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懂懂學歷史

第十八章《懂懂學歷史》之郭子儀,安史之亂

懂懂學歷史 CX先生 6602 2022-02-16 20:32:45

  書接上回。

  繼續(xù)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那個贊美愛情的《長恨歌》,主角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原本不是公公和兒媳嗎?

  他說,是的。

  我問,搶兒子的媳婦,兒子不生氣嗎?

  他問,敢生氣嗎?

  我問,硬搶?

  他說,那肯定不行,還是要在意吃相的。搞了個三部曲:第一步讓楊貴妃出家,理由是貴妃對已故太后有孝心,自愿去當女道士,道號太真;第二步給兒子重新找個媳婦;第三步,來吧寶貝,讓楊玉環(huán)還俗。

  我問,當時李隆基多大了?

  他說,六十一了。李隆基若是不遇上楊貴妃,然后在六十來歲死掉,絕對能進入千古一帝行列,只可惜,人無完人。蕭衍與李隆基都是晚節(jié)不保,也可以說死晚了。為什么有老糊涂一說?老了,精力、頭腦都跟不上了,就容易犯糊涂。

  我問,六十歲還能行不?

  他說,那個年代的六十歲,差不多是今天的楊振寧,只能摟摟抱抱了,但是也夠嗆能抱動的。楊貴妃很胖,又能歌善舞,是音樂家+舞蹈家,差不多是韓紅+楊麗萍的合體。

  我問,楊貴妃為什么不學武則天?

  他說,沒有武則天那個天賦。但是她找了個代理人,堂哥楊國忠,一口氣干到了宰相。這有多離譜呢?相當于你在村里干村長的哥哥突然被召到美國去任職了,沒幾年,當上了國務卿。

  我說,看來李隆基真是老糊涂了。

  他說,人年齡大了以后,喜歡找沒本事的小人物當代理人,因為這類人沒有真本事,成不了大氣候,還可以被自己遙控指揮。李隆基放楊國忠這條野生鯰魚進朝,應該也是為了牽制李林甫專權(quán)。但是呢,小人物有點像癌細胞,一旦長大就不可控了。李隆基同期寵愛了三個人,楊貴妃、楊國忠、安祿山。這里面最卑微的是安祿山,胡人,窮屌絲出身,進朝先磕頭,皇上,我就是您的一條狗。

  我說,我看《長恨歌》舞劇里,李隆基、楊貴妃、安祿山三人在高興地跳舞。

  他說,李隆基對安祿山是不設防的,感覺他是個窮孩子,沒有家族背景,沒有謀反的先決條件。而且安祿山不要臉的技能絕對一流,他比楊貴妃大十六歲,拜了楊貴妃當干媽,倆人關(guān)系好得不得了。這等于安祿山有了兩張皇宮的門禁卡,李隆基給了一張,楊貴妃給了一張。

  我問,安祿山睡楊貴妃沒?

  他說,野史里睡了,說他也可以自由出入華清池。

  我說,看舞劇里,安祿山抱著楊貴妃單獨跳了好久。

  他說,安祿山應該沒有那么矯健,他是個大胖子,三百多斤,糖尿病患者。

  我問,他還當過節(jié)度使,這是個什么官?

  他說,唐朝中期調(diào)整了邊疆策略,由攻改為了守,節(jié)度使就是駐守邊疆的軍事主管。安祿山這個大孝子越來越受寵,手里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沒幾年,他已經(jīng)是平盧、范陽以及河東三鎮(zhèn)的節(jié)度使。簡單說就是石家莊以北、太原以東,全是他的地盤,差不多是中國地圖的雞頭、雞脖子還要帶兩塊雞胸肉。

  我說,李隆基沒想過安祿山會造反。

  他說,低估了他,真把他定義成了李家的一條忠心耿耿的狗。而安祿山呢?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對大唐底細掌握的一清二楚,他知道整個長安防不住自己了,自然而然就反了。自己手握兵權(quán)能當皇帝了,憑什么給人當狗?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李隆基不該讓安祿山走近自己的生活,因為權(quán)威是需要距離感來營造的,近了會暴露自己的弱點,丟掉神化光環(huán)。當安祿山真的走近時,發(fā)現(xiàn)皇帝不過如此,什么天子?普普通通一個人而已。

  我問,安史之亂的史是誰?

  他說,史思明。

  我說,我做微信群的經(jīng)驗是,只要給一個人高曝光度、高活躍度,他最終一定會收割群里的人,甚至跟群主公開叫板。我在想,這是不是也有點類似安史之亂?群主是李隆基,安祿山在群里很活躍,漸漸有了叫板的實力。

  他說,當皇帝也好,當群主也罷,都要絕對集權(quán)。曝光度、影響力,都屬于權(quán)力的范疇,不要輕易讓人借助我們的平臺獲得信任背書,不能任由一個人壯大?;实廴绾伪苊馕沼斜鴻?quán)的人勢力過強呢?定期調(diào)換節(jié)度使,去年你守東北,今年讓你守云南,不讓你長期盤踞在一個勢力范圍。

  我問,為什么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

  他說,農(nóng)耕社會,人口是關(guān)鍵,人口數(shù)量代表著生產(chǎn)力。安史之亂八年,唐朝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大約是三千六百萬。聽著不多吧?但是差不多相當于當時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換算到二十世紀差不多四億人口,而二戰(zhàn)死亡人數(shù)是五千五百萬。安史之亂可以稱得上人類戰(zhàn)爭史上死亡規(guī)模第一的戰(zhàn)爭期。

  我問,為什么又很容易平定了呢?

