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壞了,我成了土木堡戰(zhàn)神

44.火繩槍

  蔣順是杭州人,祖上在前朝時便是專職打造火器的工匠。

  太祖起兵時,蔣順祖父歸順了大明,開始為明軍制作火器。

  與其他那些按部就班的工匠相比,蔣順腦子里那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堪稱叛逆。

  不過也不全是壞處。

  一直以來,銃管的制作方法都是將鐵皮卷成筒,再用弓鉆一點一點鉆眼,效率很低。

  但蔣順心靈手巧,發(fā)明了木質齒輪嚙合的腳踏式弓鉆,鉆孔不用手搓,使得鉆頭動力輸出更均衡、更持久,大大縮短了工時,提高了效率。

  陪都官場風氣相比京師要溫和得多,競爭相對較少,在陪都為官的基本處于一種被發(fā)配的狀態(tài),淡出了核心層,是以蔣順這樣掌握核心技術的工匠生活比較滋潤,甚至中途還偷偷回到家睡了個懶覺。

  不過今天蔣順顯然沒那么幸運了,剛哼著小曲走進兵仗局的院子,便被一名宦官攔住,拉到墻角。

  對方焦頭爛額,拉著蔣順的胳膊拍大腿,語氣夸張:“蔣兄弟,讓咱家好找啊?!?p>  蔣順笑呵呵的反問道:“可是大爺要見小的?”

  對方憋著笑道:“不是大爺?!?p>  蔣順拍著心口,松了一口氣道:“那還好?!?p>  “好?”宦官從鼻子噴出一口氣,哼道:“你這個天殺的潑才,是皇爺點名要見你。別怪咱家沒提醒你,表現(xiàn)好了,皇爺有賞,大爺也少不了你的。若是觸怒了皇爺,大伙都得跟著遭殃。”

  蔣順人傻了,等被對方拉扯著進了衙門才反應過來。

  “你便是蔣順?”

  蔣順小心翼翼的抬頭,甚至沒敢看個囫圇便跪下來,叩首道:“小的蔣順,恭請陛下圣安?!?p>  “起來吧?!敝炱铈?zhèn)招招手,又指著不遠處的腳踏式弓鉆問道:“這是你做出來的?”

  蔣順抬頭瞄了一眼,不知道萬歲心中的想法,還是如實回道:“回陛下的話,正是?!?p>  朱祁鎮(zhèn)贊道:“不錯,別出心裁,有幾分巧思,不過朕有些問題想討教一下?!?p>  “陛下折煞小的了,討教不敢當,小的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祁鎮(zhèn)拿起一制剛鉆好孔的銃管,示意道:“這支單眼銃有銃管、銃膛,為什么不增加一個部分,朕稱之為槍機。”

  “小的愚笨。”蔣順皺眉抱拳問道:“陛下所說的槍機,有什么功用?”

  朱祁鎮(zhèn)指著銃管的后半部分,解釋道:“這支銃管若想正常使用,還需要在此處鉆一小孔,用于引火。而引火時每次都要裝填棉線,為了保證火銃的威力,火門要鉆的盡可能小,如此一來,裝填棉線就更加困難。如果省去用棉線引火這個步驟呢?”

  蔣順皺眉沉思了好一會,搖頭道:“小的愚笨?!?p>  “可不可以在原本火門處造一個藥匣,填裝引火藥,再取棉線固定于銃管右側,設計一種可活動的結構讓棉線在藥匣和空位之間活動,當引燃的棉線觸碰到藥匣中的火藥時,火藥引燃銃管內的火藥,將彈丸發(fā)射出去?!鳖D住一下,朱祁鎮(zhèn)問道:“這種方法是不是更加便捷,省時?”

  “對呀,我怎么就沒想到呢?”蔣順懊惱的拍著腦門,自言自語道:“將火繩固定在火銃上,藥匣內的火藥取代原本棉線的作用,火繩相當于火鐮,妙啊?!?p>  “陛下恕罪,小的......”蔣順撓著頭皮,訕笑道:“小的手癢,想試一試?!?p>  朱祁鎮(zhèn)點頭道:“無妨,其實添加這種結構的好處不止于此,還可以給銃管裝上木質槍托,在槍托上鉆孔,置一鐵軸,再打造一個連桿,前端固定火繩,后端用拇指撥動,調節(jié)火繩落點?!?p>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其他人聽得一頭霧水,蔣順的眼神卻越來越亮,接連拍掌叫好。

  “藥匣制作倒也簡單,在銃管末端包上一圈鐵片,鑿出想要的形狀,至于這槍托,以能抵在肩膀處為妙,如此更方便發(fā)力?!敝炱铈?zhèn)努努嘴,看向陳尚儀,示意道:“筆墨伺候?!?p>  一陣雞飛狗跳,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朱祁鎮(zhèn)拿起筆,在紙上畫了一副草圖,魔改后的手銃已經(jīng)有了十八世紀火繩槍和燧發(fā)槍的輪廓。

  點火機構也簡單,就是利用杠桿原理,在槍托前端釘一根釘子作為支點,向后勾動扳機時,杠桿前端下壓,使火繩接觸藥匣,連陳尚儀也看懂了。

  “陛下巧思,小的佩服。”蔣順貼在紙上仔細觀察了個遍,結構圖簡單明了,打眼的瞬間他便想通了。

  除了增加藥匣的步驟要花一番功夫外,在木質槍托上鉆孔添加扳機易如反掌。

  “給小的一天......”蔣順抬頭,改口道:“一個時辰足矣?!?p>  “那朕等你的好消息,需要什么,只管招呼金大伴便是。”

  得了吩咐的蔣順抱著銃管和結構圖竄出門,拐到西廂。

  正堂里,朱祁鎮(zhèn)陷入萬歲英明的馬屁海洋中。

  改造最原始的火器對朱祁鎮(zhèn)而言,基本上沒有難度。

  原本他想著將燧發(fā)槍的結構圖畫出來,讓蔣順試一試。

  畢竟與火繩槍相比,燧發(fā)槍的操作更便捷,射擊效率也更高。

  但受限于此時的技術條件,大明的工匠還制造不出優(yōu)秀的鋼,沒有鋼,意味著造不出穩(wěn)定的簧片,沒有簧片,燧發(fā)槍成功打火的概率會大大降低,用起來反倒不如火繩槍可靠。

  火器終究是要用到戰(zhàn)場上殺敵的,可靠才是第一位。

  想到這,朱祁鎮(zhèn)有些唏噓。

  前膛槍的時代,技術進步也依賴于材料的革新,火器想要進步,也非常吃科技。

  西方之所以發(fā)明了燧發(fā)槍,恰恰是因為發(fā)明鐘表的過程中制造出性能穩(wěn)定的鋼,可以用來制作簧片和彈簧,給燧發(fā)槍的擊發(fā)結構提供可靠的材料。

  甚至以后后膛槍、定裝彈藥、和膛線的出現(xiàn),都依靠各領域技術的同時進步。

  沒有車床和大機器,單純依靠手工,支撐不起整個火器體系,哪怕是最原始的火器體系。

  要不要點科技樹呢?

  點的話,技術從哪來?人才從哪來?

  捫心自問,他自己肯定不行。

  他所掌握的物理化學知識,更多的是局限于理論,而且太超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