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章 何大江的野望
自從回到小城,朱毅和小何就一直處在一種暈暈乎乎的狀態(tài)之中,無意中在網上認識一位炒股大神,原本只是想試試看能否搭段順風車,結果一夜之間,哥倆都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其實,朱毅在內心是很羨慕小何的,不僅僅是獲得千萬財富,更獲得了一位高人的友誼,在短短相處的一天中,朱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李寓對于小何的在意和看重。
但是朱毅并沒有嫉妒小何,因為他知道,小何之所以是千萬富翁,不僅僅是人家的運氣好,更是付出無償的信任賭來的。
當初的自己如果不是因為可以押注在小何身上,肯定不會向一個網絡上認識的陌生人貿然轉去10萬塊錢的。
有些時候,人生中的機遇就是這樣奇妙,根本沒有道理可講,抓住了就是抓住了。
現在自己也有了這五百萬的額外合法收入,朱毅的整個家庭,包括雙方的父母等等,今后一切都會被改變了。
小何難得回一次老宅祥鳳園,這里周邊早已拆遷,只保留了曾經的祖宅和周圍的一片,何家重新翻蓋了仿古的四合院,年紀大一些的直系親屬住在這里陪著老爺子,其余年輕人早就搬到了帶電梯的樓房。
在這個偏遠的北方小城,所謂的大家族也無非就是人丁興旺,親友團結,并沒有過多的文化底蘊方面的傳承,老何家只是在經商方面頗有一套。
老何家當下的話事人是小何的爺爺何大江。
何大江從小跟著父輩趕著馬車送貨,走南闖北,可謂是見多識廣,在眾多同輩的兄弟姐妹之中最具經商天賦。
當年就是何大江,在行商逐漸走弱的大趨勢下,力主將祖上的馬車隊,逐漸替換為拖拉機,又親自帶領著自家的拖拉機車隊占領了當地四大企業(yè)的物流配送。
小城缺乏煤炭資源,所以企業(yè)需要的煤炭都是外運,因為使用量頗大,遠離晉省而公路運輸成本又高,所以主要還是鐵路運輸,而何大江的車隊就幾乎把持了小城火車站的下站煤炭輸運業(yè)務。
小城火車站的貨柜、站臺有限,鐵路運輸為了保證周轉效率,所以卸下的物資煤炭只能在站臺上停留12小時,超期則被官方直接處理且還要面臨巨額罰金。
小城所有企業(yè)的進出命脈幾乎都在鐵路,所以每次下站煤炭等物資都跟打仗似的,大家拼命搶時間,這就體現了何家車隊的優(yōu)勢,24小時隨時待命,同時車隊中每輛車都配備了隨車裝卸工。
企業(yè)總要花錢才能搞定這段車站到企業(yè)的短途運輸,為啥不用何家車隊?省心省力,還便于管理,比企業(yè)自己養(yǎng)車隊便宜多了。
何家車隊在最高峰的時候,曾達到130余輛拖拉機,日夜連軸運轉拉貨,幾乎包圓了小城四大工礦企業(yè)的所有外銷產品上站和原材料煤炭下站的短途運輸業(yè)務。
那段時間,何大江夾著一個黑提包,每天出入四大企業(yè)的辦公樓,他只負責三件事:上班陪著領導聊天,下班陪著領導吃喝,月底到財務結算運費。
何家車隊真是紅紅火火,日進斗金,看得小城其他家族很是眼紅,于是惡意競爭開始了,各種托關系、壓市價。
就在短途運輸業(yè)務如日中天的時候,何大江又做出一個驚天舉措:轉讓車隊!
