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造反,張總督你一起嗎?”
余恪話音未落,門口走進來一人:“張大人,你我同僚兩年,可不要讓我難做啊?!?p> “劉永福?……余恪,你竟然早就準備造反?”張之洞滿臉難以置信。
余恪淡淡道:
“張總督,話不要說得這么難聽,漢人造韃子的反,難道不是天經(jīng)地義嗎?”
“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您從沒聽說過嗎?”
“這滿清朝廷哪里值得您效忠?”
張之洞質(zhì)問道:“你就不怕弄得民不聊生、神州陸沉嗎?”
余恪語氣激昂,反問道:
“我不造反,百姓就聊生了嗎?”
“我不造反,慈禧、李中堂就會勵精圖治,停止爭權(quán)內(nèi)斗?”
“我不造反,法國人、英國人、俄國人、東瀛人,就不侵略神州了?”
“張大人,都到這個地步了你還不明白?從古至今,哪一次變革不伴隨流血和犧牲?”
“大清都爛到根子里了。即便孔圣在世,也救不了大清!”
余恪負手而立,看向屋外陰沉的天空:
“清廷的氣數(shù)已經(jīng)盡了,而西洋各個強國以及東瀛,都比我們更早經(jīng)歷了政體改革和工業(yè)革命!”
“海對岸的彈丸小國東瀛,同治七年時才開始工業(yè)改革,至今不過二十年。國力就翻了十倍不止?!?p> “同治十一年時,就已不將我華夏放在眼里,吞并了我華夏屬國琉球。”
余恪冷笑道:“而朝廷中那群碌碌蠹蟲,只顧黨同伐異,不理國事。這一點上洋務(wù)派也強不了多少!”
“內(nèi)閣那些身居高位的老夫子更是目光短淺,抱殘守舊,以為靠一本《論語》便可治國安邦,屢屢阻礙洋務(wù)運動!有這些人拖后腿,大清何愁不玩完?”
“即便我不造反,這大清朝又能存續(xù)幾年?”
“二十年?三十年?”
“鴉片戰(zhàn)爭到今日已有近四十年,這四十年滿清朝廷簽訂了多少喪權(quán)辱國的條款?”
“難道要等到清廷將我華夏所有國土都送出去,再跟它一起陪葬嗎?”
余恪回想起二十年后,慈禧獨掌朝權(quán)。
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的理由打進京,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權(quán)勢,不讓權(quán)給光緒帝,又害怕洋人扶持皇帝,于是默認支持義和團的行動。
而這正給了八國聯(lián)軍進京剿匪的借口,而慈禧居然直接跟八國宣戰(zhàn)!
后來八國聯(lián)軍勢如破竹,輕松鎮(zhèn)壓了義和團。慈禧又趕快求和,以簽訂《辛丑條約》,并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賣國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
余恪穿越到這個世界以后,最想殺的人非慈禧莫屬了。
本來他還想著等自己踏入煉髓境界后,有了天下無雙之武力時。
直接去北平刺殺慈禧,再順手把李鴻章、光緒帝等一塊兒弄死。
不過后來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要是慈禧現(xiàn)在就死在他手里,恐怕整個華夏就徹底亂了。
到時候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不休的場面將會提前來臨,西方諸國也會趁機來分一杯羹。
余恪現(xiàn)在手里已經(jīng)掌握了一支五千人的新軍。
雖然新軍名義上是張之洞,而余恪只是新軍的參謀,但對新軍把控最深的人卻是余恪。
新軍成立至今,大大小小所有軍務(wù)都是余恪在處理。
甚至連行軍打仗,排兵布陣他都參了一手。
新軍的四個團長,都是他一手扶持起來,對他言聽計從!
張之洞面色陰晴不定,望向余恪不知該說什么。
余恪語氣稍緩:“張伯伯,跟我一起推翻清廷吧!有您幫助,大事必成!”
張之洞問道:“你想做皇帝?”
余恪有些驚訝張之洞會這么問,搖了搖頭:
“不,我不想當(dāng)皇帝?!?p> “那你造反做什么?”
“張伯伯,你知道卡爾·馬克思嗎?”
余恪不知從哪里拿出一本德語著作和它的譯本。
譯本封面上寫著五個熠熠生輝的漢字。
………………
時間回到一年多前。
余恪被任命為新軍參謀后,最開始忙得腳不著地,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但漸漸地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后,他處理起軍務(wù)來越發(fā)熟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大大縮減。
一個多月后,甚至每天都能抽出時間來練武。
于是余恪抽出時間,將妻子接到了身邊。
像余恪這樣,新婚不到十天就把妻子晾在一旁離家?guī)讉€月的人,天底下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張書苑自然也滿腹怨氣,余恪走馬上任新軍參謀沒半個月。
張書苑就派人送信到廣州來問,是不是天天在外面拈花惹草,不要他這個妻子了?
