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不飽的群狼――從李繼遷到李德明
李繼捧當(dāng)上節(jié)度使才一年多,竟然于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六月率一大家子入朝?!白陨鲜酪詠?,未嘗(有)親覲者”,看見西北邊地這位小諸候能束身歸朝,宋太宗也大感意外。李繼捧的祖母獨孤氏又向太宗皇帝呈獻玉盤等寶物。大喜之下,宋太宗賜賞李氏一家金銀無算。坐下細(xì)聊,方知李繼捧襲位后,“諸父、昆弟多相怨”,其叔父輩以及兄弟輩不少人虎視眈眈,認(rèn)為他不該有資格承繼其兄李繼筠的節(jié)度使,大概讀過一些書,李繼捧知道唐末的藩鎮(zhèn)往往為保自己一家活命,偷偷跑到京城向皇帝效忠,肯定能有大官好宅多金銀,于是他也表示自己“愿留京師”。
李繼捧一家入京,確實是好事。宋太宗急于求成,“乃遣使夏州護(李繼捧)緦麻以上親(戚)赴闕”,想讓人把李氏親族皆一鍋端到京城,徹底根除西北這一大盤踞勢力。愿望是善良的,但卻是極不現(xiàn)實的。搬遷一根兩百年老樹,還需仔細(xì)清理盤根錯結(jié)。從根上挖取一個有二百年地方統(tǒng)治史的大家族,難免百密一疏。而且,這一舉措最大的錯漏在于使當(dāng)?shù)氐睦钍献迦撕偷胤酱笮『狼醍a(chǎn)生警惕:連李家都被遷入京城了,我們何時要結(jié)束世外桃源土皇上的美好生活呢?其實,當(dāng)宋太宗向李繼捧怎樣統(tǒng)理夏州諸部時,這位老兄老實回答:“羌人鷙悍,但羈糜而已,非能制也!”連李繼捧都不敢說自己有直接管治地區(qū)諸部黨項羌人的能力,宋太宗想直接在當(dāng)?shù)厥┮钥たh式管理,就近乎天真之舉。直到清朝雍正時期,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改土歸流”工作還阻力重重,宋太宗竟能那么早就想這種方法,真是太超越時代了。
李繼捧既然“上獻”銀、盤、緌、宥四州土地,宋太宗就授宋臣曹光實為四州都巡檢使,準(zhǔn)備進行接收。
宋朝負(fù)責(zé)搬遷李氏家族入京的使臣到了銀州,李繼捧的一個族弟名叫李繼遷,當(dāng)時的官職是“管內(nèi)都知蕃落使”,此人狼子野心,志向不凡,深知一家人被遷入京城,無異于蛟龍失水,再無折騰的可能,便詐稱出城為其乳母送葬,趁機率數(shù)十人遁入茫茫鄂爾多斯大草原中的地斤澤。當(dāng)時,這位李繼遷年方二十歲,血氣方剛,有勇有智,一口氣狂逃三百里,終于演成勝利大逃亡。
剛剛出逃,這幫人還不大成氣候,雖然糾結(jié)了一些人馬,不久,就被夏州知州尹憲與都巡檢曹光實乘夜攻襲,斬首五百余級,燒毀四百余帳落,李繼捧只與其弟逃脫,其老母和妻子均被生俘。
宋朝方面獲勝后,很是松懈,覺得逃跑的這小股匪幫沒什么難耐,折騰不起來。但實際情況是,“(李)繼遷復(fù)連娶豪族,轉(zhuǎn)遷無常,漸以強大,而西人(當(dāng)?shù)夭孔澹┮岳钍鲜乐鞯拢ǘ嗄杲y(tǒng)治當(dāng)?shù)兀?,往往多歸之?!毙』镒幽昙o(jì)雖青,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shù)位當(dāng)?shù)睾缽姷呐畠鹤髌捩幌伦优c那些首領(lǐng)成為親戚,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勾打連環(huán),勢力漸盛。
李繼遷很會做說服勸導(dǎo)工作,他大宴諸豪酋,先是大講特講李氏一家的赫赫戰(zhàn)功和二百多年“光榮”歷史,然后,言語沉痛:“我們李氏家族世世代代擁有西土,殊不料如今一日絕之。如果你們能不忘李氏舊恩,敢和我一起興復(fù)光大我們李氏家業(yè)嗎?”黨項諸酋沒有過多顧慮,又與李繼遷成為“親戚”,自然異口同聲答應(yīng)。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繼遷與其弟李繼沖向宋將曹光實詐降,老曹認(rèn)為這兩人窮寇絕望來歸順,絲毫不疑,大大咧咧地僅帶數(shù)十人前往葭蘆川(今陜西佳會)與李氏兄弟會盟。還沒下馬,李氏兄弟與黨項羌人就彎弓搭箭,把曹光實與數(shù)十宋兵均射死在當(dāng)?shù)?。堂堂宋朝一個大軍區(qū)司令長官,就這么糊里糊涂被人弄死。李繼遷殺掉曹光實后,“因襲據(jù)銀州,復(fù)破會州,焚城郭而去”,豺狼之性,一曝?zé)o遺。不久,宋將王侁帶軍出銀州北,大破李繼遷,斬首五千余級,李繼遷逃竄。(這位王侁正是日后導(dǎo)致老令公楊業(yè)敗亡的那位爺)。
