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建安五年

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龍旗到神醫(yī)至

建安五年 漁不笑 2096 2022-08-15 08:00:00

  飛鷹騎破開晨靄、突然殺到羅縣城下,邢道榮倉促領零陵兵馬上前迎敵,卻不料黃漢升老當益壯、遠超其所料,猝不及防之下,只數合便被打落馬下。在泥濘中尚未及起身,便已被兵卒按住,卸了披掛甲胄,綁縛手腳橫捆在鞍上。

  零陵余部見主將被擒、敵勢又盛,哪里還愿死戰(zhàn),皆四散而去,五千飛鷹隨即繼續(xù)挺進,一路兵鋒所指無人能擋,將從羅縣城內匆忙趕來的另外三家荊南兵馬全部擊潰。眾荊南軍將無力也無心抵擋,只能抱頭鼠竄、倉皇而逃。

  黃忠卻不肯就此放過,領飛鷹騎銜尾追擊,一路直殺到影珠山下,截斷敵軍退路后又反向沖殺,期間如砍瓜切菜自不必表。文聘也看準戰(zhàn)機,命城內守軍全線出擊,痛打落水狗,敵人毫無斗志,殺得那叫一個爽快,只有魏延所部在城外游擊,卻始終未見蹤影,讓文聘頗為不解。

  這場單方面的屠殺持續(xù)到午后方才停歇,期間荊南兵將降者如云、死傷無算。小侯爺張懌死在了亂軍之中,巴陵王郭則見機不妙,果斷束手乞降,其余大小軍將亦或亡或降,唯有桂陽雙壁陳應、鮑隆未見蹤跡,想來是另覓小徑而去。

  鮑隆乃謀害甘寧的主兇,得知被其逃脫,文聘大感不快,正欲再尋路徑追擊之際,卻見東向大云山下一彪馬軍迤邐而至,當先一員大將,青袍赤甲,鷹鼻狼目,正乃之前始終未曾露面的魏延魏文長是也。

  文聘心頭不悅,上前欲問其行蹤,卻見其身后馬上捆著兩名大漢,皆披頭散發(fā),著庶民短衣,定睛看去,正是不見蹤跡的桂陽雙壁陳應、鮑?。?p>  原來在大云山深處有條小道可穿行而過,而后走羅水便可直放長沙、桂陽。魏延常在山中行走,故熟知此路徑,見江陵飛鷹騎封鎖了影珠山南去之路,便猜測敵人會從大云山小道逃離,遂拍馬趕去設伏。獵戶出身的桂陽雙壁陳應、鮑隆亦知此路徑,尋了身農家衣裳后想要穿山而過,結果正好被魏延逮個正著,這才回轉羅縣。

  文聘大喜過望、連聲嘉許,又引其父魏和一齊去拜見飛鷹騎統領黃忠。魏家父子皆乃赳赳武夫,黃忠一見之下便大感投緣,相談甚歡。

  見魏延年少氣盛、器宇不凡,黃忠有心提攜,遂邀請入飛鷹騎效力,魏延哪會拒絕,當即納首便拜,黃忠忙上前扶起,收入帳下聽命。

  說話間探馬來報,汨水方向又有一支規(guī)模不小的隊伍迤邐而來,旌旗招展、人馬眾多,只是距離尚遠,看不清旗號。文聘正欲派人去探,黃忠卻已先開口,朗笑謂道:“定是少將軍到了,諸位速速隨我相迎!”

  眾人馭馬而行,不多時便已趕到近前,但見一桿云牙旗上青龍飛天、颯颯飄動,正是劉琦親自設計的帥旗——青龍飛天旗。

  旗下一員女將紅裙花甲、俏面含威,腰別一對蝴蝶雙刀,乃玄女衛(wèi)衛(wèi)長黃玉兒;另有一將面如枯木、短髯焦黃,遂身著甲胄,卻儒雅非常,正是平西中郎將、夷陵令李嚴是也。其余大小軍將十余人,皆馭馬行于青龍飛天旗下,可黃忠遍尋之下,卻偏偏不見少將軍劉琦身影。

  這時玉兒見了文聘,已是滿臉欣喜、主動上得前來。先是詢問戰(zhàn)況如何、可有受傷,文聘逐一據實道來。說到驚險之處,玉兒感同身受,連連咋舌。兩人平日里在江陵是一對冤家,動不動就斗氣,這會在外相見,卻越發(fā)親近了起來。

  黃忠好不容易插上話,著急問女兒:“少將軍何在?”

  玉兒轉身看向身后,努著嘴謂道:“他呀,正在那輛車上,和解都統請來的老醫(yī)師說著話呢?!?p>  順著玉兒的視線看去,這才注意到被大隊人馬所簇擁著的中軍深處,一輛樣式老舊的馬車正轆轆行來,仔細看去,揮著馬鞭的車夫赫然是去汨水畔為甘寧尋找醫(yī)師的影衛(wèi)都統解大蟲。

  只見解大蟲單手勒緊韁繩,馬車隨之緩緩停在眾人面前,粗布布簾開處,露出劉琦那如冠玉般溫潤清秀的面孔來。

  “末將參見少將軍!”

  大小軍將忙翻鞍下馬、列隊而立,齊聲揖拜,劉琦只微微頜首見禮,便語速極快謂道:“華神醫(yī)就在車上,咱們先去救甘興霸,其他事容后再說?!?p>  此話一出,文聘自知其意,遂親自將馬車引入羅縣縣城,途中所見皆殘垣斷壁,未及清理的遺體血跡到處都是,讓新來的黃玉兒和其余將校皆深深感受到了這座小城曾經歷過的血腥與殺戮。

  馬車最后駛抵的是城南一處相對完好的宅院,這里是為甘寧新尋的休憩之地,車尚未完全停穩(wěn),劉琦便已先跳下車,而后親自從車廂內扶出一名鶴發(fā)童顏的老叟來,這便是之前羅縣醫(yī)師曾提過的那位譙縣華姓醫(yī)師,其字元化,單名一個佗字,正乃神醫(yī)華佗是也。

  說起劉琦與華佗相遇,那還得從頭講起。

  八月二十三當日,夷陵兵馬在洞庭水軍的掩護之下,只用了半天功夫便拿下了巴陵,數千守軍大半投降,都尉王含只帶百余親兵,倉皇逃往雋邑。劉琦哪里肯放過他,令李嚴率夷陵兵馬銜尾追擊,當晚便將雋邑團團圍住,準備天亮后便大舉攻城。

  雋邑城小民寡,且守軍皆被王郭帶去攻打羅縣,只有百余名看守城門的縣卒,哪里經得住如狼似虎的夷陵兵攻打,王含和親隨們一合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翌日天尚未大亮,便赤身負荊、出城乞降。李嚴不敢擅斷,綁縛后送劉琦處置,劉琦有心收荊南人心,遂赦免其罪,留在帳下聽用,其感激涕零,主動提出幫忙收攏潰兵,倒是省了劉琦不少事。

  大軍隨即往南,但巴陵鑰守江湖,為荊南門戶,不可不留兵將駐防,且雋邑與巴陵相隔不過數十里,向來是糧秣輜重存放之處,亦為要害所在,故兩城實為一體,防務不可分割。

  主持此處防務之人,既要有膽有識,又得冷靜沉著,還須是絕對信得過的部下,絕不可隨意任命,故而其人選倒是讓劉琦頗費了一番考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