大家都很不理解,尤其在家族車隊中有股份的那些人,更是叫囂著更換何大江。
這個時候,何大江還僅僅是何家車隊業(yè)務的負責人,在老族長的主持下,何大江退出車隊業(yè)務,帶著支持自己的弟妹,將回籠的資金利用企業(yè)改制試點的機會,入主小城建筑公司,何大江一支的主營業(yè)務變?yōu)樯虡I(yè)地產開發(fā)。
第二年改制大潮席卷了整個小城的各大工礦企業(yè),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鐵飯碗企業(yè)轟然倒下,曾經風光一時的何家車隊在激烈的競爭中拼命存活,但也擋不住歷史的車輪,最后只能守著一堆廢鐵似的拖拉機茫然無措。
后來小城換了新一屆的衙門主事,從此發(fā)展大方向從工業(yè)轉為基建,從躍進轉為民生。
何大江又一次踏在風口,負責承建衙門搬遷和后續(xù)城中心的開發(fā)改造工程,從此一飛沖天,同年老族長正式委任何大江為何家的當代話事人,從此何家正式進入何大江時代。
各大家族紛紛跟進,試圖瓜分老城改造和地產開發(fā)業(yè)務,但是畢竟小城剛經歷了一輪殘酷的下崗大潮,商品房市場還沒有預熱,而按揭買房對于保守的小城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整個商品房市場的進展并不理想。
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在這之前,何大江為了布局小城的房地產行業(yè)都做了哪些前期準備工作和鋪墊。
當初的建筑公司,還是一家國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主要業(yè)務就是給當地工礦企業(yè)建造廠房、倉庫和宿舍,但是隨著工礦企業(yè)的一步步衰退,小城建筑公司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業(yè)務了,沒錢發(fā)工資,一直是縣里補發(fā)生活費來勉強吊命,幾乎瀕臨倒閉,而建筑公司的領導和總工等幾個人則拉出去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小城人稱二建,這樣就可以甩掉包袱,進軍看好未來新興的房地產行業(yè)。
但是小城建筑公司擁有建筑行業(yè)該有的所有資質,這也是何大江非??粗氐囊稽c,入主建筑公司以后,首先革新,以項目部為核心,從上到下工資與效益掛鉤,多勞多得。
為了練兵,何大江找到上級民政方面的領導,主動擔起全縣福利敬老院的房屋維護和修繕工作,全部無需國家撥款,又自掏腰包補齊某些敬老院缺失的常用設施,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解決了民政領導的老大難問題,自然贏得了衙門高官們的好感,如此良心的企業(yè)家必將應該得到應有的扶持。
于是,當其他家族的地產公司還在為找到合適的開發(fā)用地而絞盡腦汁的時候,大江地產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始了老城區(qū)搬遷與改造工程。
……
可能是一輩子的經商經歷,讓何大江待人接物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哪怕是面對小輩,也從不板臉抖威嚴。
小何名叫何相生,從小頑皮,是堂兄弟姐妹中,挨打最多,被告狀最多的孩子,但也是何大江比較喜歡的孫子。
何大江認為,男孩子就應該頑皮機靈有膽量,從小就怕這怕那,長大了也難有出息。
看著執(zhí)掌家族多年,滿面風霜的笑臉,何相生第一次感覺爺爺那矮小的身軀里竟然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沒讀過書沒上過學,但是苦難的經歷和豐富的閱歷讓爺爺照樣捭闔商海,帶領家族穩(wěn)步前行,每一步都不曾落空。
何相生把自己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仔仔細細都跟爺爺講述了一遍。
何大江雖然沒文化,但絕不是一個老古板,對于新生事物,家族后輩們喜歡的東西,他也有所了解。
“等周末,讓你二姐回來一趟?!甭犕旰?,何大江隨口吩咐到。
小何的二姐是二伯家的姐姐,在滬上一家外資投行工作,算是家族中最了解金融的人。
何大江不是很了解金融,但是對于證券能賺大錢并不否認,可是他疑惑的是人性。
何家積累的三代人共同的努力,總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加在一起,也無非就是大幾千萬,這在小城已經是巨無霸般的存在了。
可是自己孫子只是在網上認識一個人,就隨手給了1000萬,這讓何大江無論如何是難以理解的,這人到底圖的是什么?
何大江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