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我們在cos只狼/duim(不是
“店長,你是認真的嗎?”何進虛著眼趁沒人買本的空檔對趙知行說道。
“怎么不認真了,你看賣的多火啊!”趙知行叼著根煙斗不緊不慢的說著,何進注意到他嘴中煙斗根本沒有煙絲。
賣的火....看著周圍聚成一圈看熱鬧的路人,何進抹掉額頭上滲出的汗珠,他承認確實賣的很火。
但這不管怎么看都像是看個新奇,就像一堆水果拼盤中突然冒出盤糖醋鯉魚,再一看這盤糖醋鯉魚價格也不貴,食客當然想嘗嘗什么味。
隨便拿起攤位上的一本,何進眼角不斷抽搐。
《孫悟空三打變形金剛——后傳》
再拿起一本。
《葫蘆娃大戰(zhàn)圣斗士番外篇》
拿起第三本。
《孫悟空2戲機器貓——續(xù)》
“這種書拿出來著實有點....咦?天朝經(jīng)濟出版社?”在第三本同人本末尾,何進看到了一頁關(guān)于原版漫畫圖書的介紹。
何進訝異道:“這可是中央一級的出版社,我還以為這類漫畫是小作坊出版社的作品,不知為什么....”
也難怪何進會這樣想,他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在今天聽到這種略微奇葩的名字自然會先入為主將其歸類于三流同人。
趙知行倒是見怪不怪道:“我還記得小時候,變形金剛的動畫引入國內(nèi),周圍同學(xué)都在討論這部動畫,甚至還吵著鬧著要變形金剛的玩具。
可很多玩具都是要用外匯才能買的啊!”
趙知行這話充滿了心酸,可惜對何進來說卻是對牛彈琴。
從小到大何進看的漫畫雜志,是《知音漫客》、《漫畫party》、《颯漫畫》這些,在網(wǎng)上看的是《有妖氣》。
在他看來國漫雖然經(jīng)常出亂子,比如夏天島相關(guān)事件,但總體來說還是不斷前進的。
到了近些年,也有《狐妖小紅娘》、《羅小黑戰(zhàn)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優(yōu)秀作品出現(xiàn)。
“各來一本吧,我不太明白個中緣由,不過以后會有機會了解的,而且家里還有孩子?!?p> 趙知行被何進這一席話弄的哭笑不得,“你給孩子看這些,不怕與其他小朋友生出代溝來?”
何進仔細回想何瑩動不動甩螞蟻的舉動,迅速搖頭道:“我覺得已經(jīng)有代溝了,而且這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存一些下來也沒什么不好的?!?p> “好好,一共9本誠惠....糟了!”趙知行呆呆看著何進身后喃喃道:“究竟是怎么進來的,明明周邊都撒網(wǎng)布控了?!?p> 與此同時,何進身后爆發(fā)出一陣嘈雜的聲音,夾雜著“別擠別擠”、“哇,好硬核啊”、“踩我腳了”等喊叫。
何進緩緩轉(zhuǎn)身,瞳孔一縮。
大片白霧突兀出現(xiàn)又快速散去,八九個個不算高大的身影出現(xiàn)出現(xiàn)在人群中。
一個武士打扮的人站在最前端,兩側(cè)配雙刀,一把看起來是打刀,另外一把與肋差沒多大區(qū)別,此外身體其他部位還綁著兩把不到1尺的短刀。
全身鎧甲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由肩部的押付和高紐、軀干的身甲,以及腰下的草折和菱縫板所組成,這身鎧甲主要依靠肩部來承受整幅鎧甲的重量。
頭部的兜,也就是頭盔處有浮夸造型,形制上類似阿古陀兜,在霓虹戰(zhàn)國期頻繁出現(xiàn),包括護肩、帽舌、真皮耳系、鏜口鉚釘、帽檐棱、兜提連接札片、傳聲孔、裝飾鉚釘。
此外還有阿古陀兜頭部最頂端的裝飾——八幡座,也就是電影中但常見的如鹿角般向上側(cè)延伸的裝飾角。
但與電影中不同的是,這對角并不是兩根并行在一起向上延伸般的模樣,而是一個金屬制作的圓,在圓中有三個蝌蚪狀物體以逆時針方向追逐,像極了傳說中的三巴紋,這種紋路最早出現(xiàn)在商朝青銅器上,在霓虹最常見的為三頭左巴和二頭右巴。
在歷史中武田信玄就曾戴過這種兜。
從制式看,這身具有明顯的步戰(zhàn)甲特點,整體形制與胴丸具足接近,胴丸具足最初為下層武士使用的鎧甲,霓虹南北朝時期開始在上層武士中流行。
與初代胴丸具足相比,上層武士使用的相當精致、防護力更強,最重要的是,上層武士是有馬的。
鎧甲整體風(fēng)格比較貼近霓虹戰(zhàn)國時代,但可看出整副盔甲并不是完整一套,部分部件如頭盔有拼湊之感。
在武士身后,站著三個輕裝士兵鐵炮眾,所謂鐵炮,指的就是火繩槍,霓虹最早的鐵炮可以追溯到1453年。
士兵手中拿的鐵炮經(jīng)何進辨認,應(yīng)該是堺筒,生產(chǎn)于近幾地區(qū),該地區(qū)的鐵炮商人在過去霓虹擁有最高的鐵炮貿(mào)易份額,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火槍。
在士兵的背后,三人背著可以護住大半身體的竹制盾牌,不過這種盾牌并不是手持而是插在地上的。
與前方的武士相比,三個手持鐵炮的士兵防護就相當簡陋了,只有胴、草摺、陣笠,也就是護身盔甲、裙甲、和頭盔,頭盔是很典型的圓錐尖頭頭盔。
在后四名,是兩名長槍兵與兩名侍奉武士。
前者在戰(zhàn)國時代往往是自帶武器的征召兵,屬于炮灰、填線的士兵。
后者是為武士攜帶裝備的士兵,類似二戰(zhàn)時期給長官煮紅茶的大嚶勤務(wù)兵,這兩名侍奉武士一名為旗手,一名為持鐮槍者,此外持鐮槍者還攜帶了弓箭等武器。
至于最后一個人,就有點意思了,沒等何進仔細辨認,那人一個閃身就在人群中不見了蹤影,不過看其服裝打扮,與何進上個任務(wù)中遇見的忍者打扮差不多。
這支隊伍中鐵炮眾的比例意外的高,天正三年上杉家軍役狀中曾描述上杉家的鐵炮裝備比率約為5.7%、永祿五年至天正六年的軍役狀中的鐵炮裝備平均率約為10.3%、北條家從元龜二年至天正十八年的軍役狀中反饋的鐵炮裝備平均率為11%。
在豐臣家統(tǒng)一霓虹后,文祿元年立花宗茂出兵朝鮮時的鐵炮裝備率約為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