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之所以主動接受這個守城的重責(zé),原因無非就是考慮到自己是司馬氏的姻親。如果投靠曹髦,魏軍破城后,自己是否被司馬家族牽連還不好說,但是以后肯定不會被重用,確是一定的。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像是司馬昭說的那樣,洛陽未必就守不住。
而羊祜他,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于是,接下守城之任的羊祜,開始著力布置洛陽的城防。
…
城外,曹髦的大軍將洛陽城四周都圍住了,并沒有實行兵書上的圍三缺一的戰(zhàn)法。
曹髦對司馬氏的恨意極大,無論是前世讀史書時候,為司馬家族一系列奪權(quán)行為的不齒。還是今生,面對司馬昭的一次次的欺辱與威脅。
都讓他的心里打定了一個主意。那就是,絕不放過司馬家族的任何人。
在他看來,如今飛龍騎臉,自然不會再給司馬氏家族任何機會。
…
二月三日,一個還是非常寒冷的清晨。
在大軍做好全面攻城布置后,曹髦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十多萬魏軍與義軍,在各自主將的命令下,開始在洛陽各個城門處對洛陽城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
那些在之前大戰(zhàn)中都沒舍得拿出來用的火雷,也被抬了出來,在投石車拋兜里被點燃引線后,擲到了洛陽城的高墻上。
頓時洛陽城樓上到處是爆炸之聲,被炸期間還有不少晉軍鬼哭狼嚎的痛苦嚎叫聲,夾雜在陣陣爆炸的轟隆聲之間。
不過洛陽城高堅固,僅憑火雷也只能造成點微不足道的傷害,所以最后還是得靠士卒爬著云梯登上城墻才行。
魏兵一波又一波的被打退后,又一批接一批的前赴后繼而上。
攻城戰(zhàn)是極為殘酷血腥的,城墻上無數(shù)火油、箭矢、飛石等,從上而下招呼著攻城的士卒,只要挨到一下,管你武藝多高,也得去閻王那報到。
就這樣打了第一天,魏軍死傷了數(shù)千人,而晉軍的損失則微乎其微。
接著又是第二天,依然在曹髦的總攻命令下,彪悍的魏軍還是如同第一天一樣,不顧生死的扛著云梯猛攻著各處城樓。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連十多天,皆是如此。
魏軍一連猛攻了十多日,死傷已接近二萬余人,但是洛陽城依然矗立在那里,堅固無比。
如此大的傷亡,即使魏軍士氣再高昂,也經(jīng)不住了,紛紛唉聲嘆氣,生怕明天輪到自己去攻城。
與此同時,曹髦也意識到了,這洛陽城肯定有厲害的人物在主持防守,不能再這么打了。
于是曹髦決定故技重施,挖地道…
魏軍暫緩了攻城,開始在城外叫罵晉軍,并從大軍周邊附近運來了不少石塊,以代替已經(jīng)被用完的火雷,對洛陽城墻晝夜不停的投擲著。
魏軍這些行為當然沒多大作用,其主要目的也只是為了干擾晉軍,實則偷偷朝著洛陽挖地道。
十多天后,地道終于挖進了洛陽城內(nèi)的地底下。
就在曹髦與眾多魏將,皆以為就要成功之時,卻傳來了個不幸的消息。
魏軍挖向洛陽城里的三條地道,全部被識破了。
晉軍在地面上用長槍不停的扎入地道內(nèi),當場數(shù)十名正在挖土的魏軍被扎死。
甚至有些晉軍主動挖開地道上面的土壤,致使地道坍塌,造成魏軍士卒被活埋的慘劇。而那些沒有馬上坍塌的地道,晉軍則往挖開的口子中倒入熱油,因此慘烈而死的魏卒不止凡幾…
而之所以造成挖地道的行為被識破,甚至被找到魏軍所挖地道的具體位置,都是因為羊祜,早有準備。
羊祜知道曾經(jīng)王濬防守的潁州是怎么被攻破的,所以他早早就想到了,曹髦可能也會對洛陽來此一出。
為了防止魏軍挖地道進城,羊祜命人在可能被挖的地段,每隔數(shù)十尺就挖出一個深井,并在深井之上扣以陶盆,然后讓聽力出眾之人貼耳監(jiān)聽地下振動之聲,以此判斷土地下面被挖的大概位置。
雖說此辦法笨了點,但是效果卻是極好的,果然非常順利的找出了魏軍所挖的地道,還大量殺傷了魏軍。
曹髦在知道挖地道失敗后,大為光火,但一時的他,也暫時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城肯定是不能硬攻了,晉軍守軍充足,守將又非常善于防守,而且自己大軍的攻城銳氣已經(jīng)受挫。
曹髦決定暫時圍而不攻,以待其變。
這一圍就是三個多月過去了,期間由于忍不住,又發(fā)動了幾次攻城,但無一例外都是損兵折將。
曹髦很憤怒也很著急,因為洛陽被圍這么久,但看起來晉軍好像未出現(xiàn)任何變亂,防守依然是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不過,這也是看來而已,其實洛陽城內(nèi)的不僅僅是司馬家族,甚至整個城內(nèi)的所有世家大族,都是人心惶惶。
司馬昭更是直接處決掉了,好幾個有投降端倪的大臣。
比起城內(nèi)可能會出現(xiàn)通敵者,讓司馬昭更為氣憤的是。
他發(fā)布勤王的旨意出去幾個月了,結(jié)果竟無一人派兵來支援。
“一群忘恩負義之人!”
雖然司馬昭在心里不停咒罵著,不過作為一個聰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邊將都在選擇觀望。
他們不僅接到了司馬昭的勤王旨意,同時也接到了曹髦只誅首惡、不責(zé)旁人的承諾。
司馬家族對他們有恩,可同樣他們也是魏國舊臣,本來他們中就有一些人就不齒司馬昭奪權(quán)。況且如今司馬家族已處于劣勢,為了家族利益考慮,他們也只會選擇旁觀。
司馬氏對他們有恩,他們不能對恩人下手,曹髦如今勢大又是舊主,不愿為敵。
所以他們紛紛以前線戰(zhàn)事焦灼,無兵可派為由,推脫了新舊兩主的征召。
雖說是推脫,但他們也不屬于無的放矢,因為北面確實要防備匈奴,東面確實要防備烏桓,西面更要防備季漢。所以他們說的也是事實,至少部分是事實。
以此理由推脫,無論最后誰取得最終勝利,也都怪罪不了他們。
不過,與這些邊將不同的是,也有幾個在地方任職的司馬家族之人,他們是很想支援的,畢竟司馬家族對曹氏犯的罪過太大了,洛陽的司馬昭一旦完蛋了,那么所有的司馬族人都絕無幸免的可能,就像當初的曹爽一樣,全族被誅!
于情于理,于生死存亡,他們都想去勤王的。
但是,因為他們都是被放出來歷練的親王和郡王,都尚年輕,所以并沒有能指揮邊軍的威信,這些邊軍目前只認統(tǒng)兵已久的將軍,所以他們自然也是調(diào)動不了大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