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史上第一國門皇子

第65章 文明的火種從未斷絕

大明:史上第一國門皇子 歲月如夢 2120 2022-09-06 00:02:00

  再一次來到李希顏的院落。

  朱棖覺得自己通透了很多。

  一件重要的信息沒有很多消息的佐證和參考是無法明白其中道理的。

  反之。

  在這么多天接受到越來越多消息的朱棖,想明白了李希顏的政治思想以及現(xiàn)階段老朱的政治思想。

  再次站在李希顏院門前已經(jīng)略帶一點嫩色的棗樹前,朱棖久久的駐足。

  知道答案的恐慌和驚喜讓他躊躇不前。

  李希顏的書童小超就在門口安靜的等待著迎接朱棖進門。

  “殿下您帶個錘子?”書童表示非常的疑惑,忍不住的發(fā)問。

  “自然是解題!”朱棖笑了笑,堅定了自己的決心,而后提著鐵錘走進了李希顏的院落。

  朱棖這些時日閑暇的時候就會來院中思考。

  因為考題的緣故,每天夜晚水缸里面和水塘里面結(jié)冰,第二天都會被清掉冰面,再次注入新水。

  看起來,水缸連槽和水塘一如既往。

  從李希顏給他的那封老朱的政令他就明白,這是一件關于天下一統(tǒng)的考題。

  更應該說。

  是一道何為天下一統(tǒng)的考題。

  認真觀察水塘,水塘中間的地勢略低,呈中間低周圍高的地勢,活魚在大冬天的喜歡往水深鉆。

  所以,這就是強干弱枝的國策。

  認真觀察水缸連槽,中間大水缸的水位線要高于同等高度水缸的水位線,水槽呈內(nèi)高外地的形式。

  這同樣是強干弱枝的國策。

  “澎!”

  朱棖狠狠的一錘子砸掉了水塘的堤壩,裝著滿滿一水塘的水從破開的堤壩上如江河決堤般傾瀉了出來。

  灌滿了整個院子。

  院子里面的水又向著排水溝向外翻涌,直到徹底的滲透在地面。

  游魚有些從缺口翻涌了出去,但更多的開始向著中間的深水處聚集。

  上百條游魚最終只能匯聚在中間深水處,擁擠不堪,且在深水處的水,已經(jīng)不多了,可能只需要四五日的暴曬,四五日的冰凍,游魚將無生存之地。

  朱棖拿著鐵鍬將池塘堤壩重新堵了起來。

  但此時,原本幾近溢滿的水池,只剩下中間深坑里面的水,其他地方,只剩下干枯的地面。

  這需要一個人挑幾十石的水才能恢復決堤前的水量,至于天降雨水四時不同毅然不可能再恢復。

  江河決堤,河流改道,湖泊遷移,莫不是這個道理。

  若這是天下,一處決堤而天下亂!

  “澎!”

  朱棖再次一錘子敲碎了一個外邊的水缸。

  水缸中的水頃刻間四散,速度飛快。

  所有水缸水位線都高于水槽,開始迅速的往被他砸掉水缸的連同的三道水槽流動。

  輕輕的關閉流通向被他砸爛水缸水槽的三道閘門。

  頃刻間。

  原本本應該流動向破碎水缸水槽的水,停止了流動。

  整體的水缸水位線,只生出了一絲的波瀾。

  只是徹底的碎裂了其中的一個水缸和其中的游魚,閘門及時的止損,只需要重新安置水缸連通水槽開閘放水,這水缸中的水可以毫不費力的注滿。

  朱棖松開了閘門,任由水缸中的水往院子里面流。

  流出去的水跟水塘的水一樣,注入院中,被排水溝拍走。

  等到水缸不再往外流水的時候。

  此時再看水缸與水塘的區(qū)別。

  一目了然。

  水塘只剩下中間深坑可以活魚,且魚滿為患。

  但水缸連槽這里,除了被徹底毀掉的水缸消失不見,其他水缸之內(nèi),都有活魚在游動。

  高低位水槽,致使有些水缸中的水位線高,有些水缸中的水位線低。

  而最中央的水位線最高。

  想要解決水塘的問題,堵注水塘的一道缺口,再次注水滿塘的水。

  想要解決水缸的問題,拉下三道水槽閘門,壞一水缸而只需要在中間水缸灌入一桶水,便能令整個水缸連槽再次活躍起來。

  若這是天下。

  這就是分封和郡縣的區(qū)別。

  大澤鄉(xiāng)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強如秦國亡了。

  張角一聲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傲如大漢亡了。

  黃巢起義的一聲天補均平,盛如大唐亡了。

  金國大舉南侵,靖康之恥,旺如大宋亡了。

  江山?jīng)Q堤之時,席卷大江南北,江河日下之時,誰來了也擋不住滔滔大勢。

  如果強敵來犯,勢不可擋,那便舍一地而全天下。

  如果一隅之地糜爛,不可挽回,那便重塑一地而治天下。

  只要同屬同宗同源,流著一樣的血,說著一樣的話,學習著一樣的文字,遵從這一樣的律法,便是大明天下,何來滅國。

  只需要源源不斷的向外封王,中央便能越穩(wěn)固。

  什么地方糜爛不堪,那便破釜沉缸,堵四面之門,重塑乾坤。

  只要中央之水在水位線,四周之水在水位線,一缸水再滿呈倒灌中央之勢,也能借助一個又一個的水缸來消化掉倒灌之水。

  一缸水位線降低,便動四邊之水來補。

  中央水位線降低,便集四邊之水來補。

  朱棖寫到深處,深深自嘆,此等安國之策卻不知為何,竟然一步步淪落到削藩的地步。

  而老朱后期殺光了大半個朝堂也沒有動藩王一根手指頭,足以見恨與期望!

  真正理解了封王的含義,朱棖心中更加的佩服這位便宜老父。

  想必當初定國策之時,老朱翻爛了史書吧!

  然而這樣的國策,影響到的是整個儒家集團,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

  甚至朱棖忍不住的遐想誹謗。

  老朱家的皇帝一個個不務正業(yè),焉能沒有文官集團架空皇權(quán)的身影,身在皇位卻無法號令天下,不讓這些皇帝去搞木頭去搞什么。

  更可怕的是這千古大計竟無筆墨記載。

  直轄市,自治區(qū),經(jīng)濟特區(qū)豈能沒有異曲同工之妙!

  “殿下又錯了,董仲舒只是公羊儒家的分支之一,雜以陰陽五行說行大一統(tǒng)之道,君權(quán)神授而獨樹公羊儒家,這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p>  “然而我儒家之典,怎獨有春秋一門,一知半解怎可知我儒家之全義,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xié)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p>  “臣李希顏,攜儒門二三子弟投效藍城王,重振儒家之風,行分封而治天下之策,現(xiàn)諸子百家之輝煌,愿我大明國祚永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