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乾綱獨斷,不遜洪武
“此事就這么定了!變法事宜由王陽明主持,朕會派錦衣衛(wèi)協(xié)助?!?p> 朱厚照可不管群臣的意見,直接一錘定音。
同意要變,不同意也要變,誰要敢搞事,直接丟去遼東種地開荒,對這批能力平平,又不識時務(wù)的臣子他已經(jīng)厭煩了,把他們弄走,正好可以換一批年輕又聽話的頂上。
“陛下,王守仁之法實屬禍國殃民,狠辣殘忍不亞于古之商鞅,陛下萬萬不能同意??!”
“陛下,王守仁之惡,禍及千秋,陛下萬不可被他蠱惑??!”
“陛下如不收回成命,老臣便撞死在這奉天殿上。”
群臣此時都恨死了王陽明,同為文官,都是讀書人出身,何苦要相互為難,把他們往死路上逼,不能大肆撈錢,他們當(dāng)這個官還有什么意思?
為了阻止朱厚照與王陽明喪心病狂,極度不合理的變法三改,群臣是用盡了渾身解數(shù),甚至有人以死相逼。
“哼......”
冷哼一聲,朱厚照眼中殺意盡顯,一群庸碌之臣,以為用死就能威脅他,真是太天真了,他可不是他的老爹弘治帝,對他們的容忍程度十分有限。
“你們以為以死相逼就能阻止朕變法嗎,朕還是那句話,你們同意,要變,不同意也要變?!?p> “你們想死也可以,朕絕不阻攔,不要以為沒有了你們,朝廷就運轉(zhuǎn)不了了,泱泱大明,人才輩出,想當(dāng)官,能當(dāng)官的多的是,不差你們幾個?!?p> “翰林院尚無職位安排的翰林學(xué)士,隨時可以接替你們。”
一番毫不留情的話語擊碎了群臣所有的不憤,腦袋已經(jīng)抵在柱子上,準(zhǔn)備以死相逼的大臣也不想死了,默默的收回了自己的腦袋。
朱厚照的話很難聽,但卻是不爭的事實,朝廷從不缺人。
翰林院,國子監(jiān),有能力接替他們的人多的是,而且那些人年輕有干勁,遠比他們聽話好用。
“怎么,都不想死了,那朕是不是可以以欺君罔上之罪將你們拿下?!?p> 朱厚照怒氣不減,好長時間沒送人去遼東種地,是不是讓他們以為他朱厚照提不動刀了!
“臣等無狀,請陛下恕罪?!?p> 群臣震惶。
“劉瑾,查!”
一句話,直接宣告了那些要死要活大臣的結(jié)局,既然不聽話,那就去遼東學(xué)會聽話。
砰
一個大臣被嚇得癱軟在地,遼東啊,那就是文官的地獄,被發(fā)配遼東種地的文官,除了被特殊照顧的劉健謝遷,幾乎就沒有活著回來的,無不成了遼東大地里無人問津的一具枯骨。
“奴婢遵命?!?p> 劉瑾陰惻惻的看了那些要死要活的大臣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譏諷,敢跟皇爺唱反調(diào),也不看看自己是個貨色,以前比你們嘴硬的也不是沒有,結(jié)果,還不是讓皇爺給收拾了!
“變法之事,不容更改,誰若是敢暗地里阻撓變法事宜,朕必將其全族遷往遼東,為開發(fā)遼東大地貢獻一份心力?!?p> 最后警告了群臣一句,如果他們還是不識時務(wù),那就不能怪朱厚照心狠手辣了!
遼東大地,始終缺人??!
盡管他這些年弄了不少人遷往遼東,可遼東的開發(fā)狀況還是不理想,需要更多的人去填,那些反對變法的官員,以及他們背后的勢力集團,就是朱厚照準(zhǔn)備的新一批遼東開發(fā)人員。
扶桑殘余,寧王黨羽,還有以前被發(fā)配且還活著的官員,勛貴,士子,商人,豪強,都在等著他們做伴。
“乾綱獨斷,不遜洪武?!?p> 對于朱厚照,劉健僅有此八字評價,卻不是什么正面的評價。
洪武大帝朱元璋,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功績堪稱千古一帝,但在文人眼里,朱元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誅了方孝孺十族的永樂帝都比朱元璋要強,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被誅殺的官員一點都不比藍玉案要少,其殘忍暴虐令無數(shù)文人顫抖。
而今的朱厚照,殘害文人的手段更狠,他很少殺人,卻會誅心,一招發(fā)配遼東打斷了多少讀書人的脊梁,反對變法三改的人絕不止那么一點,只是更多的人畏懼朱厚照手段,不敢站出來公然反對。
反對變法未必會死,但去遼東,卻是必死無疑,還會連作為讀書人的尊嚴(yán)都會丟掉,怎么選擇,很多人心里都有桿秤在衡量。
一己之力,壓的讀書人連話都不敢說,朱厚照何止是不遜洪武,他已經(jīng)超越了洪武,把文官集團,把天下讀書人的臉面踩在地下摩擦。
朱厚照并不知道劉健把他比做洪武大帝,就是知道也不會在意,更不會在意文官集團的想法,文官集團需要的是他老爹弘治帝朱佑樘,洪熙帝朱高熾那樣的寬厚仁慈之君,而他注定成不了弘治帝,更做不到對一群趴在帝國身上吸血的蛀蟲寬厚仁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要的是絕對的掌控與臣服,而非與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只能是他手里的棋子,而不是跟他分天下的“盟友”。
從本質(zhì)上,他就與弘治帝,與洪熙帝有著天淵一樣的差別。
“退朝?!?p> 袍袖一揮,宣布退朝,變法三改的基調(diào)已經(jīng)定下,接下來就看王陽明的操作了,對這位“吾之臥龍”,他絕對的信任。
......
“劉兄,謝兄,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啊!”
下朝以后,內(nèi)閣三巨頭聚在一起,李東陽頗為感慨道,弘治帝遺留的內(nèi)閣三巨頭,如今就剩下他還活躍在朝堂上了!
“哈,李兄若是不舍,可以向陛下請辭,隨我一同回去,你我做個鄰居,每日填詞作畫,悠閑山水,含飴弄孫,安享晚年可好?!?p> 謝遷笑道。
“李兄,朝堂之事便拜托你了,切勿使我讀書人的種子斷絕。”
劉健鄭重的向李東陽請求道,如今朝堂上,文官集團唯一能夠說的上話的,只有李東陽了!
對此李東陽唯有報以一聲苦笑,保住讀書人的種子,怎么保,如何保,如今的文官集團能夠扛鼎之人一個都沒有,王鏊,費宏,劉宇,楊一清,楊廷和,嚴(yán)嵩等輩,要么與文官集團若即若離,要么干脆就是朱厚照的忠實走狗,這樣的文官集團,還能保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