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開局被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開局被劉備三顧茅廬

我從不打野 著

  • 歷史

    類型
  • 2022-01-18上架
  • 34013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jìn)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一章 劉玄德三顧茅廬

  微風(fēng)輕拂,竹影搖曳。

  一派清淺的秋聲中,秋蟲低吟淺唱,繚繞入耳,妙音不絕。

  倦怠的庭花初眠,馥郁芬芳,淡淡襲人。

  裊裊的秋霧已經(jīng)漸起,清潤而靈動,舒卷間,早已悄然彌漫一方庭院。

  微風(fēng)吹過處,陣陣秋菊花香,穿過玲瓏的花廳,飛檐的涼亭,流水的小橋,讓人聞之忘魂。

  遠(yuǎn)遠(yuǎn)傳來的縷縷琴聲,一種琴韻令人回腸蕩氣,那琴聲如訴,如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濤,幽然谷應(yīng)。

  此時有三人牽馬行在這山間小道,而這三人,外型各異,其居中者身高七尺有余,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只是兩只耳朵稍大,雙臂也較常人稍長一些,此人手中牽馬,腰間跨著寶劍,乍看起來,顯得格外英武。

  在其左邊一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腰間亦掛寶劍,顯得威風(fēng)凜凜。

  至于右邊一人,則是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長著一張黑臉,而臉上那兩只眼睛看起人來,顯得不怒自威。

  此三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的平原相劉備,以及其結(jié)義兄弟關(guān)羽、張飛二人。

  “二弟、三弟,快聽這琴音,定是伯禮先生已經(jīng)歸返,我等當(dāng)速速前去拜會才是?!边@時劉備聽得琴音,連忙開口,接著轉(zhuǎn)身又對身旁關(guān)羽、張飛繼續(xù)叮囑:“記住,待會見了伯禮先生,萬萬不可失禮?!?p>  關(guān)羽并未回話,張飛卻是開口:“知道,知道,俺張翼德最是明禮,二哥你說是不是?!?p>  “是,是,這全天下的道理,都在你的丈八蛇矛上?!边@時關(guān)羽笑著應(yīng)聲。

  雖然關(guān)羽語氣看似敷衍,但三人聞后,俱是臉露笑容,顯得格外兄弟情深。

  至于劉備剛剛所言的伯禮先生,名叫陸詢,是這青州平原當(dāng)?shù)厝?,只是三年前,曾遠(yuǎn)行北海,拜大儒鄭玄為師,如今已行冠禮,其師鄭玄為其取表字伯禮,乃是喻言禮明教之意。

  而陸詢于北海求學(xué)時,其師鄭玄曾言:陸伯禮,國之大才,其人,必為國器。

  因此,陸詢之名,在這青州之地,名傳甚廣。

  只是世人不知,這陸詢乃是天外來客,本是一千多年后的歷史研究生,只因突發(fā)意外,穿越到了這漢末亂世,如今在這亂世之中,他已茍活了三載。

  而劉備正是聞得陸詢之名,先后拜訪了陸詢兩次,而今日已是第三次。

  三人將馬匹拴在了林中,徒步朝著陸詢的隱居之所奔去。

  三人奔走片刻,眼前便出現(xiàn)一座茅廬,而那茅廬之外,有一青年正坐于席上,輕撫琴弦。

  劉備見此,領(lǐng)著關(guān)羽、張飛急忙上前,近前一看,只見這彈琴之人身近八尺,面如冠玉,身披鶴氅,儀容秀麗,貌比宋玉,一眼望去,便知此人非是凡俗。

  這時有一陣山風(fēng)吹來,將那彈琴之人長發(fā)吹起,劉備看著眼前一派幽雅悠揚(yáng)的大好風(fēng)景,頓時覺得心曠神怡,讓人留戀忘返。

  劉備并未上前打擾,直至陸詢琴聲撫畢,才上前拱手行禮:“在下平原相劉備,攜兩位兄弟關(guān)羽、張飛見過伯禮先生。”

  陸詢只是看了三人一眼,從這三人異于常人的長相中,瞬間知曉來人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桃園兄弟。

  “慚愧,三位將軍兩次前來,詢都未曾如面,今日前來,詢又未曾遠(yuǎn)迎,還請三位將軍恕罪?!标懺冓s緊起身,朝著劉備三人躬身一禮。

  關(guān)羽、張飛未向歷史上對諸葛亮那般言語來對待陸詢,畢竟這第三次,陸詢未像諸葛亮那般臥榻假酣,且今日禮儀做的十足。

  而劉備趕緊將陸詢扶起:“今日若是不能見得先生,恐怕要待來年才能再與先生會面,如今天可憐見,終于讓備能得見先生,備心足矣?!?p>  “多謝將軍如此待詢,不過在這屋外說話多有不便,雖然寒舍簡陋,但還請三位隨詢?nèi)胛菀粩?。”陸詢說完,又朝著身旁的書童喊道:“陸成,快去烹茶。”

