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山
我的老家是西南地區(qū)的一個(gè)偏遠(yuǎn)山村,處在半山腰上,看得見對(duì)面山上夜晚微弱的燈光,看不見山那邊城市的霓虹。
大山賦予了人們很多,我們也在試著回報(bào)大山,泥石流,塌方,山火,一樁樁、一件件。
那年我還在三年級(jí),挖掘機(jī)退去了山頂?shù)木G衣,給它換了一身泥土色的披風(fēng)。
幾年后,茶山長出來了,收茶的老板不知所蹤。
很多年后,我高中讀完,回到了老家,我享受著老家的風(fēng)吹,我接受著在老家的日曬,我貪婪地汲取著泥土的芬芳。
“該清渠了。”村里的老人提醒我。
這條水渠,從水井處一路向下,直至山腳,養(yǎng)活了整個(gè)村子。我?guī)箱z頭,花了兩天時(shí)間才把渠道疏通,這晚下雨了,屋后的竹子拍打著瓦片,圈里的豬拱了一夜的門板。
天明時(shí),雨還在下,不過很小了。我拿了柴刀去屋后查看風(fēng)昨晚的杰作,可惜了陪它嬉戲一晚上的竹子,今日就要被“一刀兩斷”。
豬圈旁的水渠里嘩嘩地流著,土黃色的泥水在陡峭的路上橫沖直撞,低飛的燕子正在大殺四方。
吃過早飯,我?guī)隙放?,披上蓑衣,牽出黃牛,扛上犁頭,跟著人們浩浩蕩蕩的向著田里出發(fā)。
春耕秋收,輪回不息。
“que(第四聲)!”人們?cè)谔锢矧?qū)著黃牛,雨還在下,衣服上都是泥巴。
老人們抱怨著:“這田多久沒犁了,該讓水多泡上一會(huì)兒?!?p> 我正拿著釘耙在田里上“田坎”,笑著說:“是啊,土地也會(huì)忘記被犁的滋味。”
游秧之后,又下了四五場(chǎng)大雨,坎下的田塌了幾處,起了大早,去檢查田里的秧子。
時(shí)間在慢慢流逝,過去被埋在土里,我們還在前行。
這幾天太陽很烈。我很擔(dān)心。
老人說怕是要天干。
田里已經(jīng)開裂,水井的水只能勉強(qiáng)夠人們?nèi)粘I?,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減半。
板栗快熟了,田里的谷子也收得了。
那年的收成不好,天太干,不過田坎邊樹上的板栗很好吃。
第二年開春,我便開始收拾田地,清溝,筑坎,蓄水。
“上邊出了新政策,要種核桃樹,每畝補(bǔ)助五十塊……”
老人自然不肯把土地拿出來,但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陸續(xù)回來協(xié)商,那些離村遠(yuǎn)的土地全部種核桃,離得近的土地荒著吧,年景不好,不劃算。
那年種稻谷的人家很少,水也相對(duì)較豐富,我家的收成很好,板栗還是一樣好吃。
“不能再種稻谷了。”
“谷子可以買著吃,只是老人在家,吃不了多少。”
外出的人越來越多,同齡的人都叫我出去,說我在家里掙得太少,一年啥得干不成,不能光守著那幾畝田。
第三年,我只種了兩塊田,其余的都栽了玉米和土豆,這年我多買了三頭豬,兩頭牛。
我不喜歡去城里,或者說我不敢去。
我沒有勇氣去外面闖蕩,我只能說成我離不開這片土地,更離不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