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就打算寫下這篇文章,只是不知從何下筆的好,這想法就宛如傳說中的“訛獸”一般,本本原原的想法被無從下手的筆尖蠶食殆盡。我面對文學乃是無從下手,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吧,我或許對書籍,對“好的書籍”有一股“收集癖”一般的愛好,放在家里的書倒是積滿陳年的書,卻遲遲不肯打開一探究竟,也不肯與書籍“坦誠相見”,這就導致了家里的書就像是范進一般。
今個敢于動筆了,年紀也快到廿歲了,或許在寫完文章和學會寫字之后,大概果然得在二十多去了。但也不怎么后悔,文字乃是不老的,就好似碑銘一般,就算是腐蝕破落得只剩沙堆般的石板,但他依舊是一塊碑碣,是一個死者曾經(jīng)活過的證明。
我生于何時已經(jīng)無從考證,我也不曾深究。單知道年少無知,考進了一所只能被稱作“大學”的學校學習護理。但也不后悔,畢竟是自己不用心思學習,何必去怪罪誰呢?也不曾怪過祖科老師將我休學,也不怪我自己要休了學坐,去外邊考單招考試。終究是落榜,終究是那樣這樣,何必去得罪已經(jīng)得罪了的人。
說實話,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已經(jīng)鄙視乃至歧視現(xiàn)代文學?,F(xiàn)在人人都是一條內(nèi)褲的時代,晚上躺在床上翻開手機,文章之流皆為“換湯不換藥”,“爽文”。讀下來感覺是很過癮,但又仔細想想,似乎又不怎么對來著。且不說語法詞語運用,單單是句式就已經(jīng)錯了許多,細細品起文章來,又似乎多了一股味,嚼之若糠糟,品之若混泥。
誠然,或許就是我讀魯迅,林清玄,等人的文章多了,也找不出來更好的了,嘴巴也就被說是挑了。
我自己也時常這樣覺得,我本來也就是個半吊子的角兒,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寫不出魯迅的“趙家的狗何須看我兩眼”之吻,也寫出不出王小波的“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往往就是說不清楚”之類的話,更別說之前寫的“域隔三城晴明雨,宇開城雨夢中駭?!敝惖脑捔?,品一下,細細品,簡直是糠糟,令人煩心。
確實寫不出來好的文章,這個怪我。在這個全是游戲的娛樂至死時代,不怪我的話就真沒怪的了,人人且無罪,人人且無辜,人人確實是受害者。
而人人也是締造者。
若說我有罪,那無非是智障;若說我無罪,那得背著所有人的良心才說的出來,我也不行。我既不是智障,也不是背著所有人的良心過活的人,我只好和所有人一樣,都一句不知且無能就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