眼見和宋朝鬧翻,李繼遷腦瓜好使,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并把義成公主嫁給李繼遷為妻。至此,西夏在立國的道路上又邁進一大步,左右手搭上宋遼兩國,凡事就更好周旋其間。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宋太宗采納趙普建議,把本來外任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的李繼捧召還京師,賜姓趙,改名保忠,授其為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jié)度使,想以毒攻毒,派李繼捧(趙保忠)回老窩,代表中央去討伐他那個叛走的族弟李繼遷。李繼捧回到老家,其實暗中與族弟勾結(jié),過了數(shù)月,他上表奏稱李繼遷要歸降,宋太宗便下詔委任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賜名趙保吉,“然(李繼遷)實無降意也。”兩兄弟小打小鬧,怎么也得做樣子給宋朝看看,安慶澤一戰(zhàn),李繼捧與李繼遷又演戲,但“道具”皆是真家伙,一不留神,李繼遷屁股上中了一支大箭,蒼惶遁去。未幾,這小子又率大批黨項羌人,猛攻夏州。估計那一箭把李繼遷射急眼,這次他可是玩真格的。李繼捧心慌,忙遣使求援,宋朝派大軍來救。
戰(zhàn)事膠著,宋太宗知道李繼捧不頂事,便派自己的大舅子李繼隆率大軍征討。這位李繼隆看名字好象是李繼捧、李繼遷的兄弟輩,其實,他與西夏的李氏沒有任何關(guān)系。李繼隆之父李處耘是宋太祖朝功臣,為攻破荊南高氏割據(jù)政權(quán)的首功之人。李繼隆的妹妹是宋太宗正妻明德皇后。既是功臣之子,又是皇帝至親。李繼隆并非高干紈袴子弟,在太祖、太宗兩朝皆立過大功,可說稱是百戰(zhàn)良將,“善騎射,曉音律,感慨自樹,深沉有城府,嚴(yán)于御下。好讀《春秋左氏傳》,喜名譽,賓禮儒士”。此次,他被宋太宗委任為河西都部署(河西軍區(qū)總司令),專門進討李繼遷。
此前,由于宋朝實施禁鹽,西夏諸族有鹽不能賣錢,大都急紅眼,四十二族的蕃人皆跟隨李繼遷在環(huán)州一帶大肆寇掠,“(宋朝)邊將多為所敗。”后來,因為李繼遷想把綏州居民遷往平夏城,其部將高文岯“因眾怒”,因為宋朝已經(jīng)解除鹽禁,各族有了經(jīng)濟好處,再不想與李繼遷作“賊”,于是大家伙掉頭反擊李繼遷。李繼遷受挫后,仍在當(dāng)?shù)卮蜣D(zhuǎn),“圍堡砦,掠居民,焚積聚”又率眾猛攻靈州。
在夏州心懷鬼胎的李繼捧聽聞李繼隆率宋軍將至,慌忙帶貼身的數(shù)百黨項羌隨從出城,于城外扎下營壘,并把自己的老母妻子兒子均帶出城,詭稱要與李繼遷講和解怨,并聲稱李繼遷答應(yīng)投降,要求朝廷撤回援兵。他真正的意圖,是害怕李繼隆所率大部宋軍入夏州后,會馬上削奪他的軍權(quán)甚至?xí)衣端c李繼遷暗中往來而逮捕他。宋太宗不受騙,立命人送信督促李繼隆進軍。李繼捧倒霉蛋,一天半夜,其族弟李繼遷“欲并其眾”,忽然突襲一直與自己暗中勾通的族兄,殺掉數(shù)人,并俘獲了李繼捧的母妻及兒女?;虘种拢罾^捧從被窩里爬出,跳上一匹馬,單騎逃回夏州城。一入城,守城宋將就把他關(guān)進小黑屋,稍后進城的李繼隆見到這個西北白眼狼大罵,把他關(guān)進囚車押往汴京。宋太宗念他當(dāng)初主動入京歸附,赦罪不殺,封“宥罪侯”,賜第京師,其實是把他軟禁起來。后來,宋廷又外派他到岳州、復(fù)州等南方州郡當(dāng)官,雖怏怏不樂,李繼捧也無可奈何。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李繼捧病死,臨終還上表稱自己兒子李永哥不孝順,要朝廷把兒子發(fā)配??梢姡牡邑潥?,父子不免嫌猜。
李繼遷與李繼隆宋軍相持之際,大玩兩面派伎倆,遣其弟李延信入京獻馬,“太宗撫賚甚厚”,回賜金銀茶藥等物。
同年,宰相呂蒙正建議,“夏州深在沙漠,奸雄常常據(jù)此生事,自赫連勃勃筑城以來,常為關(guān)右之患,倘廢此城,乃萬事之利也!”于是,宋太宗下詔,墮毀夏州城。因此,昔日赫赫統(tǒng)萬城,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但其堅厚結(jié)實程度,仍令后人遐想無限。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李繼遷派手下的漢人張浦帶著一大群馬駝等牲畜,以貢獻為名,入汴京覘窺宋朝虛實。宋太宗又使出耀武揚威的老把戲,弄出一大幫軍隊雜技團,大玩“翹關(guān)、超乘、引強、奪槊”的硬氣功、特務(wù)訓(xùn)練等把戲,萬里挑一的宋軍大力士還“皆拓兩石弓”,意氣揚揚。觀畢表演,宋太宗問張浦,“羌人(黨項羌)敢與這樣的隊伍打仗嗎?”
