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今非昔比”的神機營
如此幾次下來,神機營的大名很快傳開,就再也沒有地方督撫敢提讓神機營助戰(zhàn)了。
如左良玉、孫傳庭等人,更是寧可自己練兵,也不希望京營這幫大老爺們來插手。
剛才右掖營倒霉的時候,薛濂在邊上事不關(guān)己,幸災(zāi)樂禍,現(xiàn)在天道好輪回,輪到他了。
如果讓朱由檢來概括,這應(yīng)該就叫“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xùn)|,莫欺少年窮”。
而且,薛濂眼下連個推諉的借口都不好找。
因為最近一個從京師出發(fā)去地方上任的大員叫洪承疇,可洪督師走的時候只帶了三千營的騎兵隨行,和神機營根本就沒有半點關(guān)系,奏章都還在皇帝案頭擺著呢。
可鳥銃、三眼銃等火槍不足那可是鐵一般的事實,眾目睽睽之下,再借薛濂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當著皇帝的面睜眼說瞎話。所以眼下薛濂一邊走,一邊在想借口,整個人顯得格外焦慮。
等到走到石臺下,他也沒想到什么借口,只得苦著臉一拱手:“啟陛下,臣接任時,我神機營就僅有1500只鳥銃,還沒來得及購買補充,眼下實在是不好演示。還有,此次校閱我營來的倉促,也不曾帶得靶盤……”
“哼,且不治你怠慢之罪,1500就1500,靶盤朕這里也準備好了,”朱由檢冷冷的瞥了他一眼,直接將他辯解的話語打斷:“速速吩咐你手下列陣,按照黔寧王沐王爺?shù)年嚪?,給朕演示一輪?!?p> “沐王爺?shù)年嚪ǎ俊毖﹀ヒ徽?,似是有些不能理解?p> “成國公,堂堂神機營主將,連沐王爺?shù)年嚪ǘ疾恢溃@是想逼朕問你們的罪嗎?”朱由檢的臉上仿佛籠罩了一層寒霜,殺氣騰騰的看向朱純臣。
他實在是忍不了了。沐英的三段陣列式戰(zhàn)法,可是在排隊槍斃戰(zhàn)術(shù)大行其道之前最實用的火器戰(zhàn)法。而這位歷史上被朱明皇族追封為黔寧王的將領(lǐng),也是同種戰(zhàn)法在世界上最早的使用者。無論是日本,還是普魯士那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盡管二人都自詡為三段擊戰(zhàn)法的創(chuàng)始人,但沐英確實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人,領(lǐng)先日本與歐洲上百年。
而這個三段擊戰(zhàn)術(shù),則是沐英時代他為了將當時還不算成熟的火繩槍的威力發(fā)揮到極致所研究出來的戰(zhàn)法。這種戰(zhàn)法的操作模式也非常簡單,即將鳥銃手分成三排排列,先由最前面的一排開槍射擊,然后退至隊伍的最后方裝填彈藥,由第二排士兵上前開火,再由第三排士兵上前射擊,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三排鳥銃交替開火,使得原本射擊一次需要一分鐘甚至更久的火槍攻擊頻率提升了整整三倍。
不過雖然沐英早早就發(fā)明了三段擊,但其實這個戰(zhàn)術(shù)并未在明軍當中普及開來。即便是神機營,也不是每一任主將都知道用三段擊進行操練的。
但薛濂可是侯爺,祖上還是因軍功封的侯爺,和徐允楨這種非軍功侯爺不同,家里的家學(xué)淵源是實打?qū)嵉摹?p> 也正是因此,朱由檢才會對他的舉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滿。
好在薛濂不是真的像徐允楨一樣對軍旅事務(wù)一竅不通。剛剛只是大腦一時間沒有反應(yīng)過來下意識的回答,眼下見皇上要發(fā)怒了,連忙替自己辯解。
“臣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前幾任主將久不操練,臣上任不過一年,只怕做不到嫻熟使用沐王爺?shù)年嚪??!?p> 眼下,他也只能盡可能的把鍋往歷代神機營主將身上甩了。
“無妨,朕便要看看,如今的神機營到底是個什么水準?!敝煊蓹z面無表情,看上去似乎并不再因為神機營的事情動怒。
這邊薛濂哪還敢在這里久待,趕忙召集有槍的神機營軍士開始列隊。畢竟人數(shù)不多,再加上神機營里并沒有雇傭兵的存在,因此神機營的列隊還是比較流暢順利的。
而霍去病雖然走了,但他也留了兩名勇衛(wèi)營的參將在石臺上聽候吩咐,眼下勇衛(wèi)營的士卒也已經(jīng)將五十個靶盤立好了。
而在看到忙前忙后的勇衛(wèi)營士卒的時候,朱純臣等人的背后衣襟再一次被冷汗打濕。
“原來陛下早就防了一手,還好咱們沒有魚死網(wǎng)破?!眱晌粐珜σ暳艘谎?,都從彼此眼睛里看到了同樣的意思。
正常情況下,靶盤的距離應(yīng)該是在百步。而有些精銳士卒在操練的時候,靶盤擺放的距離甚至?xí)_到百步以上。而根據(jù)戚繼光《練兵實紀》的記載,鳥銃手在100步外打靶,三槍需上靶兩槍才算合格。
雖然朱由檢靠著現(xiàn)代的知識,明白戚繼光的兵書在明末對抗建奴的戰(zhàn)爭中其實沒有什么參考價值,至于對付農(nóng)民軍,只要解決了根源問題,以這幫流寇的戰(zhàn)斗力,用戚繼光的兵書又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所以戚繼光的一堆著作對眼下的大明來說沒多少價值,但并不妨礙他以戚繼光兵書上的練兵標準作為參考。
考慮到神機營確實是疏于操練,朱由檢還特別“貼心”的讓勇衛(wèi)營將靶盤立在了八十步的位置。
眼下的大明鳥銃,正常情況下有效距離也就是一百步左右,有效殺傷距離更是只有五十步。五十步之內(nèi)開槍,能擊穿鐵甲,聽起來威力似乎不錯,但眼下的情況實在是讓鳥銃手絕望。
因為建奴和以往的游牧民族不同,他們擅長的反而是大兵團正面作戰(zhàn),主力都是三層重甲,而非像以往的游牧民族一樣以輕騎游弋為主,以至于鳥銃很難對他們形成足以影響戰(zhàn)斗力的殺傷,至于說等到建奴沖到近前,鳥銃手們就只能丟盔棄甲的逃跑了。
火槍威力不足,而且條件限制嚴重,這也是火槍占優(yōu)的明軍,面對建奴卻一敗再敗的原因。
據(jù)后來的一些資料記載,在崇禎二年的乙巳之變中,由大同總兵滿桂統(tǒng)領(lǐng)的明軍在永定門和建虜發(fā)生激戰(zhàn),明軍排出九輪火器形成連續(xù)不斷的火力網(wǎng)進行攻擊,在火器隊前方還有少量步卒以及大量木柵欄保護,但當建虜?shù)闹丶撞奖鴮⒚鬈姴奖鴼⑸⒉鸪龞艡诘臅r候,明軍的鐵彈雨點一樣打在他們身上,叮叮當當?shù)捻懗梢黄罱K造成的殺傷甚至還不如另一邊廣渠門袁崇煥的騎兵對沖。因為明軍的火器,除了紅衣大炮之外根本就沒有辦法擊穿建虜?shù)蔫F甲。等到滿桂事先建立起來防止騎兵沖殺的柵欄被拆了個干凈,建虜?shù)闹丶昨T兵殺進來一陣亂砍,滿桂就敗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