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方面,局勢的發(fā)展大抵沒有超出孫可望和李定國的預料,在東面山崗上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后,孫可望隨即下令叫停了西側兩個荒村的進攻。
于是,當天晚上,在伊爾德殘部被佟圖賴接應回清軍大營之后,清軍主力便趁著夜色,悉數(shù)撤離了戰(zhàn)場,只在荒村中留下了一千多具尸體。
原本,孫可望還想在清軍撤退的時候率殿前軍追著清軍主力猛沖猛打一番,殺點殿后的部隊,然后再包裝成“土門鎮(zhèn)大捷”亦或者是“羊樓大捷”,以樹立更大的威望。
但是,由于“臨湘城大勝”之后,李來亨不愿再損失兵馬,伊爾德,牛國章等人撤出城陵磯的時候,他并未派兵阻擊,拖延一番,而最重要的馮雙禮和吳三省兩部兵馬也并未阻擊清軍。
于是乎,屯齊率主力撤入武昌府的過程中,如入無人之境,在提前將火炮送入了岳陽城之后,在沒有阻擊的情況下,孫可望完全追不上。
而這樣的局勢,是屯齊想都不敢想的,土門鎮(zhèn)和羊樓兩地的明軍之前打得那么激烈,現(xiàn)在居然阻擊也不阻擊一下?
在撤入武昌府的路上,屯齊甚至還懷疑這是不是明軍的圈套,可轉念一想,就算是圈套,自己也得跳?。?p> 馮雙禮和原來歷史上一樣,并沒有因為孫可望的改變而變得忠誠,吳三省是李定國的部將,自然不會為了孫可望拼命,倒是馬進忠,清軍主力一退,就率領本部人馬沖到了岳陽城城下。
孫可望自然知道馬進忠在想什么,要他打硬仗是不可能的,但這么懂事一個人,確實得在日后論功行賞的時候作為楷模好好獎賞一番。
畢竟,這內內外外,朝中軍中,除了那些迂腐的士大夫,一個個可都是聰明人,孫可望只要表示表示,他們就知道日后該怎么做了!
總的來說,這場大戰(zhàn)以一個一開始誰也沒預料到的結果完成了他的上半場,局勢朝著有利于永歷-大西復合政權的方向發(fā)展。
雖然說,清廷依舊占據(jù)著近乎絕對的優(yōu)勢,東南的鄭成功也正岌岌可危。但至少,希望是有了,驅除韃虜,恢復河山再也不是一紙空談了!
而隨著屯齊率清軍主力撤退,牛國章率領城陵磯,道人磯的綠營主力撤入岳陽城,岳陽城城內的清軍已經(jīng)接近兩萬人馬。
其中最核心的力量則是佟圖賴率領的三千漢八旗,一千滿八旗,以及數(shù)十門紅衣大炮作為守城利器,而除了牛國章的一千余綠營兵之外,剩下的便都是包衣兵了。
這場大戰(zhàn)的下半場,毫無疑問便是岳陽城的爭奪戰(zhàn)了,若是這顆釘子拔不掉,孫可望就得多費上萬兵丁,數(shù)萬民夫,以及數(shù)不盡的錢糧用于日夜防守長沙北面了。
這對于急于恢復生產(chǎn),錢糧緊張的大西軍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消耗。
畢竟,當前局勢仍舊緊張,數(shù)個戰(zhàn)場仍需部署或者派遣大量兵馬。
在四川,劉文秀正命王復臣率兵馬攻打漢中,雖然知道在吳三桂,李國英等人的嚴防死守下,基本不可能攻得下來,但是為了牽制清軍兵力,一時還不能停下來。
湖北西面,夔東一帶,劉文秀則親自率兵襲擾勛陽,荊州等地,雖然由于路途遙遠,兵力不足,沒有取得什么戰(zhàn)果,但是卻牽制住了大量原本用于支援湖南戰(zhàn)場的綠營清軍。