  陸詢可不像諸葛亮,將關(guān)羽、張飛遣于屋外,而是將這二人同樣請入了屋內(nèi)。

  如今自己欲投劉備,須要讓他們知曉,自己之才,好讓這二人日后心服口服。

  待幾人進(jìn)屋坐定后,書童已將香茗送上。

  陸詢與劉備三人同飲一口,便開口問道:“將軍相訪,當(dāng)有要事,詢愿聞將軍其志?!?p>  劉備緩緩放下茶杯,口中唉聲一嘆:“自董卓篡逆以來,奸賊四起,天下大亂,綱常淪喪,蒼生蒙難,我每日凌晨眺望南天,心痛如絞;

  備身為漢皇后裔,當(dāng)為漢室扶乾坤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只可嘆,備德薄智短,既不能挽大廈于將傾,又不能使百姓受安寧;備素聞伯禮先生身負(fù)大才,所以,我三顧尊府,誠請先生教我良策?!?p>  陸詢沉思須彌,這才開口:“董卓之后,諸雄并起,現(xiàn)如今天下諸侯已盡分這大漢諸州,將軍若想平定亂世,還先需尋一根基之所?!?p>  劉備聽得陸詢此言,滿臉苦笑:“先生也言,天下諸侯早已盡分大漢之地,備除了這平原一處,能去哪尋根基之所?!?p>  陸詢拿起茶盞,飲了一口后,淡然笑道:“將軍的根基之所,已在眼前。”

  “先生這是何意?”劉備聽得陸詢之語,臉帶疑惑。

  “將軍之前說今日見不到詢,只能來年再見,若是在下所料不錯,將軍該是要去往徐州,助那陶恭祖以抗曹操,不知詢說的可對?”

  “不錯,”劉備說到此處,臉上還帶著些許憤怒:“曹操于徐州多有屠城之舉,那些亦是我大漢子民,備雖然兵馬不過數(shù)千,但備必去徐州,要阻那曹操暴行,救得徐州百姓?!?p>  陸詢仔細(xì)觀察劉備說話時表情,見得乃是真心實(shí)意,畢竟如今曹操八萬兵馬攻伐徐州,劉備手上不過區(qū)區(qū)幾千人,去了徐州,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與送死無異。

  歷史上若不是有呂布于兗州作亂,而是讓曹操繼續(xù)攻城,恐怕劉備這區(qū)區(qū)幾千兵馬,就會于徐州戰(zhàn)場喪失殆盡。

  陸詢起身朝劉備躬身一禮:“將軍高德,在下敬佩之至,詢已為將軍尋得根基之所,只等將軍去取?!?p>  “先生所言,乃是何地?”

  “徐州?!?p>  劉備聽得此言,從席上站起:“此事萬萬不可,備去徐州,乃是為了大義,是去救徐州百姓,豈能對徐州有所圖謀,先生此言,備不敢行之?!?p>  雖然劉備很想尋得根基之所,對陸詢所說的徐州,自然也是心熱,只是心中始終邁不過仁義那關(guān),不想背后算計陶謙。

  見到劉備這番模樣,陸詢卻是對劉備更加滿意:“這幾年徐州屢遭戰(zhàn)禍,使得陶謙身心俱疲,再加上其年過花甲,早已病灶纏身,若是詢料的不差,長則三載,短則一年,這陶謙當(dāng)卒矣?!?p>  “只是…”劉備臉上仍有猶豫,最終還是開口:“那陶恭祖即使卒逝,但尚有兩子,備又如何能奪其父家業(yè)?!?p>  “將軍放心,陶謙二子,皆乃碌碌無為之輩,那陶謙亦是知曉,這徐州乃是四戰(zhàn)之地,將徐州交于兒子,日后這徐州必失;

  而將軍領(lǐng)兵救援徐州,對徐州乃是大恩,陶謙為其子日后著想,其卒逝之前,定會將這徐州讓于將軍。”

  雖然陸詢之語,勿需算計陶謙,便可得到徐州,但劉備臉上依舊帶著愁容,唉聲一嘆:“可是如今徐州尚有曹操八萬大軍攻伐,備領(lǐng)著兵馬前去,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恐怕這徐州最終還將被這曹操所得?!?p>  陸詢替劉備添了一盞茶水,胸有成竹說道:“將軍勿憂,要退曹軍,此事易爾?!?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