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幸福
在大伯家吃了一頓飯,這是王明全家第一次在他家吃飯。
飯桌上劉芬是把王明夸成一朵花,飯桌另一頭大伯的小兒子,就成了很好的一面墻,反襯出王明的聰明能干。
最后大伯走的時候還要求王福財回家后送他一本雜志,也好好看看王明的光榮成績。
到家之后,劉芬滿臉都是笑容,王福財忙著找雜志好騎車給送去,也不遠,就30里地。
大冬天的,王明勸他哪次有功夫再去唄,這天寒地凍的在摔著。
王明和劉芬等到半夜,王福財才回來,胸口里是他大伯給的禮物,開心的王福財一進屋話就沒停過。
“你是沒看到我兄弟看到這本雜志是么樣子,一本雜志里邊有我兒子十幾段文字,都給他看蒙了,說我兒子是神童?!?p> 王福財臉上凍的全是掛霜了,霜進屋一熱就落下,他就頭上滴著水說道:“給這兩口子羨慕的,我跟她說我們家這種雜志,每個月都有好幾本呢,他們那種驚訝的眼神吶,我一輩子都不會忘?!?p> 劉芬拿著手巾給他擦,他就在那邊說,王明的臉上也滿是笑容,雖然有點困,但聽著父親的話,感覺自己也挺驕傲。
這個年馬上就要到,該買的都買回來了,其實也沒什么,現(xiàn)在物資比較貧乏,有魚有肉,有雞就行了。
今年鞭炮也都不用買了,都省下了給孩子添件衣服。
這天鄭兵來到王明家里,遞給兩張匯款單,還有一封信。
父母接過匯款單,王明接下這封信。
寄信地址是京城清華附屬小學(xué),二年級,是一名叫白云的。
王明看過信之后才明白,這是一封筆友來的信。
86到90年代一直是筆友的天下,等到兩千年之后才開始有QQ的出現(xiàn),筆友才淡出江湖。
可關(guān)鍵是王明也沒留下過地址,只把地址給文化社了。
信里邊兒表示,對王明聰明表示很敬佩,希望以后可以以書信的方式互相促進學(xué)習(xí),并對于偶像表示喜愛。
所以王明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一個迷妹,王明也寫了一封信表示對小迷妹的認可和同意。
鄭兵走之前把三封信錢交給他,兩份郵給文摘和故事會,一封是清華附小的。
臘月二十八,雖然有臘八粥的說法,可在東北,也就是蒸饅頭或者炸一些小面點。
條件好的才會來炸一些面點和糕點,有點費油,家庭一般的就蒸一大鍋饅頭。
王明家自然炸一些小面點,給姥爺家也準備了很多。
今天上午本來學(xué)習(xí)小組開始學(xué)習(xí)的,可是聞著他家炸那個小面點的味兒,哎呀,還有幾個還認真學(xué)習(xí)了。
中午走的時候每人都吃的飽飽的,兜里還揣了一些。
在冬天凍得紅撲撲的,小臉上滿是笑容。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掃棚除塵,家家開始大掃除。
還是小點孩子的凈搗亂就讓出去玩了,大一點的幫大人掃除垃圾。
北方最不缺的雪,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樂趣,自從王明教會大家堆雪人之后,也不去滑冰了,就開始堆雪人。
晚上不知道的,還以為家門口站幾個人呢?全是這幫熊孩子,堆的雪人。
現(xiàn)在鞭炮到臘月二十八就停止了制作了,每家基本上都有幾千響,那可真是幾千響,而不是買一些鞭炮上面寫的,那都是虛的。
大年30來了,沒有鞭炮齊鳴,也沒有興旗招展。
有的只是一家家裊裊的炊煙,孩子們歡快的笑語聲。
王明已經(jīng)很久沒有看到這么純粹的笑聲和這么純樸的生活,雖然很窮,但是王明很快樂。
大清早,王明就被劉芬打扮的花枝招展,新衣服,新鞋子,兜里揣著糖和瓜子,臉上居然還被抹了一層雪花膏。
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可是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小黑點在移動,那是小朋友們出動了。
一身的新衣服自然也要向小伙伴們炫耀,天真無邪的笑容,沒有憂愁的奔跑著。
對于有過前世的王明來說,這些都彌足珍貴。
王明不知道多久沒有這么真心的笑過了,看著學(xué)習(xí)小組的人都來到他家找他。
先分瓜子,再分糖,拿起鞭炮,再拿根香,出去玩去嘍。
大劉村是個大村,有1000多戶人家,七八歲的孩子比較多,所以每次出去玩的時候很快聚起一群人。
把炮仗插到雪里,看誰炸的洞大,又有一些雪,太陽一曬,稍微化了點比較硬,大家就拿炮仗炸這些硬的地方。
最后還分出兩伙,一人拿個苞米桿的當槍,頭上插個鞭炮,一點就當槍響了,兩伙人玩的興高采烈。
