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你(三)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來照半坡照半坡…”
五更雞鳴,許釉起了個大早,瞥見外面,“朦朧夜色弦月薄”。
腦中不由彈出,這兩句謠曲。
就不難聯(lián)想到:
一位長于抒情的女子,借山下,汩汩淌水的小河,來表達(dá)自己對意中人,的“思之切,念之深”;而照半坡的月亮,則從側(cè)面,含蓄的寫明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徹夜難眠時的情景。
頗有《關(guān)雎》中——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直白。
亦是《衛(wèi)風(fēng)》中——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的纏綿。
而今日,將要整理的民謠核心詞,恰為——相思,是巧合嗎?
思緒收還。
一番洗漱后,許釉,手法熟練地,給自己,煮了一碗簡單的清湯面。
蔥香陣陣,色澤湛亮。
一個通體晶瑩的,荷包蛋,靜靜地臥在碗底。
他拾起木箸,夾起一筷。
吹涼,淺嘗了一口,騰騰霧氣,蒙得眼前,有些濕潤。
入口微滑,咸淡相宜。
他取下,有些影響觀感的鏡框。
端起瓷白的碗,輕呷了一口面湯,倒是,和記憶中般鮮美。
又連撈了好幾筷,偌大的面碗,很快就見底了。幸而,他提早在鍋里,溫好了水,這樣就不必,再多費(fèi)時燒水了。
收拾好碗筷,許釉微微倚在窗前,看著漸明的天色。
若有所思……
《唐詩紀(jì)事》中載:“古有采詩官,命之曰風(fēng)人”。
可見采風(fēng)官一職,古來有之。
不過,“采風(fēng)官”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軒車使者”“逎人”“行人”等。
他們接受王命,手持木鐸,巡行天下,并用簡牘,記錄所見所聞,兼有上情下達(dá),和下情上達(dá)兩種職能。
而設(shè)置采風(fēng)官的目的,正是為了——“觀風(fēng)俗,知得失”。
天子要“學(xué)樂辯風(fēng)”,方可“不出牖戶,盡知天下”,以正為政之失。
他此行的使命,也與這個有關(guān)。
不過似乎要簡單一些,不必再像,先輩那樣訪遍神州大地。
也相對自由一些。
畢竟,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東邊兒,依稀翻出了魚肚白。
屋里也亮堂了些。
他收回思緒,挨著窗坐下。
從書架中,抽出一個,厚厚的紙皮本子,粗略的掃了一眼,之前的筆記。然后,翻到嶄新的一頁,提筆寫下“相思”二字。
是漂亮的林氏小楷。
兼具晉書的瀟灑飄逸,和唐書的工整嚴(yán)謹(jǐn)。
世人皆知:林公虎門銷煙之壯舉。
卻鮮有人知,其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亦不輸旁人。
悲哉嘆哉!
許釉長吁一口氣,將一首壯謠——《石榴青》傾墨灑下。
“唱山歌哎~
這邊唱來那邊和
山歌好比紅河水
哪怕灘險彎又多
彎又多”
……
這首,唱遍桂北境內(nèi)的民歌,曾是姑娘,送情郎上戰(zhàn)場的勵志歌。其字里行間,氤氳的相思之意,自是不在話下。
眼看一首民謠告罄。
許釉,握在手里的鋼筆,卻沒半點兒停歇的意思。
只見,他繼續(xù)動筆,于這首民謠旁,認(rèn)真注釋:
“隨著改革開放的穩(wěn)步推進(jìn),
人們將“紅河水”改為“春江水”,“哪怕”為“不怕”…
本首民謠的稱謂,也改成了,如今廣為人知的——
《山歌好比春江水》?!?p>
錦樨清
這幾天,加急把下下個月的稿,給趕了出來。如有批露之處,還望:各位書友不吝賜教。錦大大,在這里提前謝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