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不幸,皇綱失統(tǒng)。賊臣董卓,乘釁縱害。勾結羌胡,侵害中原,占據(jù)京師,禍亂天下。
以致京畿胡夷滿地,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帝都二百里無有人煙,使我大漢五千萬諸夏華族,人人有披發(fā)左衽,姓名倒置,社稷淪喪,宗族不存之危!
董賊殘忍暴虐,把持龍庭,要挾公卿,禍加至尊,虐流百姓,沐猴而冠,戲弄華夏,其倒行逆施,人神共憤!
今我等聚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jié),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侍旌笸粒孀谏耢`,實皆鑒之!”
周琛與袁紹二人站在壇上,高聲讀畢盟約,歃血為盟,壇下眾諸侯,人人皆義氣慷慨,涕泗橫流,激動滿懷!
周琛也暫時將與袁紹、袁術、孫堅、孔伷等人的私怨拋在一旁。
無論如何,至少宣讀盟約的這一刻,眾人心中都有對大汗、對諸夏華族的認同,人人不忍見羌胡禍害京畿百姓,不忍見董卓倒行逆施,禍亂天下!
盟約達成,周琛和袁紹刀劍相擊,收刀劍回鞘下壇,眾人重新入帳,周琛與袁紹同登帥位,眾人商量戰(zhàn)事安排。
周琛當先開口,看眼身旁的袁紹,才向所有諸侯道:“諸位,請聽周琛一言。今我等舉義兵,誅除暴亂,大軍聚齊,取勝在望,當眾志成城,同心同德,萬勿內生齷齪,相互算計!萬望諸位以大局為重,念及萬萬從軍男兒,莫使我諸夏華族男兒鮮血白流!”
“但請周盟主放心!”眾人聽周琛此話,也不僅心神振奮,齊聲響應,唯有袁紹立在周琛身旁,默不作聲。
周琛當下又高聲道:“如今琛與袁盟主共領諸位,擁兵五十二萬,分兵東西兩路,共討董賊。大軍開拔之前,我等需共商用兵方略,今周琛有一計,還請諸位一聽?!?p> 周琛說罷,不待眾人說話,繼續(xù)道:“如今董賊控制天子和朝廷,占據(jù)京畿三輔之地,東向以臨天下,殘暴不仁,百姓生恨,久必自毀。然,其擁兵二十萬,又有羌胡夷兵相助,雄兵在握,我等亦不可輕視!以琛之見,倘使袁盟主率領河內諸軍進逼孟津,分兵壺關;駐扎酸棗的諸位,若能兵進成皋,占領敖倉。琛再封鎖軒轅、大谷、伊闕三關,命人自南陽率軍進駐丹水、析縣,攻入武關,威脅三輔之地。
我等大軍,全部率軍高筑營壘,依據(jù)險地堅守不戰(zhàn),多布置疑兵,做出四處出擊形勢。董賊必定疲于應付,自生內亂。屆時一旦董賊露出破綻,我等再率大軍進擊。相信數(shù)戰(zhàn)便可誅滅董賊,殲滅洛陽地區(qū)羌胡大軍。澄清華夏,平定大漢。此便是周琛之計,諸位以為如何?”
“周盟主之計完備周全,虛實結合,動靜相宜,若能依照盟主計策進軍,操敢斷言,董賊數(shù)月可滅!”
曹操聽周琛之計,心下大喜,忙其身大聲應和。周琛此計與他不謀而合,正是誅滅董賊的完全之策。當下程昱等人也是出聲贊同,帳中多數(shù)諸侯也都認為周琛計策周全,點頭佩服。
袁紹見此,站在周琛身旁,也只好出聲響應。心下卻是暗暗氣惱,認為周琛名為獻策,卻是在提前搶功勞。再者,他們二人都是盟主,若依照周琛的計策,他這東路盟主,豈不是是受周琛西路盟主指揮和轄制的!
周琛不知袁紹心中已生齷齪,見眾人都響應,心中欣慰,忙向袁紹和眾諸侯道:“既然如此,東面戰(zhàn)事便有勞袁盟主和各位了!若各位在汜水關、虎牢關、壺關、河內、敖倉、成皋一線牽制住董賊大軍!琛必從東南三關,以及武關率大軍,強襲董卓后方,斷絕董卓西逃長安之路,使董賊首尾兩不能顧。到時,我等東西兩路大軍前后夾擊,董賊必然覆滅!”
“周盟主無需客氣!東西兩路大軍相互策應,也是本盟主的責任。”
袁紹當下忙客氣道,除了袁術、孫堅、孔伷數(shù)人,帳中其余諸侯也都跟著袁紹齊聲響應。
周琛見此,更感欣慰,心中盤算,將目光轉到公孫瓚身后的劉關張三兄弟,這才想起呂布之事,忙高聲道:“劉備、關羽、張飛,聽令!你三兄弟率本部兵馬,便留在袁盟主處,作為我東西兩路大軍聯(lián)絡之人!若袁盟主又何差遣也當尊令!”
劉備、關羽微微一愣,都是驚愕、張飛已經(jīng)大聲嚷嚷起來:“干什么留在此處,我三兄弟也要往西路抄董賊的后路!”
