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逸軒散文集

榕城寒露帖

逸軒散文集 不見長安不見君 1228 2025-02-18 16:48:13

  福州的暮色總裹挾著鐵銹味。我站在項目部的樓臺邊緣,屋后群山吞沒最后一線斜暉。遠處塔吊的剪影像極了鼓樓城頭懸筆的譙樓,只是檐角不棲鳳凰,倒懸著幾只灰撲撲的麻雀?!皻堦柸缪鄽w遲“,這半句詩卡在喉間五年,終究沒能接續(xù)成篇。

  暮色漫過樁機鐵臂時,我總要在安全帽檐下瞇起眼睛。錯落有致的小鎮(zhèn)上,洛陽牡丹的傳說忽明忽暗,恍若圖書館里翻動的書頁。工友老張說福州是“有福之州“,我卻覺得滿城榕須都是懸垂的讖語,在濕潤的季風里飄搖著,拂過安全告示牌上褪色的紅漆。

  晨起總見月季盛開,又有杜鵑笑顏如花,這習慣是五年前她教我的。彼時正逢春城花季。窗臺上養(yǎng)著從云南帶來的山茶。她總笑我“書生偏作蓬蒿人“,卻不曾想后來真成了讖語。放榜夜,雨打格桑花的聲音格外清脆,她收拾行囊時說:“你看工地的探照燈多像追月星,可惜我們都不是追光的人。“如今案頭《營造法式》里還夾著半片風干的花瓣,倒應了李義山“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判詞。

  清明時節(jié)的混凝土總難凝固,像極了這些年懸而未決的執(zhí)念。落第那日,我在烏龍江畔遇見擺渡的老者。他的木槳撥開水面浮萍,忽然吟道:“孤舟轉汀迷,清歌逐流水?!奥曇羯硢∪缟P的鋼釘劃過模板。我想起束河古鎮(zhèn)的扎染作坊,母親將白布浸入靛藍時總說:“人生如染,最怕錯時辰。“

  中元節(jié)焚化的圖紙灰燼里,偶然飄出半闕《小重山》。去年深秋在螺洲鎮(zhèn)測繪古厝,梁間燕巢空懸如歲月結痂的傷口。穿堂風掠過斑駁的楹聯(lián),卷起某代書生未寄的家書。忽然懂得蘇子瞻“長恨此身非我有“的喟嘆,鋼筋水泥澆筑的現(xiàn)代叢林里,我們何嘗不是另類的游魂?

  白露那夜巡查未封頂?shù)臉怯?,月光在裸混凝土上流淌成銀河。三十七層懸挑平臺上,安全繩在風中發(fā)出洞簫般的嗚咽。遠處閩江漁火明滅,竟與洱海月影重疊?;秀甭犚姸派倭暝谇镲L里長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吧焓钟麛埩鞴?,卻只觸到報警器冰涼的鐵殼。

  臘月返鄉(xiāng)列車穿過婁山關隧道時,我在手機便簽里寫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案赣H接過我買的電動工具,忽然指著院里老梨樹說:“枝椏被雪壓彎了,開春還能開花?!澳赣H端來蒙自年糕,蒸汽模糊了墻上的施工員證書。此刻方知韋蘇州“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的況味,原來不在書齋,而在人間煙火褶皺處。

  而今春分又至,我在看元宵的燈火闌珊時,忽然收到她寄來的婚柬。附頁抄著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按巴獯驑稒C的轟鳴聲中,我蘸著咖啡在安全日志上畫了朵未完工的牡丹。想起《牡丹亭》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終于明白有些春天不是錯過,而是要在鋼筋縫隙里另辟蹊徑。

  黃昏收工時,晚霞將樁機染成敦煌飛天。老張哼著閩劇調(diào)子走過剛壓平的便道,微風卷起的塵埃競有些山水畫留白的韻味。忽然記起袁中郎“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主張,或許人生如營造,真正的法式不在藍圖上,而在與時光對話的褶皺里。取出褪色的《陶庵夢憶》,在空白處添了行小注:“乙巳歲暮,于三坊七巷修復工地得悟,所謂歸宿,原是流動的盛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