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我的骨子里既深深刻著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想,又極其渴望去舊留新。按理,這不因該在一個00后的身上所體現(xiàn)。多少與我同齡之人都顯得很時髦,很fation,甚至可以說我們似乎活在了兩個不一樣的世紀,而我更像是那個跨世紀的人。
所以有時,我既能和上了年紀的人做在一起暢談,看起來像個歷經風霜的老人,也能和同齡人甚至更小年歲的人相談甚歡,看起來像個不經世事的稚者。
由于這個緣故,所以上學時,特別喜歡我的老師,要么都很年邁,要么都很年輕,反倒是那一群不上不下的人,我們仿佛活在了一個維度之中,只需保持沉默,靜靜地坐著,便能相安無事,就仿佛兩個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就仿佛前半生早已將所有的話已說完且互相嫌棄的老朋友。
和同齡的人在一起,我們同樣活得透徹,清醒,都知道革舊出新才是王道,才是社會進步的根本。
然而,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特別懷舊,創(chuàng)新改變的不僅是社會的風貌,也將我那顆傳統(tǒng)的心靈里暫住的美好記憶一掃而光,像極了一只失去靈活的鳥,雖然依舊和其他的鳥群保持著同頻的飛行,心中卻永遠有羈絆,卻不足為外人道。
所以,我一直很想,很想寫一本書,把曾經那些被歲月磨滅的,被風雨沖刷掉的,被人們遺忘凈的記憶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尤其上了一定的年紀以后,不論見的人還是歷經的事多了以后,那股強烈的想法就變得愈加明顯。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無需去想框架如何構造,又需如何使用精彩的故事去填滿,想到什么就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