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很榮幸,三十萬字的時候,沒有一個推薦上架了。
第一本書140萬完結(jié)的那天我哭了。
因為我知道我沒有寫好,沒有把一個故事講到讀者心坎里去,甚至在二十多章的時候就犯下了一個大錯,讓大家一哄而散。
我痛定思痛想了很久,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
我認(rèn)為我沒錯。
所以我還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講故事,盡管這個方式不同與起點榜上的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來的符合大家的胃口,也不如爽文一樣干凈利索舒舒服服,更不如大作來的蕩氣回腸。
可我還是要用我的方式,畢竟這個方式,是獨特且只屬于我的。
仙俠。
碰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的啟蒙書是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后來就是一部電影《蜀山傳》
再后來就是用電腦玩的《新仙劍奇?zhèn)b傳》
這就是我對仙俠的全部啟蒙。
還珠樓主告訴我什么是仙俠。
蜀山傳告訴我什么是仙。
仙劍奇?zhèn)b傳告訴我什么是俠。
所以我到現(xiàn)在的腦子里不是系統(tǒng)修仙,不是茍,不是蠱真人,也不是將軍的兒子和江湖人打架。
而是俠。
俠以武犯禁。
俠以仙犯道。
所以我不是修仙小說,而是仙俠小說。
第一本書里我吸取了幾個重要的道理。
讀者是有自己的訴求的,不會因為你小說之中的設(shè)定巧妙與否來改變自己心中的想法,讀者都很聰明,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只要不開心就走,沒有任何人能夠留得住他們。
作者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不能奢求任何一個人在講故事的人群里專門坐在我這里聽我講,我必須要用精彩的故事和精彩的文字讓他留下來,并且花錢,因為他們的錢就是肯定。
就是成績。
就是命脈。
每一分錢,都是作者的命。
所以我從不水文,因為我很珍惜每一分錢,我希望看我書的人,也覺得值當(dāng)。
這本書的日子很長,很長,或許下一次再見的時候已經(jīng)三百萬,五百萬了。
但我仍然期待和你們會點開看一看。
我相信這本書很好,即便不適合很多人的口味,但是總有一些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會喜歡。
這就要說回仙俠了。
舉個例子。
當(dāng)初玩仙劍奇?zhèn)b傳的時候還很小,但是記得一個叫劉晉元的書生,即便是不要命也要和一個叫彩蝶的蝴蝶精在一起。
我玩了十幾遍,我都不知道為什么。
起初我以為是愛情,后來我以為是癡情,最后我才明白,我不懂的點不是誰愛誰,而是為什么這么痛苦。
這就是仙。
仙是一個很冷酷的名稱,他并不是一個美好的夙愿,而是一個用血肉堆砌出來的規(guī)則。
這個規(guī)則比任何法律都要無情,比任何機(jī)器都要冷漠,因為他象征的是階級。
階級的差異是巨大的。
而唯一能讓人和仙之間磨滅這些差距的就是俠。
只有俠才能做到。
而俠靠的不是仙,而是武。
武俠才是打開仙俠的關(guān)鍵。
廣義上講這不過就是一個戰(zhàn)力系統(tǒng)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一個舞刀弄槍揮棒子,另一個騰云駕霧丟飛劍。
可是精神這個已經(jīng)早就被人遺忘了的東西,才是內(nèi)核。
沒人關(guān)注內(nèi)核,因為內(nèi)核很無聊,無聊到我從每本書上都可以看到階級被主角一巴掌拍死,看到那些幾代人的辛苦都無法更改的壓迫被主角輕而易舉的解決。
沒有人想看這種毀滅階級和改變壓迫的書了。
我換了一個方式。
我想寫人。
一個咱們國家民族氣節(jié)的人。
寫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之間的故事,情感和這個擁有華夏民族氣節(jié)的人,是如何的。
我覺得民族氣節(jié)是很吸引我的。
而我對我身上傳承下來的氣節(jié)解釋就只有兩個。
勇氣。
蘇軾曾在他的《留侯論》中說過。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
勇氣是知恥,勇氣是忍耐,勇氣是我們之所以屹立不倒的根本。
也是陳放的根本。
陳放有四個師傅。
瞎子曹玄,毒圣鳳九娘,盜圣極樂仙,還有夜寒幽。
這四個師父教會了他很多的東西,因為陳放是一個人。
任何一個人去了這樣的世界,都不可能不學(xué)習(xí),拿著一本書就可以成為霸主,所以他必須學(xué)習(xí),必須拜師,必須去做所謂“作死”的事情。
因為陳放有勇氣。
武清秋也教會了他人生的第二件本事。
自信。
一個有勇氣又自信的人,自然要去作死。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尤其是男人。
這樣的男人只有兩條路。
成功和暫時還未成功。
陳放并不是一個冷漠的為己、利己主義者,他是俠。
是仙里的俠。
希望你們可以喜歡這個勇氣且自信的故事。
我知道首訂和均定不高,我也不會在乎這些了。
我一定要把這本書,完完整整,美好的奉獻(xiàn)給喜歡的每一個人。
謝謝你們。
也謝謝我自己。
更謝謝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