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荷香田園

第二十五章 徐嬸子弟弟

荷香田園 四葉荷 2181 2013-06-10 20:56:48

    黃氏本是打算說小山和小君的,但是想起趙氏的臉色就沒有說出口,倒是趙氏聽了黃氏這么一說,臉色和緩了很多,過了一會兒,又悠悠的開口道“既然是這樣的話,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做吧,小山那孩子也著實可憐,這么小就沒有爹了,以后若是.....,你們做二伯二娘的照顧些也是應(yīng)該的,晚上二牛回來讓他到我這兒來一趟?!?p>  趙氏本來是想說,如果小山的娘以后也有去處的話,小山就變成了沒爹沒娘的孩子,但是看到林荷在這里,也就沒有說出來。

  說完便走出去了,林荷覺得奶奶倒這里鬧一場不知道是為了什么,事情還是轉(zhuǎn)回了原點,但是說了叫自己的爹去一趟,看是又要編排娘的不是了吧。

  中午的時候林二牛回來了,今天在鎮(zhèn)上,腳不沾地的,也沒有請到先生,其實林荷開始也料想到可能是這樣的結(jié)果的,這個年代,像林家村這樣的地方怕是百年難得出一個讀書人的,就算是鎮(zhèn)上要稍微好點,但是先生也不是那么好請的。

  尤其是讀書人都是有傲氣的,一般都是不愿意去人家家里教學(xué)生的,去人家家里教等于是在別人家打工,總有點寄人籬下的意思,除非是官宦人家或者富貴之家,像一般的窮人家里都是讀不起書的,更別說是請先生回家了,所以像那些中了秀才的人,寧愿在族里的學(xué)堂教書,過清貧些的生活,也是不愿意寄人籬下的。

  想到這里,林荷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不是說隔壁徐嬸子有個弟弟是個秀才嗎,好像是中了秀才之后,又去過縣里進學(xué),考過幾次,但是屢屢失敗,現(xiàn)在正閑在家里,上次二狗子不是還說他舅舅教他認字的嗎,徐嬸子和他們家關(guān)系很好,加之也是知根知底,應(yīng)該是極好的。

  林荷想著,也跟林二牛提到了徐嬸子的弟弟,二牛拍了下大腿,站了起來,道“是啊,現(xiàn)成的就有一個,我怎么沒想起來呢,還是咱家閨女聰明,我這就跟徐嬸子說去?!?p>  說著拔腿就要走,黃氏叫住他說“你等等,從家里拿點東西過去?!?p>  黃氏走進屋里,二牛從街上買了些肉回來的,割一半放到籃子里,又拿了些白面,讓二牛拿去,林荷覺得這個娘還挺會來事的,知道求人辦事,這些禮是不可少的。

  其實林荷是想錯了,黃氏可沒有想是不是求人辦事要送禮,自己覺得以往自己家里窮的時候,徐嬸子經(jīng)常接濟他們家,現(xiàn)在家里好些了,也要把這些人情給還上。

  林二牛走去徐嬸子家里,小寶也屁顛屁顛的跟了過去,小寶經(jīng)常和二狗子一起玩,聽到爹說要去二狗子家,愣是要跟去。雖說是住在隔壁,但是還是有點距離的,小寶人矮腿也短,在路上看到好玩的東西又不肯走,也走了差不多一刻鐘的樣子到了徐嬸子家里,徐嬸子和李叔叔都在家,二狗子正在院里的矮墩上坐著,也是很無聊的樣子。

  李叔看著二牛來了,馬上站起來了,迎了過來說“二牛兄,今兒咋過來了呢?”

  林二牛把東西遞給徐嬸子,說“我家媳婦讓我拿來的。”

  徐嬸子也不客氣,笑著把東西接過來說“你看,我跟你媳婦可是好姐妹,你們還這么客氣干啥呢,我就不客氣,收下了啊,你和小寶中午在我家吃飯,我這就去做飯哈?!?p>  二狗子看著小寶來了,從矮墩上蹦起來了,“小寶,你最近干啥不來我家玩呢,二丫和三丫也不來了,我可是悶死了,娘天天要我在家里寫字,我都不喜歡呢?!?p>  小寶和二狗子兩個小不點,在那里小聲說,大聲笑的,也不知道嘀嘀咕咕的說些什么。

  二牛在這邊喊“徐嫂子,你別客氣了,我今兒來可是有個事情求你的,飯我不在你這里吃了,我家媳婦等著我回去的?!?p>  徐嬸子聽到二牛說是有事情求她,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走過來問他是怎么一回事,二牛把想請他弟弟來做先生的事情說了,以及給先生的束修各方面都說了一下。

  徐嬸子聽了,可高興壞了,說“每個月有四兩銀子的月錢,還包吃住,這可是個大好事呀,不過呢,我最近也沒有回娘家,我今下午就回去一趟,應(yīng)該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不過如果我弟弟來的話,就不住在你家了,吃的你也只要包中午一餐就可以了,我讓他住我家,我家有房子,畢竟也方便些?!?p>  林二牛聽了,確實是住在徐嬸子家方便些的,也答應(yīng)了。把所有的事情都說清楚了,林二牛也沒有在徐嬸子家吃飯,倒是小寶不知道和二狗子跑哪里去了,二牛也由的他,,徐嬸子說等下他們回來,吃過飯讓二狗子送小寶回去,二牛就一個人回去了。

  徐嬸子也是個性急的人,中午吃過飯,便一個人匆匆的往娘家趕了,一是這份月錢確實是不低的,自己弟弟自從不再進學(xué)之后,也天天是閑在家里的,農(nóng)活也不會做,在家也有點郁郁不得志,二是大寶那些孩子都是她看著長大的,性子也都是好的,二牛一家更是忠厚老實的人家,弟弟能到這里來教書,晚上還可以教二狗子認些字,是最好不過了。越想越覺得是個好事情。

  徐嬸子走到娘家,跟自己的爹娘和弟弟一說這個事情,家里人都是極高興的,尤其是弟弟更是覺得自己這么多年讀的書終于是有些作用了,多少月錢他倒不是最在乎的,左右是可以憑自己的能力養(yǎng)活自己就行,又可以發(fā)揮所長,又可以養(yǎng)活自己這不可不說是一舉兩得的。

  古時候的讀書人大多數(shù)都是有些迂腐的,他們讀了些書,都覺得自己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在家里農(nóng)活不愿意做,也不屑經(jīng)商,甚至骨子里是有點看不起經(jīng)商的,所以能做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這徐嬸子弟弟就是在家閑了很久,正愁著不知道做些什么呢。

  徐嬸子娘畢竟是婦道人家,自己家里雖說不上是什么富貴人家,但是自己的小兒子也一直是沒有做過農(nóng)活,嬌生慣養(yǎng)的養(yǎng)在家里的,如果自己的兒子說要去別的地方她是不會同意的,但是現(xiàn)在在自己女兒那里,又聽說了二牛一家都是極好的,也覺得是件好事。

  徐嬸子一家當天就幫他弟弟收拾好了東西,背著幾個大包袱來到了徐嬸子家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