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史話之上古傳說

第三章 新式居所Ⅱ

史話之上古傳說 侯俊明 2305 2016-08-21 19:56:03

  伏羲和女媧登陸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宿問題。

  在此之前,原始社會的人們通常喜歡住在洞穴之中,而且最佳居住地就是向陽的石灰?guī)r洞穴。但是目前他們剛剛逃難出來,想在一時半會之內尋找到如此上佳的居住地,顯然不太現實。但在那個時代牲畜比人多,如果沒有住地,一旦遇到野獸偷襲勢必損失殘重。現在不同于受困在孤島時,沒有野獸侵襲。現在如果找不到住處,野獸將會比洪水、瘟疫還要可怕。

  尋找了一天之后,伏羲他們并沒有找到合適的居所。到了晚上,為了躲避野獸,只好再次退到木筏上,漂浮在湖水上過夜。

  第二天清晨,女媧來到伏羲跟前,問:“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如果老是呆在木筏上,恐怕不是長久之計。更重要的是,現在湖水漸漸退卻,每次穿越泥澤,登上木筏無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居住之事,必須要盡快解決,否則還沒等到被野獸吃掉,我們也會被寒風與泥澤給吞掉?!?p>  伏羲長嘆一聲說道:“你說得這些,我何曾不懂。適合居住的洞穴可遇而不可求,那是說找就能找得到的。”

  的確,要想找到可以供人居住的的洞穴,先不說向不向陽,是否是干燥的石灰?guī)r洞穴,就是打到一個擁有足夠空間的洞穴,也絕非是件易事。這完全是憑運氣,運氣好的話,說不定下一刻就能找到,如果運氣不好的話,恐怕一年半載也休想找到。

  女媧沉思片刻之后,問道:“如果找不到,我們可不可以自己造出一個?”女媧此話一出,不等伏羲回答,自己就覺得太過離譜。對于他們那個時代,想要利用手中的石器,從大山中鑿出一個洞穴無異于癡人說夢。

  但伏羲聽到到女媧的話后,卻是眼前一亮,似乎突然明悟了什么似的,嘴中不停喃喃自語:“造出一個,造出一個。”

  如果女媧與伏羲剛剛認識的時候,見他如此,一定以為他魔怔了。但是他們已經相處日久,知道伏羲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才會陷入這種忘我的的狀態(tài)。

  的確如此,女媧一語“造出一個”,也許對于她而言只是隨口一說,但對于伏羲而言卻像是個晴天霹靂。

  伏羲腦中靈光乍現,他開始想象起人類的居所“洞穴”。想要在山體中開鑿出一個洞穴,對于當時的人類無疑就是天方夜譚。

  他又想到了魚的居所“河水”,顯然對于人類也是不可能的。

  鳥的居所“鳥巢”,這個雖然可以,但是在大樹建造巢穴,一來工程浩大,另外一棵大樹所能承受的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對于眼前的嚴峻形式,可以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鼠的居所“鼠洞”,貌似和人類的居所一樣,根本無法實現。

  豬的居所?牛的居所?狼的居所?……

  伏羲一連想了十幾種動物的居所,但似乎都有其限止。要么太過困難,無法實現?要么耗時太久,無法解決眼前問題。

  這天伏羲女媧再次相遇,他把心中的各種想法告訴了女媧。女媧聽后也是一臉愁容。沉思半響之后,這才試探著說道:“既然一種動物的巢穴無法在短期之內實現,那我們何不結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巢穴呢?”

  伏羲一想不錯,既然各種動物的居所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短處,又有這樣或那樣的長處,那我們?yōu)槭裁床痪C合各方面的長處,避免各方面的短處呢?

  現在最為省力的居所就是鳥巢。遠古人類自小與野獸為伴。尤其是伏羲這個喜歡思考的智者,更是對于各種動物的筑巢壘穴的方式了如指掌。于是他學著鳥兒搭巢的方式在地上開始搭建起“人巢”。

  不過他第一次建造出的人巢十分簡單,就是在地面上用三根木棒搭起個架子,然后鋪上破氈子和雜草,這樣就出現了人巢的雛形。沒想到搭建好之后,雖然簡陋卻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就是遮風擋雨。這個看似簡單的一步,卻為伏羲和女媧兩族贏得了生機。因為從此他們不必再返回到木筏上,躲避野獸了。

  他們很快找到了一片開闊地,在上面搭建了大量的人巢。每到夜晚降臨之時,他們還在自己的營地周圍生起篝火抵御野獸,同時也為自己取曖。

  可是時間一點點過去,雷澤的氣溫開始由高溫的夏季,慢慢進入到秋末。氣溫開始變得越來越低。先前破氈棚,即使在外面生有篝火,顯然也是無法滿足取暖的需要。

  面對新的問題,伏羲再次想到了鳥巢,鳥兒可以在巢中孵化小鳥,顯然鳥巢一定很溫暖。于是他開始按照鳥巢的樣式改建人巢,他慢慢嘗試著將泥和雜草取代破氈子。

  但要想取得成功談何容易,他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但在女媧和族人的支持下,他卻每每失敗之后,又會再次嘗試。不知經歷多少次失敗之后,伏羲終于研制成出,用泥土和雜草搭建而成的人巢。這樣的人巢遠比以往的破氈棚要好的多。它不僅比以往溫暖了許多,而且還可以遮風擋雨,最為重要的是,人巢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強,對于野獸的抵御能力也增強了許多。

  取得如此成績,對于族人來說已經相當滿足,但對于伏羲卻仍是不知足,他要將火種移到人巢之中,就像在之前的洞穴中生活一樣,可是這樣的想法無疑太過瘋狂。如果將篝火移到人巢中,那樣就會將泥草結構的人巢直接引燃。即使有所差別,也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伏羲說出這一想法,卻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得到大多數族人的支持,唯一支持他的就只有一個人,那便是女媧。

  伏羲于是再次開始了他的實驗。再引燃了幾次人巢之后,伏羲終于發(fā)現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火堆距離人巢的高度。只要篝火的火苗距離人巢的頂部的高度足夠,相信將篝火移入人巢,同時還不引燃人巢不是沒有可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伏羲想到了田鼠的居所——地洞。他開始在人巢中挖掘地洞。當然這樣的地洞卻不像田鼠洞那樣,就像人巢不像鳥巢一樣。伏羲只是在人巢中挖出一個小坑,讓篝火在這個小坑中燃燒。

  經過十余次實驗之后,伏羲終于找到了適合篝火與巢頂的安全高度。于是篝火終于移入到了人巢。

  可是人巢中的篝火,由于在小坑中燃燒,人們直接感受到的溫暖自然要大打折扣。于是人們漸漸開始擴大小坑的面積,直到擴大到人巢的邊緣,這才停止了擴大。今天的人們管這樣的人巢叫做半地穴式房子。有了如此人巢之后,人們再也不用尋找洞穴,從此伏羲女媧族就開始了在這里繁衍生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