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鮑家村的上空“嘎嘎——”“咕咕——”聲不絕于耳。
雞鴨齊鳴,告訴村民,該起床了。
村東頭的小路,扎著羊角辮的瘦小女童,手中跨一個籃子,朝河神廟的方向趕路。
夜間落雨,土路格外的泥濘。
鮑小妹沿路邊,小心的踩著草堆行走,露水打濕褲腿,腳踝的冰涼讓她連連哈氣。
褲腿潮濕,但好在,沒沾上泥巴。
年前兩個月,鮑翠芬早早為全家縫制了新衣。
到今天,鮑小妹才穿上她念想已久、帶有印花的布衣。
搞臟了,娘親準(zhǔn)要數(shù)落她。
走上十里地,河神廟映入眼簾。
鮑小妹面露喜色,要到了。
最后兩里地,她是跑著來的。
空氣有霧,吸近肚涼颼颼的,早一些到廟早一些暖和。
“吱呀——”
推開廟門,鮑小妹搓了搓手,長哈一口氣,跺著小碎步,跨過門檻,再轉(zhuǎn)過身用胳膊肘把門頂上。
“呼啦啦——”
外界有風(fēng),廟門被吹的呼呼作響。
插上門栓,風(fēng)吹不到屋里,鮑小妹的臉色緩和些許。
氣候入冬,溫度驟降。
炎炎夏日到寒風(fēng)冷冬,一切來的太快,讓人錯不及防。
原地轉(zhuǎn)上幾圈,待身子暖和了,鮑小妹才走至供桌前,拿起三炷香點燃,朝河神雕像恭敬的拜了拜,才插入眼前的香爐。
“小妹來晚了,河神老爺勿怪?!?p> 道歉后,鮑小妹提起地面的籃子,放在桌上。
她先是將桌面的貢品全部撤掉,再掀開籃中遮蓋保暖用的白布,把準(zhǔn)備的新貢品端正的擺放在桌面。
貢品是一碟花生、四個饅頭、三個蘋果、以及一塊蒸煮好的五花肉。
之后,鮑小妹又取出兩根紅燭,點然后落于供桌兩側(cè)。
“河神老爺,謝謝您?!?p> 鮑小妹雙手合十,朝河神雕像鞠上一躬。
若不是河神老爺托夢顯靈,只怕她還過著耕牛、放羊、鋤地的生活。
實際上,這樣的生活沒什么不對,可以說是農(nóng)村婦女的常態(tài)。
但,鮑小妹不想碌碌一生,最后落個嫁人生子的結(jié)局。
她心有大愿,讀書!
她想考取功名,不為光宗耀祖,只為錦衣玉食、榮華富貴。
純粹且現(xiàn)實。
記事起,鮑小妹的日子就不是很好過。
家里不富裕,時常出現(xiàn)吃了上頓沒下頓窘迫。
她是聽勵志故事長大的,書中的主角苦讀多年、高中狀元,最終苦盡甘來、榮華傍身,有了花不完的銀子,吃不完的餐食。
富裕人家的生活,鮑小妹很向往。
不為別的,只為能餐餐吃飽飯。
后來,她求著父母,得以上了半年學(xué)堂。
堪堪讀書識字,父母就掐斷了她的念想。
“女孩子讀什么書?趁著年小幫家里做兩年的活,再大就要嫁人了?!?p> 這是鮑翠芬的原話,地道的農(nóng)村婦女思想。
鮑小妹不認(rèn)同,但沒辦法。
不聽話,沒飯吃。
父母是不會再供給她讀書了。
那是第一次,鮑小妹與父母鬧矛盾。
想了一夜,她選擇妥協(xié)。
女孩是給別人家養(yǎng)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是諸多人的心中想法。
能遵循鮑小妹的意愿,允許她上學(xué)半年。
與其他家庭相比,父母待她何止不錯,已經(jīng)是允許她胡來的地步。
別看小妹還小,她成熟早。
她知道,自己該知足了。
次日,她找父母長聊,成為了母親眼中合格的女孩子。
直到三個月前,河神老爺托夢!
