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千萬不能做的事
而且余勝特別不理解一種想法。
有些人會認為在古代搞傳銷那套會很有用。
大概是,你覺得自己在搞商業(yè)創(chuàng)新,官府怎么看你都像是要聚眾謀反吧。
所謂傳銷,其內(nèi)核無外乎就是讓大家相信一個東西,然后再讓這種信念呈指數(shù)級擴散出去,形成金字塔式的結(jié)構(gòu)。金字塔的塔尖向底座傳輸?shù)氖且环N信念,底座給塔尖反饋的是一種信任,萬變不離此宗。
現(xiàn)在我們熟悉的傳銷,不過就是把底座反饋給塔尖的信任“套現(xiàn)”了而已。
想去古代玩這套東西的成功率不高,跟現(xiàn)代相比,古代的信息流、物流、商業(yè)觀念都是幼兒園級別。
古代論士農(nóng)工商,經(jīng)商屬于下品,社會精英絕少選擇這條路,導致社會嚴重缺少商業(yè)氛圍。在一個百姓要么想讀書當官要么攢錢買地的社會里宣傳“商業(yè)致富經(jīng)”,估計是白吆喝。
物流不發(fā)達,導致錢貨交割不便,去古代搞傳銷不可能完全空對空(初級商業(yè)社會,沒有金融觀念),貨出去費勁,銀子收回來麻煩,中間的成本太高。就算你能把人說動了跟著你干,但是物流成本算下來,估計也賺不到多少。
信息流通不暢,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法加強對你下線的控制。你不可能電話遙控,也不可能空中飛人去各地視察刷臉,只能搞委任。這就出現(xiàn)了“你附庸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的問題,層級一多,塔尖傳遞的信息到了底座都不一定變了多少味,搞到最后大概率就是分崩離析。
有人說,那就集中在一個地方搞。問題是古代城市人口到百萬的兩千多年也沒出過幾個,絕大多數(shù)城市還不如今天的縣城,如果你想就近騙幾個鄉(xiāng)親鄰居,當我沒說吧。
所以,現(xiàn)代商業(yè)化的傳銷很難移植回古代,但古代并非沒有傳銷??纯礆v史就知道,有些宗教其實就是古代的傳銷,而且向來為統(tǒng)治者所忌憚。
黃巾、明教、太平天國例子在前,你說你搞一個傳銷只為了賺錢不謀反,鬼才信你。拖出去凌遲~
所以古代搞不了傳銷。
而且在古代搞傳銷,需要面對這么幾個問題:
一,傳銷所給出的回報率在古代不值一提。
古代的借貸利率是沒有法律限制的,每年翻番回報的利率要求放在古代是正當要求。
首先古代社會生存風險很大,當你出借物資或者資金的時候,借貸者可能撐不住就家破人亡了,那你還能到哪里去追債呢?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借貸都可以視為現(xiàn)代社會的無抵押貸款,無回報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要求高回報利率也是正常的。
然后是古代,放貸是高風險、高利潤的行業(yè),諸如典當、放貸等,都是一方豪強才能操持。其它的人來做,一個是收不回來賬,一個是賺到了錢反而會招災。
在如此之高的回報率要求下,即便是借新還舊也太難操作了。很可能還沒有借到足夠數(shù)量的新債,舊的債主就會要求先回本……那不就是白操作了嗎?根本無法維持呀。
二,古代的金融業(yè)不發(fā)達。
古代貨幣是實物貨幣。即便是金融程度化更高的金銀,在周轉(zhuǎn)運輸?shù)臅r候,也需要相當高的運輸成本。把貴金屬貨幣收攏到自己手中,再花出去,期間聲勢浩大、過程漫長。如果借貸的是米糧布匹等物資,那么其走向更是無法隱藏。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借給你錢的地方豪強發(fā)現(xiàn)了異常,帶著士兵來搞你,你就只有落荒而逃了,什么也帶不走。
以古代這種生產(chǎn)力,隨便把某種技術(shù)變現(xiàn),都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價值,而想靠傳銷來騙錢,反而是不可能。
所以呢,古代是不可能靠傳銷來暴富的,根本做不起來。
既然做不起來,所以懲罰也就一般,就是由于運作造成債務。
如果這個過程中招惹了豪強,導致被打被殺,那就不光是傳銷本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