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無字玉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簡單幾句話,卻是這世間最大的宏愿。
葉凌虛心神震蕩。
洛丹青一介女子,卻有如此胸懷,從古至今,恐怕也是難以尋出第二人。
她是真的想要濟世蒼生。
為此,寧愿付出自己的性命。
可顯然,哪怕洛丹青擁有無字天書,也很難完成那等大宏愿,因為那關(guān)系到了無數(shù)人的生死命運。
所牽扯到的因果太大了。
那份大道之重,根本不是人能承受的。
就像一個小孩子,根本無法搬動萬斤巨石。
洛丹青能夠活下來,已然是萬幸,丟失天地二魂,算是最輕的傷了。
這里面,估計也有文宗的原因。
文宗怕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保住了洛丹青一命,只是,卻無力為她找回天地二魂。
于是任由失憶的洛丹青,在外漂泊了三年。
“洛丫頭身懷文道氣運,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她擋住無字天書的反噬?!?p> 易鴻儒頓了頓,又道:“此外,洛丫頭的天地二魂,被文宗至寶,七生七世圖收了起來……”
也因為七生七世圖,洛丹青僥幸保住了性命。
“七生七世圖嗎?”葉凌虛喃喃了一句。
對于那件文宗至寶,他自然有所耳聞,傳說七生七世圖,擁有無窮玄妙。
“想要尋回洛丫頭的天地二魂,則必須進入七生七世圖,由一位有緣人,帶領(lǐng)著洛丫頭,經(jīng)歷七世劫難?!?p> 易鴻儒解釋道。
關(guān)于如何治愈洛丹青,他早就有過考慮。
只是,唯獨卻了一位有緣人。
“易宗主是想讓我?guī)е宓で噙M入七生七世圖嗎?”葉凌虛自然明白了,易鴻儒的意思。
“北帝能在茫茫人海中,和洛丫頭相遇,這便是一份緣?!?p> “洛丫頭身懷無字天書,她冥冥中,對自己的有緣人,會有一定的感知力,既然她選擇了北帝,大概錯不了?!?p> 易鴻儒稍稍一頓,又道:“此外,我觀北帝氣息,似乎正在紅塵煉心,七生七世圖,是一個最好的去處?!?p> 他身為上古文宗的宗主,一身修為已經(jīng)達到皇極境九階的巔峰層次。
其眼力,更是非常老練。
而葉凌虛也沒有刻意隱瞞什么。
這讓易鴻儒很容易就察覺到了,他目前的狀況。
“我答應(yīng)你?!比~凌虛沒有太過猶豫,便答應(yīng)了下來。
且不論,他對洛丹青心懷著一份敬意,文宗此番出手救了葉淵,這個人情,也必須要還。
而紅塵煉心,也是到了最后的階段。
葉凌虛沒理由拒絕。
“多謝北帝!”易鴻儒感激的道。
“易宗主客氣了。”葉凌虛搖搖頭。
“那么,咱們就正式為進七生七世圖,做一些準備?!币坐櫲逵值馈?p> 七生七世圖,只能以靈魂進入其中。
而且這是文宗的至寶,唯有身懷文道氣運,才會被七生七世圖接納認可。
而,想要擁有文道氣運,那就必須踏上文道之路。
所以葉凌虛需要掌握文宗修煉法門。
無疑,這對他而言,也是一份機緣。
文宗的修煉方式玄妙異常,若是能夠掌握,往后對敵,便多了一份手段。
“琴棋書畫,北帝打算想從何處著手?”易鴻儒詢問道。
“書院吧!”葉凌虛想了想,說道。
“請!”
易鴻儒揮手間,一道光芒浮現(xiàn),接著,兩人的身影瞬間消失在涼亭中。
再出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來到了書院。
書院中。
學子們正在研修功課。
氣氛安寧祥和。
葉凌虛和易鴻儒的到來,自然吸引了無數(shù)學子。
劉溫書也是親自跑出來迎接。
書院坐落在一面巨大的玉石峭壁下方,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連綿成片。
“那便是書院的無字玉璧?!?p> “無字玉璧,是由書院歷代先賢傾力打造出來的,里面一共蘊含了178枚法字,它也是書院學員的老師?!?p> “想要加入書院,便需要引起無字玉璧的共鳴,得到歷來先賢的認可,從而被賞賜法字!”
易鴻儒緩緩解釋道。
“好!”
葉凌虛平靜的應(yīng)了一聲。
他沒有急著去感悟無字玉璧,而是取出一封書信,交給了劉溫書。
書信是韓征所寫。
原本是想劉溫書看在他的面子上,出手相助葉凌虛。
如今,顯然沒那份必要了。
“這個韓征……他還擔心我不出手,在信里面罵我,使用激將法呢。”劉溫書哭笑不得。
“韓老頭當年因何離開文宗?”葉凌虛問道。
“以韓征的性子,不適合待在文宗靜修,所以老夫便讓他下山歷練去了?!币坐櫲褰忉尩?。
“論修為,韓征師弟不如我,但論功績,我不如他。”劉溫書感嘆了一句。
這些年,韓征入仕修行,堅守本心,做了許多事情。
他的功績,自然極高,已經(jīng)不能以修為來論。
葉凌虛沒有再多說什么,身影一閃,便是出現(xiàn)在無字玉璧下方,然后選擇了一塊蒲團盤坐下來。
“師尊,北帝能否引起無字玉璧的共鳴?”劉溫書問道。
想要引起無字玉璧的共鳴,需要一定的機緣,難度很大,一般來說,千人中,也未必有一人成功。
“自然可以。”
易鴻儒點頭道:“對北帝而言,這世間之事,很少有他做不到的,而且,他擁有道宮元魂,很適合走文道之路?!?p> 文道,屬于魂修范疇。
而道宮元魂,便是靈魂領(lǐng)域的天道元魂,受到大道庇護。
此時無數(shù)書院的弟子們,也都是聞訊而來,大家聚集在無字玉璧不遠處。
“你們說,北帝能夠參悟多少法字?”
“十個應(yīng)該可以的吧?”
“說不準,能夠參悟數(shù)十個呢,他可是北帝?!?p> “數(shù)十法字?據(jù)我所知,當年劉院長,好像也只是一口氣參悟了64個法字,已然引起天大的轟動?!?p> “北帝雖是萬古奇才,可,他以前沒有接觸過文道,這并不是他擅長的領(lǐng)域,應(yīng)該比不過劉院長的吧?”
書院弟子們,紛紛竊竊私語的討論著。
劉溫書不言不語,但心里,也不認為,葉凌虛能夠參悟出比他更多的法字。
倒不是他在小瞧葉凌虛。
而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
文道,并不是葉凌虛擅長的領(lǐng)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