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交流
閑暇中,劉白突然被墻上的一副壁畫所吸引,因為上面最顯眼位置畫的竟然是一只兔子。
最重要的是,這壁畫上也是各種各樣的動物,粗看之下,這些動物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守護獸。
要知道,十二生肖可是帝國的基石,通過觀想十二生肖能否覺醒靈能也是覺醒者和平民之間唯一的區(qū)別。
就在劉白打算細細打量這幅壁畫的時候,一個老人手中端著一盆鴨湯走了過來:“讓客人久等了,這三套鴨不能用機器做,費了一些功夫!”
很顯然,這是一個很有社會經驗的人,話語間一是向劉白說明了遲到的原因,二是讓劉白感受到了對他的重視。
“意外闖入貴地,卻讓主人家您費心了!”接到老人釋放的善意,劉白也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只是不小心闖入,是承認對方地主的身份的。
果然,聽到這話,老人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這里難得有客人來到,請嘗一嘗我的手藝!”
這個時候,經歷了幾天緊張生活的劉白也確實已經餓壞了,尤其是大多數時候縱然進食也是用靈能點具現出來的食物,而具現出來食物的特點便是能夠補充營養(yǎng)卻寡淡無味。
口腹之欲在滿桌的美味珍饈散發(fā)出誘人香氣的刺激下顯得愈發(fā)旺盛,所以在靈能核心測出食物沒有毒之后,劉白便接受邀請嘗了起來。
首先嘗的便是老人親手帶出來的三套鴨,這道菜的主角與其說是鴨子,不如說是其中的湯,所以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七咂湯。
七咂湯說的是這湯有七種味道,老鴨湯是一種味道、野鴨湯是一種味道、鴿子湯又是一種味道,接著這三種湯味兩兩結合,又是三種味道,最后三種湯味完全混合,又成了第七種味道。
劉白按照順序用小勺舀起清湯,嘬入口中,細細地咂味了片刻,只感覺鮮香饒舌,回味無窮,不由嘆道:“難怪此菜有著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美譽!”
這也是劉白第一次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靈能兌換出來的食物雖然也很美味,卻沒有這種人工制作出來特有的煙火氣息。
聽到劉白的夸贊,老人也得意的炫耀起來:“這菜不僅考驗刀工,選材也很關鍵,像是外邊的家鴨,只能用老雄鴨,母鴨偏肥,肉質綿軟,影響口感,雄鴨則肉緊,吃口絲絲如纖?!?p> “同樣的,野鴨有騷味,尤其是腹部和大腿兩側,肉多騷味不容易去掉,要用錐子在肉上戳一些小眼,再把野鴨放到熱水里燙一下,鴨肉受熱收緊,就把騷味和血水從眼里擠出來了!”
“最后是鴿子,也有大講究,必須選用四個月左右大的鴿子,這個時候的鴿子已經和成年鴿子大小一致,想要區(qū)分出來,還要有獨家的秘訣!”
老人似乎是很久沒有和人交流,說起來便有些滔滔不絕,尤其是講到得意之處,忍不住手舞足蹈。
對于人類來說,食物既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又有著不同的特色,所以用來聊天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為什么相親、商務會談時候常常會選在飯桌上的原因。
陌生人很容易便通過美食的交流漸漸的熟悉起來。
所以在一陣探討之后,在劉白的引導之下,漸漸的知道了這個水下城市的來歷。
異種能量不是突然出現的,所以對于當時還掌握著比較先進科技的土著居民來說,雖然對異種能量與日劇增沒有辦法,但卻也不是毫無應對方法。
當時的統治者們有兩個有分歧的想法,一個叫做全人類進化計劃,就是通過疫苗的方式讓人類逐漸適應異種靈能的增加,一個叫做庇護所計劃,就是在地底深處和太空之上建造一批庇護所,留下人類的火種,等待異種靈能的變化。
前一個計劃的風險在于,雖然根據理論研究制造出了可以讓人類逐漸適應異種靈能的疫苗,但不知道為什么原因,打了疫苗之后人失控的比例要遠高于正常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就是那種見了任何生物,都要張著大口去撕咬的怪物!”老人用怪物來形容變異者,顯然是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確實,我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地表都被喪尸占據,只有少數人類借助一些地利還在茍延殘喘。”劉白一聽就知道,老人所說的怪物就是他來時候見到的喪尸。
原以為是天災造成的,沒有想到其中還有人禍的因素。
后一個計劃的風險在于,建造庇護所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而當時并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建造可以供所有人居住的庇護所。
最后的結果便是,統治者們一邊繼續(xù)研發(fā)疫苗,一邊悄悄的建造了一部分庇護所,將各種各樣的人才一批批的轉移到庇護所內。
老人屬于是最后一批轉移的,只知道轉移的時候,統治者們已經公開了全人類進化計劃,任何人都可以到制定地點免費接種疫苗。
“那這里怎么不見其他的人?”劉白問道,從他進入這個水下城市到現在,除了老人之外,見到的都是機器人,跟轉移了一批人這個說法是不相符的。
“當時計劃定的比較倉促,進入這個庇護所的人是按照最大可容納數量進入的,所以在進入之后,所有人便越發(fā)三章,不允許生育,以避免水下城市的物資供給平衡被打破!”老人指了指桌上的糧食,意思是這些東西的生長都是需要時間的。
“等到后來有人去世,能夠進行生育的時候,大多數的人年齡也已經超過了適合生育的時間,而且,也并沒有生育的欲望了!”老人平靜的說道,并沒有什么難過的情緒。
劉白對這種情況也沒有任何的理解障礙,人類自身的壽命越長,就越注重于“我”的概念,而對“我”的概念的重視,就意味著通過生育產生后代來延續(xù)自身這個概念被冷落,自然就對生育無所謂。再養(yǎng)成了不生育的習慣之后,自然就沒有人愿意生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