  他說,因為屬于偶發(fā)性,是地方軍閥對中央的政變,不是民不聊生農(nóng)民起義之類的,基本盤是穩(wěn)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安祿山和史思明領導根基都不牢,內(nèi)部矛盾也不斷,倆人都是內(nèi)亂而死,都是被兒子殺的。

  我問,安祿山發(fā)生叛變,與他有血脈關(guān)系的唐朝官員會不會被株連?

  他說,肯定會。安祿山有個堂哥叫安思順,原先是朔方節(jié)度使,安史之亂后他被調(diào)任長安當兵部尚書,其實就是朝廷剝奪了他的軍權(quán),怕他也叛變。實際上,他是忠誠于大唐的,安祿山讓他反他沒響應。不過他最終也沒吃到好果子,被安了個通敵罪給咔嚓了。在政治問題上,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給你定性為對立面,一定會被肅清的。

  我問,大唐打不過他們,會不會學西晉,找外族借兵?

  他說,找回紇借過兵,差點又成了董卓進京,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一生的污點就是提議回紇借兵。

  我問,安史之亂是郭子儀平定的嗎?

  他說,論當時的軍功,我認為李光弼是核心,李光弼打了全程,郭子儀打了一半。當然在處理后續(xù)問題上,李光弼明顯不如郭子儀更智慧,從而有了不同的歷史評價。應該說安史之亂成就了郭子儀。當時郭子儀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老頭了,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我問,郭子儀身上有哪些標簽?

  他說,平定安史之亂、大器晚成、壽終正寢。歷史上,功高蓋主的將領很多,但是能壽終正寢的不多,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南懷瑾稱郭子儀為“歷史上‘福祿壽考’俱全的第一人”。

  我問,郭子儀壽終正寢的秘訣是什么?

  他說,謹慎,低調(diào)。簡單一點理解,就是當了領導后依然住廉租房,家里也不請保姆,一家人上下班都坐公交車,吃住都很樸素,不惹同僚恨。在封建官場上,最危險的敵人就是身邊同僚,羨慕你就會嫉妒你,嫉妒你就會恨你,羨慕嫉妒恨這五個字是非常準確的。如何才能保護好自己?就是避免別人羨慕自己,時刻照鏡子:我身上有沒有值得別人羨慕的點?若有?抓緊改!還有一點,越是小人,越不能得罪,反而要積極尊敬。這也是郭子儀心中的一條戒律!

  我問,郭子儀是怎么當上官的?

  他說,得益于武則天??婆e制到武則天時代版本又升級了,武則天推出了武舉這個概念,郭子儀就是武舉人出身。

  我問,唐朝那么多詩人,有沒有寫安史之亂的?

  他說,太多了。最著名的就是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我問,安史之亂后,唐朝很快就滅亡了?

  他說,沒有。李隆基是唐朝拋物線的頂端,唐朝一共二百八十九年的歷史,到安史之亂結(jié)束才過了一百四十五年,安史之亂正好發(fā)生在唐朝中段。此后唐朝開始走下坡路,皇帝就跟跑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再也沒有像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在任時長時間的天下太平。郭子儀是七朝元老,從側(cè)面反映什么問題?皇帝換的太頻繁了。

  我問,唐朝一共多少個皇帝?

  他說,二十一個,其中安史之亂后有十四個,這十四個皇帝都沒留下傳世業(yè)績,只能說他們的前輩光芒太耀眼了,使他們黯然失色。換個角度講,在被稱為盛世的唐朝,那么多皇帝都被一筆帶過了,更別說普通人,在歷史長河中連個漣漪都不會留下的。為什么有些皇帝上任后,一定要干點大事?也是希望能在歷史中添上一筆。

  我問,什么樣的大事可以添上一筆?

  他說,兩個點:要么,擴展或收復了疆域;要么,留下了自己的理論系統(tǒng)。若是兩者均不沾邊,那么歷史存在感極低。

  我問,楊貴妃留下了什么?

  他說,西安旅游啊。

  我問,楊貴妃、李隆基真有那么恩愛嗎?

  他說,愛不愛,不全憑文人一支筆嗎?白居易的《長恨歌》你當言情小說看就行了,時間、地點、人物是真的,至于故事情節(jié)?都要打個問號。古代皇帝長期寵愛一位妃子的概率極低,因為美色對他而言屬于過剩資源。《長恨歌》之所以流傳千古只是因為它是歌頌愛情的,而老百姓又最向往這種生離死別級的愛情,特別是帝王的愛情,尤其是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打動了多少愛人的心。老百姓向往的愛情是專一的,實際上呢,楊貴妃可能是一對一,但李隆基肯定是一對N。

  我問,安史之亂算不算也成就了白居易呢?

  他說,也算,畢竟為他提供了寫作素材。

  我問,白居易見過楊貴妃嗎?

  他說,楊貴妃死了十多年白居易才出生,他創(chuàng)作《長恨歌》主要是通過民間傳說以及藝術(shù)想象。

  我問,你怎么看《長恨歌》?

  他說,在我看來,寫《長恨歌》的白居易就是瓊瑤。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