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覆唐

第二十三章 朝爭

覆唐 濟源張氏 3547 2009-04-08 05:01:56

    果然,陸象先話音不過才剛一著地,位于韋后身前的那名宮人不待韋后有何指示,竟是手捧黃帛,上前兩步,尖銳的嗓音直斥大殿:“大膽!須知你是在跟誰講話!太極殿中豈容你如此放肆?”

  望著那手捧黃帛怒喝自己的宮人,陸象先面帶不憤之色,他已早過年輕氣壯之年,先前那番言語在脫口后便已然后悔不及,但當他想起初入官場為官之時,一向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那位大人逝世前所對他的囑托,那番話,他也是不能不問.想起那位大人,再看向此時正是面色陰沉至極盯著自己的那名宮人,陸象先沖動之下,又要開口.

  但,韋后卻擺了擺手,對她面前那宮人道:“算了阿奴,陸長吏是一心為國,他如此失態(tài)也是為皇上突然駕崩而失了心智.”在此當時節(jié),韋后并不想額外生枝,殿中數(shù)百朝臣,雖說有半數(shù)以上均惟她命是從,但畢竟還有少數(shù)各地回京述職的官員,她并不想因為一個陸象先而引起這些官員的反彈.

  喚作阿奴的宮人在韋后言罷,方冷哼了一聲,又退了一步.不再言語.

  韋后輕輕咳了一聲,透過簾子看著那陸象先,她心知陸象先的話并不是他一個人的話,殿中怕是有大多官員都有著和他一般的疑惑.不過,只有陸象先問了出來罷了.看來,這解釋是必須要給一個了.

  思量已定,韋后便對著殿中百官,開口道:“皇上昨夜突發(fā)疾病,宮內御醫(yī)均束手無策,于丑時三刻不治駕崩……”說著,說著,韋后的話語中已經帶著些哽咽.阿奴忙在一旁輕聲勸慰韋后,韋后輕拭了拭眼角,徑自又道:“宣胡御醫(yī)入殿.”

  胡御醫(yī)乃是宮內御醫(yī)領事之人.韋后宣他進殿自然是為了給百官一個交代一個解釋,可其實不僅韋后知道,阿奴知道,便是這殿中大多數(shù)人也都知道,胡御醫(yī)原本便是韋后的人.

  胡御醫(yī)入殿,跪于大殿過道中央,垂頭將韋后先前對他所言在這殿中百官前又重復了一遍,重復罷,他也不敢起身,連連對著韋后磕頭不已,直道自己無能不能救治皇上,罪不可恕.

  韋后嘆了口氣,哽咽道:“胡御醫(yī)請起,皇上突發(fā)疾病與你等無關,此乃天命,并非我等所能改變.”

  胡御醫(yī)唯唯諾諾,起身卻仍不敢抬頭,在韋后揮手示意之下,忙不迭退出這太極殿.

  韋后和胡御醫(yī)的一唱一合,這殿中眾人大都了然于胸,只是所有人都是眼觀鼻,鼻觀心,好似都是相信了他二人之話.并未再有一人敢開口再次質問韋后.便連那揚州長吏陸象先也是如此.

  前些時日,那許州司馬燕欽融的血,還彌漫在這太極殿中.

  仍舊跪在地上的薛崇簡看著那胡御身彎腰退出了太極殿,心中大惱,他如何不知這出戲本就是韋氏一手在作.憤怒之下,薛崇簡竟是面帶微笑,不顧身旁還跪著的許多人,徑自捅了捅身旁的李隆基:“如何?這出戲可是無趣?”

  李隆基大駭,狠瞪了薛崇簡一眼,輕聲喝道:“休得胡言!”

  似是也意識到此地并非作如此言論之場所,薛崇簡聳了聳肩,口唇喃喃自語,卻終究沒再開口說話.

  待胡御醫(yī)退出大殿之后,喚作阿奴的那宮人得韋后示意,走至百官正前,那把椅子之前,打開黃帛,輕咳兩聲,眼角余光向殿中眾大臣掃了一眼,這才念道:“溫王重茂,天資聰穎,才智不凡,且宅心仁厚,可為東宮之主.”念罷,阿奴收起黃帛,又高聲唱道:“皇上逾命,溫王為太子,則即時可為大唐之主!”

  這一聲唱罷,想是殿中百官大都料到了這般結果,除非殿中的竊竊私語,并無一人出聲有異.

  一切,便都如事先計劃好的那般,也都似韋后那不知想了多久的場面在進行著,十六歲的少年李重茂在眾宮人的簇擁之下,身著大黃龍袍,從殿后走至殿前,在阿奴的扶持之下,安身坐于那椅子之上.只是,這新即位的皇帝似是有些不安,面色發(fā)白,口齒僵硬,只是不停的看向韋后.

  韋后心中隱隱氣惱,暗道這孩子怎的還是如此不爭氣?先前已然為他講過千百遍在此刻該說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但此時他竟是一動無動,手足無措?這般想著,韋后卻未曾想起,若非重茂無能,她怎會立他為帝?

  向阿奴使了個眼色,阿奴會意,忙走至相王身前,高聲唱道:“相王即位,改元唐隆.大赦天下,百官朝拜.”