余恪收到妻子的家書后,連續(xù)七八天,每天寫一封兩三千字的信函送回佛山。
信中一邊抱怨自己有多累,一邊窮盡腦海中的土味兒情話,才好不容易將嬌妻安撫下來。
張書苑帶著貼身丫鬟來到廣州。
見到余恪之前,本不打算給他什么好臉色看。
但當(dāng)看到余恪勞累了幾個月,瘦了一圈的面容后卻忍不住淚流滿面,直接撲到了他的懷里。
小別勝新婚。
兩人回到余恪的住所,一處離總督府不遠的二進小院,在臥房里纏綿了大半天。
這次張書苑主動的很,讓余恪又解鎖了幾個姿勢。
直到手下來到家門外請他回去主持公務(wù),余恪才以大毅力脫離了溫軟的床笫的,告別妻子。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里,余恪每日三點一線:
早上去新軍校場和黃飛鴻一起操練新軍,處理軍務(wù),抽空修煉武藝;
中午去總督府向張之洞匯報工作,幫忙參謀一些軍事方案,提出一些建議;
晚上八九點時回到家里,一般這時候張書苑已經(jīng)煮好了飯菜,等他回來一起吃。
余恪不想妻子累著,于是讓人雇了兩個洗衣做飯的婆子、兩三個丫鬟,來家里伺候著。
但張書苑還是堅持每晚親自下廚,等他回來一起吃。
又過了半個多月,新軍終于訓(xùn)練完畢,有了一些戰(zhàn)斗力。
三個團,總計四千余人的新軍,被派往位于中越邊境的戰(zhàn)場。
張之洞同樣沒打過仗,而且對待法軍的策略是‘拖’。
四千新軍趕赴戰(zhàn)場后,沒有修筑防御工事,而是采取游擊的策略,不停地騷擾法軍。
但由于槍械裝備差距懸殊,新軍一開始吃了不少虧,有了些經(jīng)驗后,才抵住了法軍的攻勢。
余恪親自指揮了幾場戰(zhàn)斗,取得了些許小小勝果。
他甚至親赴前線,帶領(lǐng)著兩百二十名精銳新軍布置陷阱。
等一隊一百多人的法軍中隊落入了包圍圈,立刻開槍便打。
由于對方的槍械更先進,使用的都是帶有彈夾的擊發(fā)槍,換彈速度快,射程遠,精度高。
新軍這邊用的老舊燧發(fā)槍,開一槍后,要用十多秒重新裝填火藥和子彈,平均打一槍要用十幾秒鐘。
威力小,射程短,精度低,三十米開外就很難打中人。
而法軍使用格哈M1874步槍則要先進得多,采用的是紙包定裝子彈,也就是黃銅子彈的前身,區(qū)別已經(jīng)不大。
雖然也是打一槍就要重新?lián)Q彈,但卻比清軍快捷的多,三四秒就夠了。
所以,即便法軍陷入了包圍圈,卻也沒吃太大虧,只折損了十幾人。
并且很快就反應(yīng)過來,要從包圍圈薄弱處突圍出去。
余恪無奈,不過對于這種情況他也早有預(yù)料。
只見他身披百斤鋼鑄重甲、手持一米五長的虎頭閘刀,帶頭向著法軍沖鋒。
余恪一米九幾的身高,看起來像個小巨人似的,力氣又大,一步跨出就是五六米距離。
五六秒的時間就已經(jīng)沖到法軍面前,而這期間法軍只來得及一次齊射。
作為煉臟武師,余恪的感知力遠超常人,很輕松地躲過了射向腦門的子彈。
至于射向鎧甲上的子彈也懶得躲,反正打不穿。
飛奔至一個法國士兵面前,余恪隨手一刀就將對方攔腰斬斷。
隨后,只見余恪整個人像是化作成了一團血色旋風(fēng),在二十幾名法軍中左閃右突。
不到半分鐘,就殺光了身邊所有的法國士兵,血流成河。
余恪甩了甩虎頭大刀上的血液,冷冷的望向剩余的法軍。
余恪手下的新軍士兵看呆了。都忘記了開火。
對面的法國士兵也直接嚇尿了,哇啦啦的崩潰喊叫。
甚至都不敢再朝他開火,直接丟掉了手里的步槍,跪地投降。
余恪猶豫了一會兒,索性將剩下的五十多個法國士兵都剁了,一個也沒留著。
俘虜?為什么要俘虜?
