奮勇向前!
叛軍們一看,還以為遇上了正規(guī)軍大部隊,居然稍作抵抗便紛紛后退。
就這樣,裴矩一鼓作氣攻入了廣州城。
入城后,裴矩馬上命令手下士兵,到處宣揚皇威,對那些不服從管教的頑固分子,則毫不手軟,嚴加處置。
就這樣,裴矩圓滿完成了安撫嶺南的任務(wù)。
也就是說,雖然太子和楊安平叛江南有功,實際上這里面也有著裴矩的一份功勞。
從這時候起,楊安便記住了裴矩這個人。
雖然這兩人此時的名聲并不大,但顯然都是難得的人才。
而且以楊安對歷史的了解,知道此兩人必將在此后的開疆拓土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所以楊安早有結(jié)交之意。乘著舉辦婚禮之機,楊安特別對兩人表示了最夠的尊重和重視。
在辦完婚禮之后,楊安照例給送來賀禮的官員回禮。
但對于長孫晟和裴矩,楊安則區(qū)別對待,分別給兩人回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厚禮。
轉(zhuǎn)眼間,隋文帝給楊安放的一個月的婚假,已經(jīng)過去了一大半。
而剩下來的時間,楊安打算和珠兒哪兒也不去,就呆在少師府,享受難得的空閑時光。
可是離婚假結(jié)束還有五天的時候,楊安接到圣旨,隋文帝讓他當(dāng)天下午到仁壽殿覲見。
楊安心中惴惴不安,知道如果不是重要事情,隋文帝不會急著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