  隨著阿奴唱喝,朝中百官俱都不再言語,再阿奴話畢,以宗楚客等人為首,率先對著新晉皇帝拜服叩首:“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人唱,有人拜服,自然其余諸人也都知大勢已定,再無任何變動可能,雖是心中仍疑惑不已,但都拜服,口稱萬歲.

  韋后眼角輕跳,心中大喜.如此局面,如此順利,便連韋后也再沒有了心思去想些別的.

  在百官拜喝完,新皇帝這才像是稍稍安穩(wěn)了些,努力笑了笑,只是笑的極為牽強:“平身罷.”

  在百官紛紛起身之時,薛崇簡隨著百官起身,眼睛卻是放在那新晉帝王李重茂身上,那李重茂薛崇簡先前也只是聽聞過,卻不曾見過.此時在他登基之時,方知這相王,實是孱弱.不屑之意,在不覺間已然掛在了薛崇簡嘴角.薛崇簡不屑,李隆基卻是在見到這新皇帝后,深凝的眉頭鎖的更緊,看著那面色發(fā)白的皇帝,李隆基心知,李唐江山,他是撐不起來的.如是想著,卻不由的輕嘆了口氣.

  在薛崇簡和李隆基的不屑與隱憂之間,新皇帝按照韋后事前說好那般,一項一項的頒布著新的朝令,每說一項,朝下百官總是口呼萬歲英明,這讓他漸漸放松了許多,也不再那樣的恐懼面前的許多人.說話間,也流利了許多.

  頒布完了新朝令,新皇帝卻似是忘了下面該說些什么,稍顯疑惑的看了韋后一眼.但換來的卻是韋后滿是呵責的眼神,新皇帝有些委屈,他不知道自己的母后為何看起來這般的小心翼翼,她難道看不出來無論自己說什么,臺下百官總是不敢反駁的嗎?

  韋后無奈,只得又喚阿奴,阿奴會意,在百官之前,輕輕靠近新皇帝,低聲說著如此如此.

  松開了皺著的眉頭,新皇帝顯得有些開心,大聲道:“自今日,母后韋氏為皇太后,垂簾攝政.”看著臺下百官仍是口呼萬歲英明,并無異議,新皇帝又道:“著兵部尚書宗楚客,晉同平章事,入內閣,議朝政.刑部尚書裴談,晉同平章事,入內閣,議朝政.工部尚書張希,晉同平章事,入內閣,議朝政.眾卿可有異議?“

  一口氣任命了三個宰相,這乃大唐立國至今均未曾所有之景象.一時,殿中百官議論紛紛,再無人口呼萬歲英明,似是都忘了這位新皇帝,交頭結耳,紛紛猜測著韋后的意思.

  看著殿中亂哄哄的一片,新皇帝有些著急了,他不明白為什么這次臺下的眾人沒有再口呼萬歲英明,稍顯緊張的他只得將眼中再次投在了韋后身上.但韋后,似是全然不知,只是在注意著臺下百官的舉動.

  薛崇簡和李隆基對望了眼,他們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驚,并不是震驚韋后此般的舉動,只是驚于他們二人前來早朝前那少年所言.

  他們二人甚至還清楚的記得那少年一言一語:“尊韋后為皇太后,臨朝攝政,晉宗楚客,裴談,張希三人為宰相.先前韋后應公主殿下由相王輔政一言,韋后必不會再提.”

  回想起那少年微含猶豫卻又字字堅決的神情,薛崇簡和李隆基二人再不敢對那少年有任何輕視之意.

  薛崇簡看著李隆基,以眼色相詢接下來該如何.李隆基會意,卻未曾開口,只是將眼睛放在了他們二人身前幾排的那一眾年紀稍長,身著繡龍錦袍之人.

  那些人,都是先皇的兄弟,也就是真正手握實權的王爺們.而此時的李隆基卻只是看著其中一頭發(fā)烏黑,面色紅潤的王爺.那是他的父王.看著父王如老僧入定般鎮(zhèn)定,李隆基有些著急,由父王輔政這是姑姑很早便提醒過他的,而李隆基雖是有些不明姑姑此意,但他知道,這是一次機會,若是抓住了,李唐江山很可能在他手上發(fā)生變化.他沒有想過去做皇帝,去搶那把椅子,但他是臨淄王,他知道手中握有權勢之時,是可以改變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所以,他渴望權勢.

  相王李旦,在新皇帝做如此宣布之后,并無任何舉動,任何便連表情也是一絲的變動也沒有,他做過皇帝,后來被廢,但卻保全了一門安寧.他也曾被放逐出京,發(fā)配邊疆,但他現(xiàn)在還活著,并且活的很好.所以很多事情,他看似軟弱,其實不然.在李旦看來,很多事情,很多時候,爭,其實是不爭,不爭,其實便是在爭.只是可惜,這個道理,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不懂,他的兒子隆基不懂.

  朝臣百官仍是議論紛紛,韋后終于開口,輕咳一聲,在眾人安靜下來之后,呵責道:“太極殿中豈是市井菜市?如此這般可還有半分規(guī)矩?有異者,當誠奏皇上,私下相議是何道理?”

  韋后話畢,百官仍是偶有私語,但畢竟有一人出列,位于殿中央,對新皇帝微微恭身,道:“臣有異議.”

  (收藏,推薦.謝謝.支持新人沖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