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令它十分痛苦。
可它畢竟是要吃肉的!
于是它經(jīng)常背對著你,跑出很遠的地方捕食打獵,然后釋放自己的獸性。
于捕食后虎嘯山林,驚起一陣飛鳥啾鳴。
你聽到了它的發(fā)泄,也心知肚明它的為難。
于是你清楚的知道——是時候該放手,還他自由了。
下定決心之后。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你們倆同行,來到一處溪流邊。
飲飽水之后,你搶先一步跨過溪流,穩(wěn)穩(wěn)站定。
而就在它也想跟著你跨過去之時,你卻伸出手阻止了它。
盡管它的眼中流露出巨大的疑惑和不解,隨后換個位置準備繼續(xù)跳過來的時候,你還是走到它的面前,眼神堅定的拒絕了它。
那一瞬間它也明白了,你們之間的緣分——終于在今天走到了盡頭。
此刻,腳下的溪流雖然不到半米寬,但卻成了你們兩個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
它隔開的不是一人一虎,而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見它的眼中潤出淚水,你明白他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便轉(zhuǎn)身回頭拔腿便走。
你沒有道別,它也沒有挽留。
他知道留不下你,你害怕開口便淚如雨下。
時間仿佛在那一刻凝固。
它呆呆地站在岸邊,沒有再嘗試跨過那條鴻溝。
你視線模糊、步法飄忽、踉踉蹌蹌。
見你走遠,它仰天長嘯一聲,算是道別。
之后,它便邁著沉重的步伐,抖一抖身上的塵土,扭頭向林中走去。
你瞬間淚崩,蹲下來痛苦哀嚎,直至淚水徹底模糊視線,打濕了腳下土地一大片,泣不成聲?!?p> 李白說完,長長出了一口氣,仿佛親身經(jīng)歷了一般。
張小寶見狀,趕緊稱贊道:“不愧是太白兄,對場面描寫的把控,可以說是非常到位了?!?p> “不敢不敢,還是高僧的描寫手段高明。讓人不住遐想,引導(dǎo)我切身經(jīng)歷了一遍。”
李白十分謙虛地擺擺手,之后將酒壺拿起,仰頭喝了一大口,發(fā)出一聲豪爽的感慨。
“太白兄方才說至少三層意味,這不過才一層而已,還有呢?”
張小寶有些迫不及待的追問。
“這其二嘛——”
李白越作略作思量:“這山中棄君,可看作高僧自己。
你說遇見了那只被丟棄的老虎,其實高僧在以老虎自喻,將自己比作那山中野王。
從小便孤身一人,經(jīng)歷了幼時的困苦,也經(jīng)歷過兒時的歡樂。
慢慢的,你忘記了自己純樸善良的本性,迷失了自己。
你開始變得手段狠辣,做事不擇手段。
但你又十分矛盾,不想丟掉那個曾經(jīng)天真爛漫的自己。
于是乎,每次做完違心的事情之后,你都會躲起來一個人消化悲傷情緒。
仿佛這樣你就可以逃過良心的譴責(zé)。
但你深深地明白,自己終究是回不去了。
手下的殺孽太重!
有些事情一旦開了頭,就沒有回頭路!
于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你終于徹底丟失了曾經(jīng)那個善良純樸的自己,與他分道揚鑣。
詩中的所述行人,便是高僧你自己。
而那棄君,也是高僧你自己。
只不過是兩個不同時期、不同心境歷程的同一個人。
其實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同樣的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你當(dāng)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
之前你一直以為這世間應(yīng)該是浪漫而美好的,但后來你的種種遭遇和經(jīng)歷讓你明白——
如果一直天真下去,你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甚至?xí)粺o所獲。
時間一久,你就覺得自己像個傻子一樣被人擺弄于股掌之間。
所以你升華了——
這時,你心中的某種意識開始覺醒。
你對自己有了要求,對未來生活有了要求。
但你深知要得到它,就必須摒棄那個曾經(jīng)天真的自己。
于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糾結(jié)之后,你終是妥協(xié)了。
這個時候你發(fā)現(xiàn)——當(dāng)你開始使用手段去得到你想要的,你就會比之前那個自己活得更加舒服,更加滋潤。
于你而言——便是長行飲血嘯狂狷。
終于,在你得到了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用大聲的吼叫,來發(fā)泄自己的痛快與酣暢淋漓。同時也用這種方式、來祭奠那個已經(jīng)回不去的自己。
剛開始,你的內(nèi)心是糾結(jié)的。
但是,終究在利益的驅(qū)使下,你還是放棄了掙扎。
于是有一天,你終于明白,是時候該和那個曾經(jīng)的自己說再見了。
于是你將舊的自己自己徹底剝離,將他丟在了那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后面。
而那個被你拋棄的曾經(jīng)的自己——也心知肚明成了你的拖累,便心甘情愿的與你分道揚鑣。
事實上,你明白這分別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所以你在分別之后還是落下了滾燙的淚水。
看似是在寫自己,其實寫的都是人生。
這種心路歷程,每個人都會有。
談到這里,誰又不是那只可憐的棄君呢?大家都是可憐人罷了。
這是每一個人成長所必須經(jīng)歷的痛苦過程,尤其是將曾經(jīng)的那個自己生生剝離的感覺、是十分痛苦的。但只要挺過來了,就一定會看見前方的萬丈光芒。
這個過程就叫做蛻變。”
李白說的情到深處,不僅呃腕嘆息,搖頭拿起酒壺,“噸噸噸”喝了一大口。
之后便是良久的沉默不語,似是沉思,似是回味。
只見他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得深沉,陰晴不定。
張小寶心想,他大概是把自己給帶入進去了,此刻正在思索人生的道理和方向呢,所以也就沒有再打擾他。
良久,李白終是從沉思中清醒了過來,于是他瘋癲了一般的開口大笑。
隨后又慢慢的抿了一口酒,接著開口道:“不怕高僧笑話,李某曾經(jīng)也有這樣一段艱難的心路歷程。當(dāng)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也曾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我看見了一個磨鐵棒的老太太……”
張小寶當(dāng)然知道他要說什么。
這故事只要是接受過九年義務(wù)教育的中國人,都聽說過他鐵杵磨針的“光輝”事跡。
但他并沒有打斷李白,而是任由他在時間的海洋里沉浮、在回憶的長河中翻滾,將自己的慘痛過往和成長歷程娓娓道來。
……
終于,李白在講述完畢之后,眼中已有淚花閃爍,聲音哽咽,語氣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