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胎中之謎
李四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青年,前兩年他剛結(jié)了婚,去年他老婆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他高興的不得了。
一個新的家庭建立之初,一切都是顯得有些緊巴巴?,F(xiàn)在又多了一個孩子,壓力就更大了,他心疼老婆,就想著多做一點,這樣老婆就能輕松一點。
于是他一大清早就起來,扛著鋤頭就準備去干活兒了。
天還有點黑,路看得并不是很清晰,但是他在這里土生土長,基本上不受影響。
他哼著小調(diào),大步邁著,可以看出他挺高興的,雖然干活很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的家人,他就感覺渾身涌出了一股勁兒。
走到村門口的時候,他并未留意到旁邊樹下的嬰兒,徑直的走過了。
又過了不久,天稍微亮了一些。
張三同樣扛著鋤頭,準備去地里。相比于李四,他成家比較早,夫妻兩個人一起,辛辛苦苦幾年,總算是有了一些積蓄,家里的情況也更好一些。
張三,家里排行老三,熟悉的人都直接叫他張老三。
他們這一大家子,沒有一個讀過書的,沒有什么文化,取名字也基本上就是這樣,很隨意。
張三是一個性子比較緩的人,干啥都不緊不慢的,做事很踏實,對人也比較和善,沒有壞心眼。
所以在給諾丁城送菜的時候,那些小販子也很愿意和他做買賣。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菜品質(zhì)還比較不錯,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就算是吃了點虧也不會有什么不開心,還是那樣和顏悅色。
張三不緊不慢,走到村子門口的時候,看到了樹下的小嬰兒。
這不僅是光線的原因,也和性格有一定關(guān)系吧!
“誰把這個小孩兒丟到這里了呀,大冬天的”。
張三喃喃自語地念叨著,接著他便嘆了一口氣。
“唉,也不怕把他凍死,誰家的父母這么狠心啊”。
他知道這不是他們本村人的小孩,圣魂村也不大,他祖祖輩輩都是待在這兒的,村里的每一戶人家什么情況他基本都清楚。
“算了,先給他帶回家吧”
張三終究還是不忍心把一個這么小的孩子丟在這里不管。
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情況,孩子的父母還會不會再找來,但是當務(wù)之急是先保住這孩子的命,如果孩子的父母找來,還給他就是了,如果真沒人要的話,就當是給自己的兒子找了個伴兒。
做好了心里建設(shè),張三把小嬰兒帶回了家。
張三的老婆文燕,此時正在門口洗衣服,看著張三抱著一個嬰兒回來了,她便迎上前去接過孩子。
同時口中問道:“這是誰家的小孩?你怎么給抱回來了?!?p> 張三就告訴文燕是從村口撿的,看上去是被父母遺棄了,他不忍心把這么小的孩子就扔在那里不管,所以就帶回來了。
“你把他帶回來,要是沒人找過來,你是打算養(yǎng)著嗎?”
文燕向張三確認著他的想法,雖然說是有可能會有人來領(lǐng)走孩子,但是文燕心里清楚,這種可能性很低,因為村口離村子里的村民很近。
“畢竟是條人命,就當積德吧!”張三像是自我安慰的說道。
文燕看起來有些不太高興地說道:“你倒好,自己發(fā)善心,辛苦帶孩子的卻是我?!?p> 雖然文燕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她還是動作麻利的把孩子抱了進去,她要給孩子準備點吃的。
文燕雖然小事上嘴有些碎,這也是為了不讓張三吃太多的虧,但大事上還是比較善良的,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
……
三年以后
“小目,那只孫猴子被抓住了以后,到底怎么樣了,你快說啊?!?p> 張目的姐姐張翠翠不停催促著張目,想讓他接著講孫猴子的故事。
張三收養(yǎng)張目后,看著他那雙靈動的大眼睛,便給他取名為張目。
“我想不起來了?!?p> 張目無可奈何的說道。
“再想想嘛,卡在這不上不下的,真難受,我感覺我心中有小貓在撓一樣。”
“真想不起來呀,你催我也沒用呀!”