“此是軍中,再敢頂撞,必有重罰!”周琛自然不容張飛胡鬧,當下沉聲肅面,冷然道。
劉備和關羽見此,忙拉住張飛,上前道:“尊盟主之令!”心中卻是疑惑周琛為何將他三人留在此處。東西盟軍聯(lián)絡,只需幾名文士和數(shù)十匹通信快馬即可,留他們實在是大材小用!
劉備三人自然不知道,周琛是怕袁紹大軍無法應付呂布,讓他們三人留下相助。以免袁紹大敗,他沒抄襲成董卓后路,反讓呂布率軍抄襲了他的后路!
周琛當下又是一番安排,任陶謙為西路大軍副盟主,負責統(tǒng)籌運輸大軍糧草,并以自己部下董昭助陶謙,又以公孫瓚為先鋒,其他人等具有安排。隨即袁紹又開始安排,以曹操為副盟主,袁術總督糧草,孫堅為先鋒。
兩路大軍又在帳中商談,就如何策應,如何作戰(zhàn)溝通等問題,一一做出安排。雙方大軍這才誓師出征。
周琛率領二十萬大軍往軒轅關開去;袁紹則令先鋒孫堅率所部往汜水關而去,自己領大軍與各位諸侯往虎牢關而來。
………………
卻說董卓自從引羌胡大軍,進入京畿,逼退周琛,洛陽城內所有公卿人人懼怕,全部畏服董卓。董卓自此大權獨攬,自任為丞相,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對投靠他臣屬也全部升任高官。
董卓還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稱之為“搜牢”,又虐刑濫罰,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董卓又為黨人恢復名譽,起用士大夫,以籠絡人心;并廢除五銖錢,另外鑄造小錢,將洛陽及長安所有的銅人、鹿頭龍身銅像、雀頭鹿身蛇尾銅像、銅馬等都熔掉鑄錢,收刮錢財。以致京畿、三輔之地錢賤物貴,物價猛漲,每石谷價高達數(shù)萬錢。
除此之外,駐扎在洛陽城南的十四萬羌、胡大軍,每日率兵在洛陽縣、河南尹附近四處掃蕩村落,殺人放火,無所不作,致使洛陽周圍二百里內村莊空蕩,無有人煙,司隸百姓人人狠不能生啖董卓之肉,翹首企盼關東聯(lián)軍到來。
周琛發(fā)布“討董驅胡”檄文之后,天下諸侯紛紛前來會盟。董卓在洛陽擔心,遂以山東諸侯兵力雄厚,來勢洶洶,議論遷都長安,以暫避鋒芒。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反對,董卓罷黜二人官職,以太仆王允任司徒,以光祿勛趙謙為太尉。
城門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毖堅決勸諫,反對遷都,董卓大怒,加之董卓入主洛陽后,對伍瓊、周毖二人言聽計從,先后任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平張邈為陳留太守。而如今,董卓自己任免的這些地方大員,反過來都跟隨周琛、袁紹率兵反叛他。董卓心中惱怒之余,更是心中疑惑,認為伍瓊、周毖二人名為助他,實則勾結周琛、袁紹,故意害他,于是便結二人反對遷都,處死二人。隨后,又怕朝中士大夫反彈,遂任楊彪、黃琬為光祿大夫。
董卓掌握洛陽后,欲要奪取三輔之地兵馬,遂任命京兆尹蓋勛為議郎、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以奪二人兵嗎。
當時左將軍皇甫高統(tǒng)兵三萬屯扶風。蓋勛于是找皇甫嵩密謀除掉董卓。長史梁衍勸皇甫嵩:“董卓寇掠京邑,廢立從意,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及卓在雒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迎接至尊,奉令討逆,征兵群帥,令婿、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計大成,必可擒董賊也!”
皇甫嵩不聽梁衍勸告,要交出兵權,趕去赴任。這時周琛派來密使,以天子密詔令皇甫嵩率兵馬入長安,斷絕董卓后路。
皇甫嵩身負用兵奇才,然愚忠漢室,不識密詔真假,一時處于兩難之地,不知進退。再加之左將軍府司馬徐榮力勸,皇甫嵩遂只好統(tǒng)帥兵馬屯駐扶風,兩不相聽。
董卓因此只得左馮翊、長安尹,以及征西將軍陳倉屯軍,共計十萬,欲要遷都長安,當時西涼馬騰在涼州響應關東聯(lián)軍,又忌憚皇甫嵩為周琛岳父,如今屯兵扶風不聽詔令,以為皇甫嵩與周琛暗中勾結,遂只好暫停遷都事宜。只派司徒王允率領光祿大夫楊彪等臣屬往長安,負責修理宮殿,等待時機再行遷都,同時分兵河東牽制皇甫嵩。
卻說袁紹、周琛率大軍東西合進,數(shù)路齊發(fā),董卓在洛陽丞相府中,不由恐慌,忙召集眾將和群臣商議對策。
PS:補昨天一章,致歉。另外特別感謝“152300sy”的月票和評價票。以及“落花生兒”、“魔靈羽澤”的打賞。下章大戰(zhàn)開始,高潮到來。請期待,另外會適當加快更新。附QQ群:43054504,希望大家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