托夢對象是她的父母,河神為她而來。
說她是文曲星下凡,生來宰相之才。
兩個稱號壓得鮑小妹喘不過氣,她真有這么厲害?
鮑小妹不明白。
可事后,父母對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大轉(zhuǎn)變。
先是與曾教她讀書認(rèn)字的先生道歉,想盡辦法也要讓她繼續(xù)念書。
先生敞亮,應(yīng)許下來。
還收了鮑小妹為徒,兩人師徒相稱。
三個月來,她不再放羊、喂牛、犁地,而是每日到老師的學(xué)堂讀書,課余則幫助老師為村中幼童啟蒙。
一對一指導(dǎo)下,鮑小妹的學(xué)識一日千里。
她的老師都不得不評價:“鮑小妹學(xué)習(xí)天分之高,乃我生平僅見,是世間罕有的神童?!?p> 此后,村里人見到鮑小妹,都會叫一聲小神童。
鮑小妹也擁有了諸多稱號,如“小神童”“文曲星轉(zhuǎn)世”……
鮑永源大為長臉,逢人必夸:“我女小妹有宰相之姿?!?p> 鮑小妹不會忘記,她的一切都是河神賜予。
平日,都會主動來河神廟上貢祭拜。
習(xí)慣性的,鮑小妹朝角落瞥了一眼,沒有黑色的肉團。
自從河神老爺托夢后,她就沒再見過狐貍精姐姐。
明明說過不走的,現(xiàn)在也不知去了哪里。
鮑小妹眼中閃過一抹擔(dān)憂,入冬了,狐貍精姐姐的一層皮毛,能抗住凍嗎?
從河神雕像后面抱一捆柴火,鮑小妹用火折子在雕像右側(cè)的空曠位置升起一團火。
臨近過年,先生囑咐鮑小妹不用再到學(xué)堂,可以歇息幾天。
說歇息,也給布置了課業(yè)。
要求寫一篇啟蒙詩。
若能達及格線,便用作年后村中幼童的啟蒙。
同時,老師會寫一紙書信,交與鎮(zhèn)上的朋友,讓其編入詩籍。
詩籍賣出一冊,就將得到一筆收入。
這可難為了鮑小妹,她能解讀詩書,可啟蒙詩,如何作的出?
看得出,老師對她給予很大期望。
但對一個八歲的女孩,難度屬實超綱。
坐在火堆旁,鮑小妹進入沉思。
“啟蒙詩不要華麗的辭藻,重在朗朗上口、易聽、好記?!?p> “我要……”
“哎,怎么可能三言兩語就寫出來?!?p> “這也太難了?!?p> “老師分明是故意難為我嘛?!?p> 鮑小妹牢騷兩句,腦袋亂成線團。
悄咪咪的,她瞄了眼河神雕像,動了歪心思。
“河神老爺,您說我是文曲星下凡,我曾經(jīng)做沒做過朗朗上口的啟蒙詩?”
“什么都行,讓我交個作業(yè)唄?”
“讓我做啟蒙詩,也太難為我了?!?p> 登上片刻,空氣已然安靜,沒有反應(yīng)。
鮑小妹嗤笑著搖了搖頭:“腦子想什么呢,分明是自己的課業(yè),能讓河神老爺幫忙不成?”
“再說,河神老爺多忙?!?p> 話音落,火堆中,一根燒了一半的木枝飄了起來。
鮑小妹眸含驚恐,像是見了鬼:“這,這……”
枝條在空中翻轉(zhuǎn)一圈,燃燒積碳的一端朝向地面。
明明一個人都沒有,枝條卻像被人握緊的毛筆一般,在地面書寫。
鮑小妹就這樣驚愕的看著,枝條與地面接觸、摩擦,最后,殘留的碳灰形成一個個文字。
跟著書寫的速度,鮑小妹將文字小聲讀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