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問題,不止讓趙德昭一愣,就連趙光義和趙普同樣如此,他們驚訝的不是給趙德昭找老師,相反在他們看來,給這位皇子找老師太應(yīng)該了,畢竟是皇嫡子。
可是,唯一讓二人奇怪的,就是為什么官家會詢問他,歷來這些事情,不都是圣心獨裁嗎?
“官家,擇皇子之師,賴陛下圣裁。”
趙普拱手一禮,這種事情一動不如一靜,還是將問題還回去,摸摸皇帝的意思再說。
皇子之師,普通的皇子他到不怕,偏偏就是趙德昭,這可是皇嫡子,找老師,這不就是變相在找太子太傅。
“無妨,啟蒙之師,盡管暢言,光義你也說說?!?p> 趙匡胤好似明白趙普的擔(dān)憂,要說給兒子找太子太傅,他也懶得詢問別人,當(dāng)然是品行具佳的學(xué)者,這是毋庸置疑。
不過他現(xiàn)在要找可不是太子太傅,而是啟蒙之師,雖然趙德昭啟蒙已過,可先前的那種啟蒙老師,如何能和朝廷大學(xué)者比,如何能與進士子弟相比。
二人聽聞趙匡胤言語,尤其是趙普,漸漸松了一口氣,只要皇帝將話語說明白,那就不怕。
“官家,要臣弟講,可以直接給咱大侄子找太子太傅,二郎自小聰慧,雖頑皮,但也是孩子心性,臣弟像這般年紀(jì),卻是不如二郎。”
趙光義拱手一禮,轉(zhuǎn)頭看向趙德昭,眼中滿是喜愛,趙匡胤聞言也相繼看了過去,趙普也是不甘寂寞。
被三趙這么一盯,趙德昭頓時有一點小緊張,心中又隱隱一些期待。要是今天能直接當(dāng)太子,他自然是樂于見成。
而且對于眼前這個二叔,假時空也好,還是別的也罷,不管歷史上如何,反正現(xiàn)在就是這么個情況。
“太子太傅,暫不考慮,朕正值壯年,況且二郎還小,身為皇子,都如此頑劣,一旦儲君加身,豈不無法無天?!?p> 趙匡胤盯了兒子半晌,緩緩說出言語,趙德昭心中嘆口氣,歷史的車輪果然不是這么容易改正,早知道自己學(xué)乖一點。
“官家,陛下,臣弟以為,官家正因為值此壯年,才更應(yīng)該好好培養(yǎng)德昭?!?p> “官家,臣以為都虞侯所言不差,事關(guān)國本,還是早早決定為好。”
趙光義趙普接連話語,讓趙德昭心中破滅的希望,又重新燃燒起來,緊緊按下心中激動。
趙匡胤目光隨即看向趙德昭,目光透著審視之色,其實在祭祀天地皇祗之前,書寫時第一份詔書,他就已經(jīng)將冊立太子一事寫了上去。
至于后來為什么又沒有宣讀,原因很簡單,因為被他撤掉了,他不想因為這件事,影響到他們父子二人之間關(guān)系。
史書可鑒,歷朝歷代皇帝和太子,有多少父子因為反目成仇,遠(yuǎn)的不說,就說唐太宗李世民和其子李承乾,不都是歷歷在目。
如今正值亂世,這種狀況更是發(fā)生頻繁,粱太祖朱晃被他兒子弒殺才過去多久?
林林總總,迫使趙匡胤不得不重新改寫詔書,將趙德昭冊立太子一事取消。
本以為這件事能落下帷幕,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今天居然又被提了出來。
“行了,這件事朕心意已決,膽敢再言冊立太子者,立斬不赦。”
趙匡胤語氣不容置疑,趙光義趙普兩人也不敢再多說話,幾十年相處下來,多少還是知道趙匡胤秉性,若是認(rèn)定一件事,光靠勸說是定不下來,反而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趙德昭嘆息一聲,他自然不知其父心中想法,反而是實在不明白趙匡胤為什么這么做,他要是早早立下自己,那還有他二叔什么事。
就算是有了她奶奶“金匱之盟”,輕易更換國本,就是那幫大臣也不會輕易答應(yīng)。
但凡觀讀史書,發(fā)生易儲之事,一樁樁一件件,不都是血流成河,除非趙匡胤想讓他兒子死。
趙德昭將想法甩出,此時也不作他想,因為他已然想好,太子之位不給他,那便爭,反正以后都會死,他媽早死晚死都一樣。
與其死在二叔手上,還不如死在自己父親手中,反正命也是他給的,就當(dāng)是還了這段父子之情。
“好了,說說吧!”
趙匡胤首先打破沉靜,趙普看見皇帝的眼神,也是知道躲不過去,腦海中閃過一個個人影,最終定格在兩個人身上。
“稟官家,臣舉薦竇儀王著,此二人皆是才干之士,學(xué)識淵博,德行有佳,又是進士出身,定能勝任。”
趙普拱手一禮,說出自己的答案,趙匡胤默認(rèn)點頭,想到趙普所說的二人,竇儀王著這兩個人皆有學(xué)識,士林之中品行也算是上上之佳。
“竇儀此人,朕已命他修訂律法,恐是分身乏術(shù),朕看就讓王著,如此先行傳詔,加封王著中書舍人?!?p> 趙匡胤思慮一會,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其實他還是想選竇儀,不過誰讓他前兩天讓人修訂律法。
趙德昭眉頭輕皺,竇儀他是聽說過的,后世著名典故“五子登科”說的就是他家五兄弟,竇家有五子,具是進士及第。
可是這個王著,他還真不知道,不過聽意思也是位進士及第的人物,凡是進士出身,學(xué)識定然相當(dāng)好,不過人品那就不知道了。
千萬別給他找個喊著高昂的口號,抹著高貴口紅的腐儒,到時候定然玩完。
“官家,中書舍人是否有些不妥。”
就在人以為敲定此事之時,趙光義突然站出,朝著趙匡胤行了一禮。
“官家,趙御使所言極是。”
隨著趙光義說完,趙普也站出反對,中書舍人掌制誥,專門起草詔令,有參與機密之權(quán),確實有些不合適,因為兩者本就不搭邊。
“無妨,除其掌制誥之責(zé),復(fù)置知制誥,置舍人院補任,兩者皆入中書,中書舍人轉(zhuǎn)教導(dǎo)皇子德昭。”
趙匡胤擺擺手,輕易將此事化解,教導(dǎo)自己兒子,必然是不能官職太小,又不能讓其入太子宮建制,只能把侍從自己身邊的官職劃出去,以示恩威。
趙光義二人見此,也再沒有反駁,皇帝既然都輕松化解,他們又有什么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