張目無奈地攤了攤手╮( ̄▽ ̄')╭
張目接著說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這些故事是做夢的時候夢到的,我又控制不了,再說了,很多夢我醒來之后很快就忘了?!?p> ……
張目是村里有名的神童,他能說話以后,嘴里常常冒出一些很深奧的話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詞語。
村里的老人說他這是覺醒了宿慧,人們紛紛調(diào)笑他,說他沒有喝孟婆湯就轉(zhuǎn)世投胎了。
唐三作為和張目同村的住戶,也早就注意到了張目的異常,但也好在張目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得也的確像一個小孩子,小孩子的幼稚是有成年人思維的人很難偽裝的。
而且唐三是一個古代人,并不是很理解張目所說的那些奇怪的詞語,要不然可能張目的小命兒就難保了。
其實張目的這些表現(xiàn)就是胎中之謎,非常簡單的道理,除非精神非常強大,否則還是要依托于肉體的。剛出生的嬰兒,大腦的神經(jīng)并沒有發(fā)育完整,并不支持清晰的思考,和存儲大量的記憶。
張目在睡夢中覺醒記憶的這個過程,其實是正在慢慢的找回前世的自我,自我的認知一定程度上受記憶的影響。
就像一個人失憶了,他的性格也肯定是會有一些變化的,等到張目什么時候能夠意識到他是張目的時候,他就真正的成為了前世的張目。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
至于現(xiàn)在這個失去記憶的張目還是不是他,那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
大人們都很喜歡張目,一方面是張目長得很可愛,另一方面是覺得張目很有禮貌,很聰明,長大一定很有前途,所以對張目還是挺友善的。
孩子們也很喜歡和張目一起玩,因為在張目這里常??梢月牭胶芏嘤腥さ墓适?,比如天書奇譚啦,葫蘆娃啦……
哪怕是大一點的孩子,也都很服氣張目,不敢仗著年齡大就欺負他,小孩就這樣,誰有好玩的就跟誰好,沒那么多心思。
唐三作為和張目一樣的異界來客,況且他還在某種力量下出生就覺醒了全部的記憶,他的言行舉止自然也讓村里的大人們比較喜歡,覺得這個孩子特別的聰明,也很乖,有禮貌。
特別是在唐昊的襯托下,就更加顯得唐三特別懂事兒,他小小年齡還要照顧他那不成器的酒鬼老爸。
人們都是有同情心的,唐昊的所作所為讓村里人都特別看不慣,也就更加的可憐唐三了,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基本會給唐三送一點,給他補補身子。
但在小孩這邊,就不太一樣了。
唐三非常不討他們喜歡,因為唐三根本就不跟他們玩兒,顯得很孤僻,不合群。
他們剛開始找唐三玩的時候,唐三就表現(xiàn)得很冷漠。
其實這也很正常,唐三身為一個唐門培養(yǎng)出來的和死士差不多的所謂的弟子,怎么可能有心思陪一群小孩過家家呢。
他每天要忙著干活,照顧唐昊,還要練功,本來都已經(jīng)忙得不行了,哪有時間陪小孩子玩。
明明是唐三不想跟這些小孩一起玩,但是他卻把過錯甩到了其他人身上,認為是那些小孩嫌貧愛富。
這就很扯,幾歲的小孩能知道什么,只有家長教導說別跟那個小孩玩,他家里窮什么的,小孩才可能懵懵懂懂的遠離他,但以大人們對唐三的態(tài)度來說,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盡管唐三盡心盡力的對待唐昊,但讓唐三很沮喪的是,他感受不到他爸爸對他的關(guān)愛。
唐三的前世是一個孤兒,是被唐門收養(yǎng)的,在他的二十九年的人生中,他并未感受過親人帶來的溫暖,所以他特別渴望擁有一份親情,特別渴望父母的關(guān)愛。
唐三是古代人,宗門里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洗腦式的,不能質(zhì)疑長輩,不能質(zhì)疑宗門,要服從命,忠于唐門。
唐昊對他的態(tài)度很冷淡,他只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想要做得更好一點,以此來獲得唐昊的關(guān)注。
這里面顯得特別可笑的一點就是,村民熱心的對待唐三,但是唐三心里卻對他們很冷淡,因為他們說唐昊的壞話。
唐三盡心盡力的照顧唐昊,但是唐昊對他卻沒有絲毫的好臉色,唐三反而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這種人真是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只能說一句:“賤不賤啊?”
但其實無論唐三怎么做,都改變不了唐昊對他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唐昊的一個心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