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唐秋正在努力補(bǔ)習(xí)英文,也算是臨時抱佛腳了。
盡管江寧能說英文,甚至到時候還會請翻譯,但唐秋依舊努力去學(xué)。這也是江寧欣賞她的地方之一,總想著彌補(bǔ)自己的不足。
“補(bǔ)習(xí)點日常交流的就好?!苯瓕幐f道。
“嗯!我知道?!?p> 門外,孫家偉邁著王八步走進(jìn)來,臉上帶著一副蛤蟆鏡,穿著一條牛仔褲。
“表姐,表姐夫,你們瞧,怎么樣?”他還得意地走了幾步展示。
江寧頓時笑道:“可以呀!誰送你的?”
在城里,蛤蟆鏡和牛仔褲是時髦的象征。
大城市的年輕人喜歡身著牛仔裝,眼戴蛤蟆鏡,提一個雙喇叭的音錄音機(jī),在街上行走,邊走邊跳著迪斯科,覺得很拉風(fēng)。
而在他們響石鎮(zhèn),還很少人這么穿搭的,所以江寧敢肯定,這東西是別人送的。
再過幾年,好像要流行什么喇叭褲了。
“嘿嘿!高哥送的,是他從首都帶過來的?!?p> 最近,孫家偉和研究所的年輕人結(jié)識,尤其是高一軒,兩人還挺聊得來。一來一回,熟了之后,高一軒也就把自己的蛤蟆鏡和牛仔褲送給了孫家偉。
江寧無語,蛤蟆鏡也就算了,但褲子也拿,是不是過分了點?
不管江寧和唐秋怎么想,孫家偉又找其他人嘚瑟去了。
江寧見唐秋又要埋頭惡補(bǔ),他也就不打擾。今天村里又有宴席,又有人娶老婆,江寧是頭號被邀請的貴賓,必須當(dāng)場吃一頓的。
雙河村的未婚男人都成了香餑餑,以前老婆都娶不起的光棍,現(xiàn)在竟然開始挑三揀四了。
可即便如此,外村的女子還是希望嫁到雙河村來,尤其是隔壁的云開村。
以前的云開村比雙河村富裕不少,多少有點看不起雙河村。只有雙河村的姑娘嫁到他們那邊,幾乎沒有他們的姑娘嫁到雙河村的。
然而,只能說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
今天的新娘就是云開村的。
新郎家出動了超過二十輛自行車去接新娘,這架勢看呆了云開村的那幫人,新娘家可謂是無比風(fēng)光。
就連江寧家的那輛自行車也被借走。
當(dāng)然了,江寧也沒在意。
如今自行車在雙河村已經(jīng)算不上太貴重的物品,搞不好到明年真的要實現(xiàn)家家戶戶一臺自行車的景象。
“恭喜,恭喜!”江寧還沒進(jìn)門,就對主家道喜。
“寧哥兒來啦?快里面請,你外公也在里頭?!毙吕傻母赣H在門口迎客,看到江寧,趕緊走過來。
他非常感謝江寧。
托江寧的福,家里富裕起來,買了自行車、縫紉機(jī),以及電視機(jī)。有這三件套,找兒媳婦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都說70年代的四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jī)、手表、錄音機(jī),而80年代是電視機(jī)、冰箱、洗衣機(jī)。
但那都是大城市才有的,在農(nóng)村,有自行車、縫紉機(jī)和電視機(jī),已經(jīng)足夠奢侈,倍有面子的事情。
“阿峰去接親了?”江寧問道。
“對,九點多出門的。還要多謝寧哥兒你的照相機(jī)?!毙吕傻母赣H再次感謝。
照相機(jī)可是高級貨,現(xiàn)在大家結(jié)婚,一般都是去照相館拍結(jié)婚照,沒有隨身帶著一個照相機(jī)那么奢侈的。
“哈哈!小事?!?p> 現(xiàn)在村里誰家結(jié)婚,都要把他的照相機(jī)給借走,江寧基本上習(xí)慣了。
江寧沒有到屋里去,而是站在外面看村里的大廚做吃的,新郎的父親見此,也不勉強(qiáng),而且知道江寧不抽煙,就沒有遞煙。
和江寧一起圍觀的,還有村里的那些小家伙們。
雖然現(xiàn)在雙河村富裕起來,但大家過關(guān)了窮日子,也不能天天大魚大肉。而半大的孩子吃窮老子,一個比一個能吃。他們對肉的渴望,遠(yuǎn)超想象。
比如現(xiàn)在,這群小家伙看著人家做扣肉,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
“咳咳!收斂點,把口水擦一擦。”江寧忍不住提醒他們。
其中一個熊孩子這才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村里的大廚看是江寧,立即裝了一大盤的鹽炒花生,給江寧先墊墊肚皮。哪怕是新郎的父親看到,也不會說什么。
江寧倒是不客氣,拿著那盤子的鹽炒花生米,就給圍觀的小家伙們分吃起來。
“楊大伯,這是做芋頭扣肉嗎?”江寧看到,邊上還有在削芋頭的,就猜到應(yīng)該是這道菜。
在他們這里,芋頭配扣肉才有靈魂。
而有些地方是梅菜扣肉,其實都差不多,利用梅菜或者芋頭吸收扣肉多余的油,使得扣肉肥而不膩。
這道菜,可謂是南方酒席必備菜肴。
“嗯!沒錯!還有這八爪魚,阿峰他爸昨天去弄回來的,還很新鮮?!睏畲蟛贿吅徒瓕幜奶?,一邊切肉。
他的刀已經(jīng)很熟練,哪怕不看著,肉片都切得很均勻。
旁邊還有個幫廚,正在拍大蒜。這讓江寧想起后世拍大蒜的事件。
要是放在今天,一把菜刀拍個蒜都斷了,老百姓得提著刀上門找,根本不給你解釋的機(jī)會,什么鋼脆之類的,都是借口。
“八爪魚怎么做?”江寧虛心問道。
建水縣再怎么說也是沿海的縣,雖然他們這里距離海邊還有點遠(yuǎn),但都是吃過海鮮的。
“炒洋蔥……”楊大伯不吝嗇,大方地告訴江寧,怎么炒才好吃,要注意什么等等。
江寧這才看到一位婦女提著一大袋洋蔥出來。
于是,他也走過去幫忙剝洋蔥。
那些小家伙們吃完,也跟在江寧屁股后面。這些小家伙可精了,知道跟著江寧有飯吃。
“都幫忙吧!”
但很快,幾個小家伙就被洋蔥熏得眼淚直流,一個個有多遠(yuǎn)跑多遠(yuǎn)。
又過了一會,外頭傳來孩子們的歡呼聲:“新娘回來咯!”
江寧拍了拍手上的洋蔥皮,也走出去看熱鬧,兜里還帶著紅包呢!
那些婦女們也一樣,紛紛跑到外面看新娘子。
這時候,鞭炮已經(jīng)就緒,但還不能點火。他們這里很講究吉時,必須要在吉時的時候點火。而且新娘子也必須在吉時進(jìn)門,來早了的話,只能在外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