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北市有條河叫海河,發(fā)源于燕山的背風坡,直到大沽口匯入渤海。海河之所以有個海字,是因為津北地勢不高,每當海中漲潮時河水倒流,落潮時河水順流,河和海的潮汐相同,因此取名為海河。早些年,海河上有座浮橋叫劉莊浮橋,位于小劉莊渡口處,五十年代建成。最開始,劉莊浮橋是木質結構的,兩端筑有固定的橋身,中間用八只并排的大木船組成橋面,橋面兩側是自行車道,中間可以跑汽車,十噸八噸的不成問題。到了九十年代,劉莊浮橋重建,變成了獨塔斜拉橋,浮橋也就從此成了歷史。
浮沒有了,橋還在,半年前一個深秋的早晨,一個胖胖的中年男人獨自走到橋上,爬上欄桿,望著靜靜流淌的河水囁呆呆發(fā)愣。津北人眼尖,絕不放過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眨眼間的功夫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呼啦一下子冒出來三五十口子熱心群眾,瞬間就把橋面圍了個嚴嚴實實。就聽人群里一個大媽帶頭喊話,說小伙子咱有嘛事下來說,水涼,跳下去別再感冒嘍!無論大家怎么呼喊,胖男人始終一語不發(fā),沉默著不說話,這時,一個身穿警服的小伙子走出人群,慢慢向男人靠近。小伙子對男人說,大哥,你多想想自己的親人,你這一死倒是省事兒了,他們可怎么辦?小伙子每勸一句雙腳也跟著往前蹭一步,秋風拉扯著他的制服,似乎是只無形的手,告訴他慢點兒慢點兒,不要離得太近。
男人木訥地說,我沒有媽媽了。小伙子說,沒有媽媽了也不能跳河呀!男人不回應小伙子的話,他回頭看了一眼人群,突然一躍而起,從欄桿上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