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朝議
這邊,董卓回到洛陽之后,第一時間召集群臣,就準(zhǔn)備按照李儒的計策行事。
其實也是過過場子,他麾下的嫡系,已經(jīng)被派遣下去,去做好遷都的各項準(zhǔn)備去了,計劃已經(jīng)有條不紊的進(jìn)行了。
李肅去執(zhí)行李儒的秘密任務(wù),正是因為秘密,不能夠讓外人知曉。李儒才建議讓呂布負(fù)責(zé),董卓自然很是同意。
從汜水關(guān)偷跑回來的李傕和郭汜,董卓也沒有去治罪,反而是委于遷徙百姓的任務(wù)?,F(xiàn)在正是用人之際,不能因小失大,再說他董卓也不忍心處罰,對此李儒也不好再說什么。
只是將自己給關(guān)在屋子里,不知道在搞什么,任何人都不見,包括董卓在內(nèi)。
不過他還算是不錯,再閉關(guān)的時候,還不忘記讓董卓去通知張濟(jì)等諸將一聲,特別是知會徐榮一下。
當(dāng)然了聽不聽的話,也就看董卓的意思了。
對了,他還交代董卓一句,等離開洛陽的時候,再通知他一聲,然后在一起離開。
畢竟接下來洛陽就是一片火海,他李儒就是在心灰意冷,也不想葬身火海,更不想落在諸侯聯(lián)軍的手上,那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對此,董卓自然照準(zhǔn),也言聽計從。沒辦法,他現(xiàn)在那是心急如焚,也六神無主。沒有主心骨李儒,他董卓什么都不是。
也就有了,這召集群臣的舉動,還是以漢帝劉協(xié)的名義,召集各公卿大臣。
聞聽陛下相召,其實也是大魔王董卓的傳喚,朝廷的公卿大臣,沒有一個缺席,也不敢缺席。
對于董卓的殘暴,他們心有余悸,也不得不屈服。更何況,太傅袁愧的血還未冷,前車之鑒。
這次劉協(xié)并沒有出場,也完全沒有出場的必要。他早已經(jīng)被董卓給安排好了,就等著朝會之后,立即出發(fā)。
等眾人到來之后,董卓便迫不及待的叫嚷起來。
“孤為了對付諸侯聯(lián)軍,準(zhǔn)備遷都長安,暫避鋒芒。各位公卿大臣,有不同的意見嗎?”
什么,遷都長安?
這話真的讓朝廷大臣們,很是震驚。雖然知道這董卓喪心病狂,但是完全沒有想到會這樣。
遷都,大漢四百年來,可是才有一次遷都。
那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就是光武帝劉秀遷都洛陽,確切的來說,是重新定都于洛陽。
現(xiàn)在董卓也搞這一套,不是為了對付諸侯聯(lián)軍,就是想行不軌之舉也。
這怎么可以,絕對不行。
但是要是站出來反對的話,他們也不敢,畢竟董卓的殘暴來歷歷在目,誰也不敢去捋虎須。
滿朝公卿大臣,彼此面面相覷,俱是不發(fā)一言,很是沉默。
這個樣子,讓董卓很是得意。既然沒有意見,他也不在等下去,繼續(xù)浪費(fèi)時間。
“進(jìn)來吧,你們!”
只見董卓大手那么一揮,立即有成群的西涼武士,走了進(jìn)來。
各各全身盔甲,明晃晃的大刀,高舉著,將滿朝公卿大臣,給圍了起來。
“這董卓怎么干什么,莫非是準(zhǔn)備,除掉我們嗎?”
這讓很多膽小的大臣們,兩股戰(zhàn)戰(zhàn),有的被嚇尿了,有的被嚇暈了,好不狼狽。
就是膽大一點(diǎn)的大臣,諸如司徒王允、司空荀爽、太傅楊彪都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不知道董卓此舉若何。
三人不著痕跡的對視一眼,最后決定,還是司徒王允站出來詢問一下,試探一下。
“不知道,丞相此舉如何?”
“哈哈,別無其他,諸位不要誤會!”
見眾人被嚇得夠嗆,董卓感覺很是滿足,接著王允的話,得意的大笑道。
“這些是老夫,派遣過去,幫助諸位搬家的武士。希望各位能好好配合,不要讓孤難做,否則的話,哼哼!”
最后的話,董卓并沒有完全說出來,但意思很是明顯。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敢不從者,就是死路一條。
至于這什么幫忙的武士,說白了就是監(jiān)視而已。敢違背的話,也沒有好果子吃。
“哦,原來如此,允明白了!”
這個時候的王允不知道想什么,裝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然后立即表態(tài)道。
“老夫同意遷都,請丞相大人,派遣武士,隨老夫幫忙去吧!”
這話說的很是諂媚,也等于是向董卓低頭了。
這自然讓董卓很是開心得意,要知道現(xiàn)在這王允可是三公的身份,在朝廷上的地位,也位高權(quán)重。他同意的話,自然意義非凡。
“哈哈,好,很好。司徒能如此識時務(wù),日后前途無量,孤心甚慰!”
“丞相大人謬贊了,老夫也是為了國家前途!”,王允諂媚的笑著。
這更讓董卓很是開心,“哈哈,司徒如此用心,老夫心滿意足!”
好吧,這又是一個諂媚之徒,沒想到這司徒王允,現(xiàn)在也屈服于董卓的威勢之下,真的讓人不敢相信。
也讓朝廷之上,忠心于漢室的大臣們,很是喪氣,也是十分的傷心。
遙想當(dāng)年,這王允還支持曹操去刺殺董卓的呢,怎么現(xiàn)在就變成了這個模樣,果然是世風(fēng)日下,人心不古。
當(dāng)然了最不理解的當(dāng)屬,王允的兩個死黨,司空荀爽、太傅楊彪。他們作為保皇派的三位大佬,也是朝廷的頂梁柱,一向就是穿一條褲子,共同進(jìn)退。
怎么現(xiàn)在,才讓王允去試探一下,他卻跟著倒戈起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不解,真的很是不解,也讓人非常的糊涂。
正當(dāng)不解的時候,董卓囂張的話,又一次響了起來。
“孤心意已決,同意的大臣,趕緊上前將這些武士領(lǐng)回去,不同意的話,可以站出來,哼哼!”
不能猶豫了,在猶豫下去的話,形勢就更為不妙了。
剩下的二人,見滿朝大臣,都有點(diǎn)蠢蠢欲動的樣子。
再也坐不住,便彼此肯定的點(diǎn)點(diǎn)頭,一起站出來反對道。
“不可,此舉動搖國家根本,絕對不行!”
“不行,遷都定然勞民傷財,也讓百姓不安,絕不可行!”
終于站出來了,董卓等著這兩人,已經(jīng)太久了。
“殺一儆百,老夫終于有借口了!”
現(xiàn)在見他們站出來了,顯得很是開心,也非常得意。
“哈哈,孤為國家大計,豈惜小民哉!”
“此乃國家大事,孤自有主張,其他人不必諫言!”
好家伙,只是幾句話,董卓就將他們兩個的意見,給完全否定,也堵住其他公卿大臣的嘴。
這就讓司空荀爽、太傅楊彪很是不爽了,原本還指望,糾集滿朝文武,一起對抗董卓,但是現(xiàn)在沒有辦法了,只剩下他們并肩作戰(zhàn)。
“哼,老夫就是不同意!”
“丞相此舉定然會天怒人怨,老夫也不同意!”
最后只剩下他們兩個站出來反對,其余的眾人不是看戲,就是不敢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