而借著出兵的機會,劉文秀也趁機整合吸收了“保寧之戰(zhàn)”中投降的數(shù)千可戰(zhàn)之兵,使得在白文選被孫可望調回之后,己方的兵馬仍舊維系在四萬左右。
至于夔東地區(qū)留守的賀珍,郝?lián)u旗等大順軍余部,在李來亨“臨湘城大勝”之后,便已經(jīng)啟程,護送著數(shù)萬家屬,順江而下,暫時安置在了洞庭湖以西一帶。
在湖南,岳陽城仍未攻下,李來亨所部,孫可望的殿前軍,李定國所部,馮雙禮,馬進忠所部十數(shù)萬大軍擠在了岳陽一地,正在緊急部署。
但是,隨著大軍部署基本完成,里應外合,攻取岳陽的時間應該也不會太遲了。
在兩廣,隨著張名振,張煌言成功興復瓊州府,線國安撤軍,尚可喜,耿繼茂兩藩也不敢再在梧州逗留。
畢竟,順治皇帝曾經(jīng)下過旨意,兩藩要以萬全之策為上,務必保住廣東無失,而如今瓊州府都沒了,尚可喜和耿繼茂哪里能不撤?
當然,最關鍵的是線國安領著他的兵馬撤回來了,但是并沒有撤回梧州,而是部署在了高州一帶,美曰其名:防范明軍登陸。
要知道,孔有德作為三王中實力最強的,麾下兵馬雖然近半都被李定國消滅了,但線國安麾下殘余的藩兵和綠營,足足還有近萬人馬,別說是一個張名振了,便是三個張名振,上岸了也不夠線國安打。
所以,本就相互間不信任,希望對方犧牲,自己要去摘桃子的尚耿線三人,哪里還有心思和大西軍作戰(zhàn)?
說到底,不止是西營內部,大順軍內部有矛盾,便是清軍內部,各方力量之間也同樣是矛盾重重。
特別是,在局勢越不利的時候,這些矛盾就會越明顯——沒有對外勝利來獲取更大的利益,內部矛盾自然無法掩蓋。
只是,在絕對的力量,相對合理的制度面前,就算滿州八旗就有十個派系,吳三貴,尚可喜,耿繼茂,以及繼承了孔有德殘余力量的線國安,又是利益不同,他們最多是見死不救,還達不到南明動不動就火并友軍的高度。
當然了,大西-永歷復合政權麾下聯(lián)軍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局勢大大好轉,但矛盾依舊很明顯。
李來亨取得“臨湘城大捷”之后,為了保存實力,基本上拒絕參與任何重大軍事進攻了,再打下去,大順軍的老本就要被打完了。
畢竟,對于李來亨來說,以少勝多,以步對騎,大順軍軍威重振,取得了和李定國“衡陽大捷”相當?shù)穆曌u,現(xiàn)階段他已經(jīng)別無所求,也無能為力了。
而且,也不能再有所求,因為孫可望為了淡化李定國“兩蹶名王”的功績,竭力宣傳這件事,李定國一派的人對此頗有微言。
李來亨雖然年輕,政治斗爭經(jīng)驗不足,但是有高桂英和劉體純等人在背后提醒,自然不會被孫可望拿來當槍使,去和李定國公然對立。
不過,好在李定國明面上并沒有因此說什么,但是也沒有怎么待見大順軍余部。
而孫可望此時也對馴服李定國已經(jīng)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在現(xiàn)在的局勢下,廣東尚未攻下,他也不可能自斷手腳。
于是,孫可望當即派人送了一封密信去給張名振,張煌言兩人,除了要求他們想辦法和澳門葡萄牙當局合作,以主動承擔軍費的方式組織一支千人以上的雇傭兵以外,還特地讓他們在東西夾擊廣東的時候,和郝尚久聯(lián)合,占據(jù)惠州和潮州兩地。
孫可望決不能允許任何脫離他掌控的力量存在,更不允許任何割據(jù)一省的事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