最后玩都忘記時間了,大人來告訴吃飯才回到家。
過年的團圓飯,一般都是四個,一個燉雞,一條魚,一個蒸肉或者是一盤蔬菜帶肉炒的,最后一個是涼菜。
這在八幾年代都是硬菜,過年時候能吃上這一頓兒,王明都回味好幾天。
以前的飯菜呀,基本上都是燉個雞,炒個雞蛋,土豆燉白菜加粉條,涼菜也是缺少幾樣?xùn)|西的。
孩子們最喜歡過年了,有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穿。
因為現(xiàn)在村里就三家有電視的,一般都上這三家來看的。
村長家基本上都是在村里稍微富裕一些,或者是有些話語權(quán)的人去他家看電視。
今年王明家有點事,來的都是左鄰右舍的,或者是參加學(xué)習(xí)小組的家長。
至于孩子們,只是找地方玩去了,有能力的就弄點燈,沒能力的,只能擱后邊跟著。
這個時候的過年,基本上都是按照傳統(tǒng)來,無論老人和孩子,都會等到12點才放鞭炮過年30。
但是一般孩子都困的不行,一般都是家長給幾個凍梨揣在兜里,感覺困了就啃兩口,也有嘴饞的,不到晚上就吃了。
今年鞭炮都是自制的,基本上天黑之后就開始放起鞭炮。
都是一個響的,一個一個放,非常耐放。
可就是各家的狗啊,叫個不停。
到了12點之后,鞭炮才放了幾百個,就開始回家吃年夜飯。
到了12點,放鞭炮,吃年夜飯,根本就沒有煙花。
就是買也只能買那種,就是一根棍似的,里邊能有二三十個球向天上一放,打出一個煙花。
可惜大家今年全是自制的鞭炮,全村就一直聽響,天空偶爾有一個煙花,那也是村長家的。
吃完了年夜飯,時間也到了12點半左右了。
拜年都要初一,早晨六點左右就得起來,在北方,天還黑著呢。
王明正睡得正香,卻被王福財給弄醒了,起來拜年了。
北方的80年代不是看親戚才去拜年,都是全村大拜年,壓歲錢是沒有的,太窮了,只有親戚的才給點錢,其他的有點瓜子和糖就不錯。
吃完早飯,王明的父母帶著王明就出去拜年了。
先去姥爺家拜年磕頭,收了兩毛錢紅包。
然后就是全村的其他人了,這就隨便了。
王明到誰家都是被夸聰明懂事,夸的王明都有點飄飄然了。
到幾個學(xué)習(xí)小組家基本上都是瓜子糖果管夠,走之前還必須揣進兜里走。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jīng)是快中午。
這個年基本上就算過去了。
在小朋友們之間的快樂還在繼續(xù),不到初六都沒啥事。
雖然都有老話,不出正月不算過完年。
可是初六以后,孩子們再皮該揍還是得揍,破五了嘛。
這就是風(fēng)俗,雖然有點舊,但真的挺好。
正月十五,也就吃一頓餃子,鞭炮都放完了。
快出正月,白云給王明郵了一封信,還有一個小包裹。
包裹都是一些小孩的零食,信里的內(nèi)容是對王明能和她成為筆友的高興。
王明也給她回了一封信,表示收到零食的感謝和成為朋友很榮幸之類的話。
3月1日就正式開學(xué)了,大家收起玩鬧散慢的心,開始正常學(xué)習(xí)。
一切都想好的發(fā)展。
這天,李老師找到王明說:“阜城縣舉辦了一個小學(xué)初中各階段的作文大賽,本來是沒有二年級的,都是五六年級的。是我給你向鄉(xiāng)里推薦了,允許你參加,你準備準備下個禮拜一就去鄉(xiāng)里參加筆試?!?p> 王明現(xiàn)在語文已經(jīng)達到大一的水平了,大一也開始學(xué)習(xí)小篆了。
各方面王明都有把握取得好的成績,本次比賽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十名,三等獎五十名。
第一名的獎勵每人一百塊和向市里推薦給報社。
第二名的獎勵每人20塊。
第三名的獎勵每人一支鋼筆。
星期一這天,因為只有王明一個人參賽,王福財騎著自行車親自去送兒子。
自行車還是上次人販子留下來的,最后分給了王明一家三口,一人一輛。
在鄉(xiāng)小學(xué)教室里,來的都是十三四歲的人,王明的小孩兒樣子在人群里是非常顯眼的。
“這就是那個神童??!果然不一樣。”
“居然和我們比賽,他懂什么呀,有一點名聲都不知道干啥了。”
“居然還要家長陪同,這小屁孩純是打醬油的?!?p> 自從王明來到這個教室,全是這些嗡嗡的三八聲音。
然后一人發(fā)兩張卷子,一張是考題,另一張是空白,用于書寫的。
題目是:寫一位你的親人。
王明看到這個卷子之后,就想到前世一篇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