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渾全軍覆沒的消息,沒多久也傳到了北魏軍左路軍主將王昶那里。
王昶悲憤交加,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一萬騎兵全軍覆沒,還失去了他最為得意的兒子。
其實,王昶這個計謀很高明,如果不是曹髦這個后來人,看多了歷史上曾發(fā)生過的,很多這種偷襲的戰(zhàn)役,然后無意中想到了這種被偷襲的可能,恐怕此時淮南軍就已經(jīng)差不多涼涼了。
這種大路線迂回繞后的作戰(zhàn)方式,開了上帝視角的人乍一看,好像也沒什么特別之處,其實這是不對的。相反,無論在什么歷史時期,這種作戰(zhàn)方式都是相當高明的,因為這不僅考驗主帥的決策膽量和對戰(zhàn)場上時間把控,還考驗這支繞后部隊的主將的能力。
很多歷史上發(fā)生過的,這種大迂回作戰(zhàn),都是主帥親自帶隊。比如漢尼拔,又比如鄧艾等。
對于王渾的能力,王昶是放心的,所以不用王昶自己去。
只不過可惜的是,王渾遇到的是裝備和戰(zhàn)法,雙碾壓自己的新式騎兵,嚴格來說,兩者都算不上同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自然身為一代名將的王渾,也就只能憋屈的含恨而終了。
王昶憤怒了,他要為兒子報仇,更要為那一萬精銳騎兵報仇,他要讓那個自不量力的廢帝,付出血的代價!
…
“將軍,這王昶瘋了,連著三天,如此不計傷亡的攻城,敵我士兵們損耗都太大了!”
校尉馮道對著正陽關守將、左都督焦彝焦急的大聲說道。
正陽關說是一座關,其實就是一座四方小城,卡在弋陽通往淮南方向的必經(jīng)之路上。
焦彝面對王昶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也是也是相當無語。才幾天功夫就死傷了三四千士卒,雖然北魏軍死的更多,可自己這里兵太少了,根本經(jīng)不住如此大的消耗啊。
焦彝決定向曹髦請援。
曹髦在接到請援的消息后,也沒想到歷史上那個謹慎的王昶,竟然變得如此暴躁。
不過仔細想想也能理解,畢竟王昶打了那么多年順風仗,何時吃過這樣的虧?更何況還死了兒子!
不過不管怎樣,正陽關是必須得支援的,正陽關不能失,否則就要被司馬昭左右合圍了。
還有,焦彝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得換個人去守正陽關了,曹髦仔細想了想,從二號營寨撤下來的孫奮就比較合適…
所以曹髦臨時決定,封孫奮為折沖將軍,帶著二號營寨撤下來的三四千經(jīng)過戰(zhàn)火洗禮的軍屯兵,去替換下焦彝,然后作為主將守衛(wèi)正陽關,抵擋王昶大軍的進攻。
并且曹髦還告知了孫奮,自己隨后會親自帶著天子親軍神策軍去正陽關支援。
對于想建功立業(yè)的孫奮來說,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會比這個所謂的名將王昶差,他孫奮缺少的就是這個機會而已。
…
孫奮出發(fā)后,曹髦就傳旨給了焦彝,讓焦彝在孫奮到達正陽關后,就把正陽關防務全權交給孫奮,然后去幫助吳綱的后軍,去接應東吳的陸抗,因為前兩天曹髦已接到吳綱傳來的消息,陸抗已經(jīng)在廬江擊破了張?zhí)?,張?zhí)卮丝炭s到新城里面去了,讓淮南軍配合他拿下合淝新城。
吳綱領兵能力更有限,連焦彝都不如…
…
曹髦:“李同,朕要去正陽關支援,此地現(xiàn)在由你來坐鎮(zhèn)指揮,朕給你留五千神策軍。從現(xiàn)在開始,六個營寨哪處危急你就去支援哪處,切記,神策軍雖然是精銳,但敵軍數(shù)量眾多,一定不要與之野戰(zhàn)!”
李同:“是,臣遵命,領旨!”
“錢忠,你帶著這兩千輕騎兵去與文鴦將軍匯合。最多三天,文鴦將軍就要帶著虎賁騎回到壽春了,到時候你替朕傳達旨意,讓文鴦將軍自己找尋機會,打擊司馬昭的中右兩路大軍”。
…
經(jīng)過此次大敗北魏騎兵后,曹髦更加確信了這支新式騎兵的威力。當然,對于文鴦這個小舅子,他也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
兩天后,孫奮到了正陽關。此時的正陽關在王昶的日夜強攻下,似乎有點支持不住了。
孫奮從焦彝手上接手防務過后,就開始布置守城。
正陽關雖然城樓不高,但是要守的門,卻只有一處。什么金汁,火球全部被孫奮搬上了城樓用來防守,城內(nèi)一些石頭制造的建筑,甚至城內(nèi)的地板和大戶人家門口的獅子都被敲碎后,也搬上了城樓…
“給我沖!”王昶的北魏軍將領,親自帶著士卒,大叫著往正陽關進攻。
無數(shù)的北魏兵卒們,一次又一次往城樓上攀爬著,好幾次都有幾個兵卒登上了城樓,都被孫奮親自帶人砍了下去,孫奮像個救火隊長一樣,不知疲倦的來回在城樓各處支援著。。
王昶的憤怒,也意味著決心。
所以這場攻防戰(zhàn)注定是慘烈的!
一日后,曹髦與滿長武帶領著五千神策軍也進入了正陽關城。
…
連續(xù)多日的攻城,不僅讓守城的淮南軍疲憊不堪,北魏軍更是如此。
王昶的左路軍總共只有六萬多人,精銳的禁軍只有兩萬,其中的一萬禁軍騎兵早已經(jīng)沒了,埋葬在了茫茫的大別山山腳下。
而這些天步卒高強度的進攻,又死傷了近兩萬人,剩下的幾萬將士皆士氣不振。
王昶看著眼前這小小的正陽關,內(nèi)心十分煎熬,他知道強攻帶來的損失是自己不可承受的,這次就算拿下正陽關,甚至就算打贏了整個淮南之戰(zhàn),自己的仕途也徹底的完了,司馬昭是不會接受這么大戰(zhàn)損的。
可是憤怒已經(jīng)讓這位曾經(jīng)以謹慎著稱的名將,喪失了理智。他王昶不是不能承受失敗,只是他不能承受這么大的侮辱。親兒子與一萬精銳騎兵的全軍覆沒,在他心里鑄就了一個死結,是永遠磨滅不掉的傷害,這種傷害讓他徹夜難眠,他必須用盡一切方法來撫平這塊傷疤,哪怕是用另一塊傷疤。
“開弓了就沒有回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