俘虜了這二十多個法國士兵,說不定法國一威脅,朝廷就會下令釋放回去,甚至交出余恪這個罪魁禍首。
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余恪并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賭李鴻章和慈禧的底線。
這一戰(zhàn)后沒多久,余恪大名響徹在兩軍之間。
畢竟自中法兩國交戰(zhàn)以來,法國還從未吃過這么大的虧。
以往的戰(zhàn)斗中,法軍一直憑借著裝備上的優(yōu)勢,壓著越南和大清打。
雖然法軍也有損失,但清軍越軍的傷亡至少是法軍的十倍甚至幾十倍。
余恪殲滅了一個法軍中隊后,法軍自然無比暴怒,攻勢猛增,給新軍造成不小的損失。
張之洞知道余恪干了這么一件事后,有些無奈,同時也十分擔(dān)心余恪的安全問題。
這小子是他的侄女婿啊,如果死在了戰(zhàn)場上他怎么跟表弟張晟交代?
張之洞于是勒令余恪回到廣州,繼續(xù)招募編練新軍,并幫他處理新建成的槍彈廠一應(yīng)事務(wù)。
盡早讓槍彈廠能夠生產(chǎn)出合格的槍械和丹藥,并建立起一條生產(chǎn)線來。
余恪回到廣州后,又回到了三點一線的生活:新軍校場→槍彈廠→家。
張之洞這個總督都不在,余恪自然不用再去總督府,需要處理的事務(wù)少了很多,所以空閑時間也多了起來。
槍彈廠的事務(wù)很不好處理。
雖然余恪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槍械知識,但那只是在使用方面,要讓他憑空造出一款現(xiàn)代槍械來,根本不可能。
光是造出擊發(fā)式步槍,就夠為難他了。
槍彈廠已經(jīng)招募到了二十幾位鐵匠、七八位木匠。
余恪把之前畫的擊發(fā)式步槍的圖紙拿出來,給這些鐵匠木匠師傅講解了一番。
鐵匠師傅們需要鍛造各種槍械零件,槍管、彈夾、撞針之類的。
木匠師傅則僅僅只需要制造出槍托、槍桿主體,以及用紙漿做出子彈的外殼。
余恪把自己的要求說了一遍。
鐵匠們紛紛表示問題不大,木匠們也表示輕輕松松。
第二天,余恪看到他們鍛造出來的東西,卻大失所望。
鐵匠鍛造出的各種鐵質(zhì)零件精度不夠,很難嚴絲合縫,達不到要求。
至于木匠師傅倒給了余恪一個驚喜,制作的槍托比他想象的要好,只是還沒有刷上木漆,很容易磨損或受潮。
但子彈外殼,木匠師傅們卻做得不夠精細,有大的有小的。
越小的東西果然越難造。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雖然制造槍械困難重重,但余恪并不著急,慢慢來就是。
三個月后,余恪解決了子彈外殼的問題。
五個月后,子彈生產(chǎn)線建立完成,第一批大小相同的紙殼子彈產(chǎn)出。
九個月后,余恪才終于制造出了一把合格的擊發(fā)式步槍。
這款由他親手設(shè)計和制造的擊發(fā)式步槍,被命名為定國號。
有效射程五十米,威力跟法國人的格哈M1874步槍差不多。
在這個年代,算得上是十分頂尖的槍械了。
又過了兩個月,定國號步槍的生產(chǎn)線初步組建完成。
此時正是中法簽署《中法會訂越南條款》的日子,和前世歷史中一模一樣,只是簽署的時間稍有差別。
余恪一心撲在槍械生產(chǎn)上,對此事一無所知,還以為前線戰(zhàn)事仍在繼續(xù)呢,直到幾天后才從上海的《匯報》上得知此事。
雖然不知道條款的具體細節(jié),但卻知道李鴻章這些軟骨頭慕洋派,為了所謂的‘良好信譽’,不允許張之洞乘勝追擊。
余恪氣得將槍彈廠庫房門口,一株一人合抱粗的枯柳,三拳砸斷,又將樹根砸的稀碎。
隨后余恪來到新軍校場,拉走了正在訓(xùn)練新軍的黃飛鴻。
包下了城中一家酒肆,也不怎么說話,一壇子一壇子地往肚子里灌酒。
余恪眼神從憤怒、郁悶變?yōu)殛幊梁蜌⒁?,最后變成了堅定?p> 第二天酒醒后,余恪將新式步槍的事匯報給了張之洞。
得知終于生產(chǎn)出了擊發(fā)式步槍的張之洞大喜過望,親自回到了廣州。
先是參觀了一番槍彈廠,又親手試射了幾槍,大為滿意。
回到總督府,余恪向張之洞問起停戰(zhàn)的事。
張之洞猶豫了一下,便將左宗棠電傳給他的《中法會訂越南條款明細》遞給了余恪。
哪想到余恪看后反應(yīng)會這么大。
更沒想到,余恪居然已經(jīng)說服了劉永福,要一同舉兵造反……
全雞手
謝謝書友關(guān)鄂打賞的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