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相持
回到書房,趙丹細細想來,便覺得近日群臣們的反應有所不對。
尤其當樓昌建議與秦和談之時,群臣們像是早已商量好了似的紛紛贊同,可見其中定是有一部分人與秦通好。
可是這也沒有辦法,面對強秦,列國之中又有哪一國沒有這樣的大臣呢。
他們所圖無非是個人及家族的利益,即便最后秦滅其國,自身也能有個退路。
而趙國親秦一派的首腦必是樓昌無疑。
其父樓緩曾在武靈王期間任過秦相,目下仍居秦國。后來武靈王餓死沙丘,公子成及奉陽君李兌便對樓緩做了清算,以至于其怨恨趙國。
如此父子兩人,一秦一趙,對付起來,確實棘手。
趙丹在書房內緩緩踱步,以手抵唇,眉頭皺起。
樓昌現(xiàn)在官至上大夫,且樓氏在趙國樹大根深,若要輕易動他恐怕會引起騷亂,最關鍵的是現(xiàn)在沒有掌握他通敵的證據(jù)。
可聽之任之,放任不管,那趙國對于秦國將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如今秦趙相持于長平,兩國的決策信息將成為勝負之關鍵,絕不能輕易泄露,而且朝堂也不能亂,亂則影響軍心。
眼下既然不能動手,那便監(jiān)控起來再做打算。
想到此處,趙丹喚來繆賢,讓他急召趙括和虞信來書房議事。
不久,趙括和虞信便聯(lián)袂來到了趙丹的書房。
三人對坐于一方小幾面前,趙丹皺眉說道:
“今日廷議,眾臣均勸寡人與秦國議和,只有虞卿出言諫阻,寡人擔心朝中不穩(wěn),更擔心是有人故意為之。”
虞信拱手施禮說道:“大王所慮極是,群臣們齊談議和,似有蹊蹺,至于是否有人挑唆,臣下不敢斷言。所幸大王劍斬王案,化解了此事,但今后不得不防?!?p> 趙丹點點頭,又向趙括問道:“馬服子有何看法?”
趙括略一思忖,說道:“大王當慎查之,朝中政見不一,恐對長平戰(zhàn)情不利?!?p> 趙丹輕撫桌案,聽完二人意見,心中已有計較,對趙括說道:
“馬服子可派精細之人,暗中監(jiān)視上大夫樓昌,虞卿可派秦國細作打探樓緩近況,若有異情,隨時報于寡人?!?p> 二人驚異的對望一眼,隨后齊聲應諾。
趙丹舉杯喝了一口水,又對虞信問道:“虞卿在殿上再向寡人重提合縱之事,不知是否意有所指?!?p> 虞信道:“秦國攻克南上黨,而趙魏聯(lián)軍卻損兵十萬,列國態(tài)度必會有所變化。未防列國與秦媾和,覬覦我國,當派遣使者,重提合縱之意,試探列國其心?!?p> 趙括也說道:“近日燕國商賈往來邯鄲甚密,在官市中大肆購買鋼鐵,不知燕國意有何圖?!?p> 趙丹經(jīng)二人這么一說,不由想到歷史上燕國在邯鄲之戰(zhàn)后,聚集六十萬大軍攻趙的鄗代之戰(zhàn)。
心中暗道:目前情勢之下,為策萬全,燕國是不能不提防,齊國也需安撫。
想罷,他點頭沖虞信說道:“楚國現(xiàn)在與魯國糾纏不清,且與秦舊怨未了,應無意與秦媾和。反而是燕國和齊國態(tài)度不明,寡人會派遣使者出使兩國,試探兩國心意?!?p> 而后又對趙括說道:“商賈之中易藏各國細作,需仔細盤查。再遣人去上黨,告知廉頗老將軍寡人與秦決戰(zhàn)之意,無須聽信各種謠言,只一心抗秦即可?!?p> 趙括點頭應諾。
三人又聊了一下瑣碎雜事,便各自散去了。
-------------------------------------
幾日后,長平韓王山,聯(lián)軍大營之中。
廉頗見到了趙丹的信使,看到了趙丹的書信,激動的老淚盈眶。
大王非但沒有怪罪他敗軍之責,反而激勵他與秦對決之信心,這怎能不令他感激涕零。
于是,他奮筆疾書給趙丹寫了一份奏報,上書他在長平的防御布局,及與秦死戰(zhàn)的決心。
自從趙國援軍抵達上黨,解了長平之危后,廉頗就開始動員所有力量在丹水東岸瘋狂的修筑壁壘。
所幸趙丹派來的工匠未在戰(zhàn)亂中損失,水泥還都在生產(chǎn)之中,所以丹水東岸的壁壘修建的很快。
為防秦軍在壁壘未修建完成之際來襲,他在丹水沿岸遍布崗哨來監(jiān)控秦軍動向,若秦軍前來,便調軍半渡而擊。
又調二十萬聯(lián)軍分別駐扎丹水南北兩側的重鎮(zhèn)泫氏城和長平城,互相倚為犄角。
另將聯(lián)軍大營設在韓王山這個長平制高點,留五萬士卒策應全局。
將輜重糧草囤積在大糧山,由馮亭率本部五萬韓卒戍守。
刷刷點點間,廉頗將一份奏報書寫完畢,最后提及,援軍已至,現(xiàn)長平趙國大軍已有二十七萬,請大王急運糧草,切記!切記!
隨后命信使將奏報傳給趙丹。
與此同時,秦國光狼城大營之中,白起也在書寫戰(zhàn)報,上稟秦王。
自從秦國四十萬大軍出征,到攻克南上黨,一路可謂順風順水。
雖然最后未能一鼓作氣攻下長平,其主要原因還是趙國的二十萬援軍抵達了上黨。
盡管趙魏在長平的防御工事未能構建完成,但白起身負舉國重任,自是不敢貿然突襲長平。
一旦大軍稍有閃失,別說南上黨會被趙魏再度奪取,就是秦國也可能再次被列國合縱而攻。
現(xiàn)在丹水對岸趙魏聯(lián)軍防御工事拔地而起,他已知道,長平之戰(zhàn)是不能速決了。
于是,他將大軍集結在丹水中段的河谷之中,這段河谷地勢寬闊,水源充足,堪稱天然的屯兵之所。
并針對趙魏聯(lián)軍的東壘壁,于河西修建西壘壁,將此作為防守和進攻的重要基地。
最后,讓王龁堅守趙國留下的空倉嶺壁壘,保全大軍糧道安全。
書信最后,白起向秦王嬴稷建議,長平之戰(zhàn),乃是秦與趙傾盡國力之一戰(zhàn)。
勝,則秦國縱橫天下,在無對手;敗,則秦國數(shù)十年東出戰(zhàn)果蕩然無存。
為確保此站必勝,需讓蒙驁加快新卒集訓,盡快調赴上黨。
隨著廉頗和白起兩封站報傳回各自國都,長平卻平靜了下來。
而在平靜的表面之下,卻是洶涌狂暴的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