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掌 雙王對陣
“以不變應(yīng)萬變吧,王爺驍勇善戰(zhàn),麾下將士舍生忘死,只要不出錯,沒理由會敗給朝廷大軍的?!?p> 姚廣孝無奈一嘆道,縱然他深通謀略,在沒有絲毫情報的情況下,對目前這種局勢也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也只能如此了!”
燕王點點頭,然后又問道:“本王欲與十七弟結(jié)盟,你看如何?”
姚廣孝一聽,頓時大喜:“寧王坐擁朵顏三衛(wèi),麾下兵精糧足,若能與之結(jié)盟,王爺又何懼朝廷。”
各地藩王之中,除了已逝的秦王,晉王,就屬燕王與寧王最具實力,兩家結(jié)盟,對抗朝廷大軍,也有極大的勝算。
而且燕王與寧王,一者善戰(zhàn),一者善謀,兩人聯(lián)手,戰(zhàn)力絕不是一加一大于二那么簡單。
“待打退朝廷第一波攻勢,穩(wěn)定住局面,本王就立即去大寧見十七弟,有他的朵顏三衛(wèi)相助,本王有把握再次將朝廷大軍擊潰?!?p> 得到姚廣孝的認同,朱棣稍微心安了些,一拍桌案,惡狠狠的道:“朱允炆這小王八蛋不讓本王活,本王也不會讓他好過,大寧,北平兩地連成一線,本王看他如何應(yīng)對?!?p> 就在燕王與姚廣孝商議怎樣應(yīng)對朝廷征討,欲以寧王結(jié)盟之際,朱棣,朱厚照,耿炳文,徐輝祖也帶著朝廷大軍朝著北平進發(fā)。
朱高熾,朱瞻基隨軍而行,李景隆負責(zé)押運糧草。
對于李景隆老朱到底還是留了他一命,畢竟是為老朱立下汗馬功勞的大侄子李文忠的兒子,不看僧面看佛面,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但讓他帶兵是不可能的了。
“你們說,這仗該怎么打,讓我自己去打自己,簡直是荒唐?!?p> 行軍途中,朱棣忍不住向朱厚照,朱高熾,朱瞻基三個后輩抱怨道,還是有些膈應(yīng),自己打自己,怎么都下不去手啊!
雖然他也挺想嘗試一下自己打自己是個什么滋味。
他的一輩子,打過大侄子朱允炆,打過愛折騰的老二朱高煦,打過野蠻無禮的草原韃子,打過丟人敗興的重孫子朱祁鎮(zhèn),可是自己打自己,從來就沒嘗試過,內(nèi)心還感覺挺刺激的。
朱厚照,朱高熾,朱瞻基都是沉默無言,讓朱棣自己打自己,老朱的腦洞確實夠大的!
朱厚照還好,反正這個時空沒有另外一個他,朱高熾,朱瞻基就不行了,郁悶的要死,朱棣要自己打自己,那他們呢,也都一樣。
這個時空也有朱高熾,也有朱瞻基,盡管這個時空的朱瞻基還是個小破孩。
一家子相互斗毆,何其荒唐。
得虧徐皇后,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不在,不然他們一家就可以上演全武行了?
“照常打就行了,反正都不是同一個人,你們怕什么?!?p> 朱厚照站著說話不腰疼,惹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爺孫三人一陣翻白眼,說的容易,你行你上??!
“行了,你小子也別說風(fēng)涼話了,等輪到你的那天,你就知道自己打自己,得有多難受了!”
朱棣十分不爽,好奇的問道:“朱厚照,你的紫霞神功練到第幾重了?!?p> 語氣之中不乏羨慕之意,他在得到紫霞神功之后,也在努力修煉,但很顯然,效果極差,他的年紀大了,根骨早已定型,練了一段時間連入門都沒完成。
老朱,朱高熾,朱瞻基等擁有紫霞神功的大明皇帝也都差不多,除了身體好了許多以外,連一絲紫霞真氣都還沒練出來。
朱厚照算是老朱家唯一一個練成紫霞神功的。
“也就才練到第三重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p> 朱厚照故作謙虛道,滿臉都是凡爾賽,頗為得意。
跟王陽明那種老天爺趕著喂飯吃的怪胎相比,他的確算不了什么,但跟天賦點歪了的老朱家人一比,他似乎也算是個天才。
第三重的紫霞神功,放在笑傲江湖世界也可以勉強稱為三流高手了!
“好小子......”
朱棣有些驚訝,紫霞神功的修煉難度他是知道的,他的頭號謀士妖僧姚廣孝都才練到第一重,沒想到朱厚照已經(jīng)練到了第三重,這天賦資質(zhì),應(yīng)該說不愧是他永樂大帝的后代嗎?
他也是不知道王陽明的存在,若是知道,就會明白在他眼里天賦異稟的朱厚照,跟王陽明一比,壓根就是一個弟中弟,全然不是一個檔次。
圣人之資與天才之資,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你們呢?”
朱厚照反問道,笑容滿面。
老朱家人的情況他都是知道的,之所以明知故問,就是想看朱棣的笑話,天才,總是需要襯托的。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在王陽明那里找不到一點成就感,就只能在朱棣這個老祖宗身上找點成就感,聊以慰藉一下被王陽明嚴重打擊的心靈。
“別提了,連入門都好沒呢!”
朱棣并不知道朱厚照的險惡用心,極其郁悶的道:“這紫霞神功我找人研究過了,具有養(yǎng)生,駐顏等功效,不錯是不錯,就是修煉難度太高,搞得我都想去煉混元功了?!?p> 混元功威力不比紫霞神功遜色,就是需要極強的吃苦能力,朱棣年紀也不小了,扛不住打熬身體的苦,強行修煉混元功,恐怕還沒練成,自己就先氣血虧空,然后暴斃身亡了!
“慢慢來吧!”
朱厚照不厚道的笑了笑,果然,想找成就感還得從這些老祖宗身上找,去王陽明那里,只會不斷的吃癟,受打擊。
朱棣不愧是戰(zhàn)爭狂人,行軍打仗,相當(dāng)?shù)挠幸惶?,十幾萬大軍在他的帶領(lǐng)下很快來到北平城外,安營扎寨之后,立即召集眾將商議攻城之策。
這一次隨軍出征的耿炳文,徐輝祖等人皆是沙場宿將,久經(jīng)沙場,對敵經(jīng)驗豐富,自是不會再犯李景隆的錯誤,耿炳文提出圍而不攻之策。
糧草是北平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的嚴重問題,只要牢牢堵死燕王突圍之路,等北平城里糧草耗盡,燕王就會不戰(zhàn)自潰。
此計不可謂不毒辣,之前的李景隆若能采取拖延之策,消耗燕王大軍的糧草,也不至于會一敗涂地。
然而朱棣拒絕了耿炳文的提議,他要親自會一會這個世界的自己,看看能把朱允炆嚇得向老朱求救的自己是何等風(fēng)采,順便欣賞一下自己年輕時候的英姿。
他要與燕王對陣一局。
雙王對陣,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