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翁犯愁。
小戶之家,遷徙一次窮一次。且不說遷去之處,每月都得支出賃居的錢糧,還有每天的吃喝咋整?買糧度日嗎?大郎有眼疾,長房遷去哪,他和老妻一定要跟著照顧的,每天都是四張嘴吃飯,這四貫余錢能撐多久?
還有村里的宅院、坡上好容易開出的百余畝荒地,肯定不能棄呀。所以次房、三房,耕牛都得留下。
這般打算,乍一想也還行,細琢磨其實難行。
次房、三房的勞力太少了。...
悟空嚼糖
課田:指繳租的田(本文的設(shè)定是以戶為單位來繳)。按照西晉歷史,夫、婦最低的繳租田畝數(shù)量為50+20畝(每畝具體收多少,各地域有不同規(guī)定,剩下的是自己的)。在這70畝之外,再多開墾的地,收獲全算農(nóng)戶自己的,不必再繳。家里勞動力少的,就去給地主做佃戶,不需要開墾官府規(guī)定的最少的荒畝數(shù)(古代的“畝”跟現(xiàn)在的不一樣,面積小很多),只需要每畝地給地主交幾成的租子就行了。 另外,古代開荒的土地,并不是想開哪里開哪里,是官府指定范圍內(nèi)的。 亭復(fù)人:指在亭里干雜役的?!皬?fù)”即免除賦、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