張浦人精一個,自然溜須拍馬:“羌部弓弱箭短,看見皇朝這些高大孔武的漢子早就嚇跑了,又怎敢與他們打仗呵?!?p> 宋太宗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于是,他派使節(jié)持詔拜李繼遷為鄜州節(jié)度使,并勒令他歸還宋朝各邊境州縣搶走的財物。李繼遷知道宋朝奈何不了他這個遼朝的“大夏王”,又嫌宋朝封官太小,對宋廷的“恩詔”,笑而不受。宋太宗沒辦法,封張浦一個鄭州團練的官,把這個西夏人的“智囊”軟禁在汴京。不久,李繼遷上表說宋朝守將鄭文寶誘降黨項酋長,宋廷為免生事,竟把鄭文寶召回貶官。李繼遷仍不消停,自率大軍進攻宋朝的清遠(yuǎn)軍(駐地在今甘肅環(huán)縣),被守將張延擊敗。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宋太宗為了加強靈州(今寧夏靈武附近)的實力,派洛苑使白守榮押送四十萬糧草前往。臨行,宋太宗特別誡白守榮要把運糧車分成三大隊,丁夫發(fā)給弓箭自衛(wèi),護送兵士以方陣前進,“遇敵則戰(zhàn),可以無失。”同時,宋太宗下令會州(守地在今天的甘肅靖遠(yuǎn))觀察使田紹斌率兵應(yīng)援。不料,白守榮嫌三隊費事,索性編為一個大的車隊,役夫軍士交混,完全沒有應(yīng)急的準(zhǔn)備。運糧大隊行至洛浦河,李繼遷早已埋伏精騎于林中,忽然出擊,麻痹大意的宋軍士兵役夫根本沒有思想準(zhǔn)備,登時大潰,四散奔逃,把四十萬糧草扔在當(dāng)?shù)亍<偈箷莸乃诬妼㈩I(lǐng)田紹斌依計劃護援,殺個回馬槍,興許能轉(zhuǎn)敗為勝,但這位田將軍為求自保,根本沒有出軍。至此,四十萬糧草頓成李繼遷手中之物。很快,他又集大軍包圍了靈武城。
宋太宗大怒,又派大將李繼隆為環(huán)州、慶州等都部署,部分諸將,五路出軍,目標(biāo)是平夏城(今寧夏固原)。李繼隆自作主張,沒有按計劃出環(huán)州(今甘肅環(huán)縣),認(rèn)為從那里出軍太繞路,提軍從青岡峽繞靈武直趨平夏。李繼隆本意很好,以“圍魏救趙”之計,想急行軍奔抵平夏的李繼遷老巢,一方面靈武之圍自解,一方面可以在平夏搗毀李繼遷的根據(jù)地。本來是相約五路軍于烏白池(今寧夏靈武東南)一帶集結(jié),盛夏行軍,地旱人渴,李繼隆半路只遇見宋將丁罕一部,合軍一處,走了十天,也沒看見一個黨項兵的影子。至此,軍隊食水、給養(yǎng)基本用光,只得狼狽還軍。另兩路宋軍,延州的范延召與夏州的王超二人誤期,但最終合軍于烏白池,忽遇以逸待勞的黨項羌兵。王超老將,“持重不進”,其實是心里發(fā)虛,幸虧他十七歲的兒子王德用激昂求戰(zhàn),請為先鋒,激戰(zhàn)三日,終于打跑了與宋軍交陣的黨項人。范延召一部宋軍,與西夏兵大小數(shù)十戰(zhàn),互有勝負(fù),但最終因糧草不濟,缺乏飲水,僅僅自保而已,根本談不上破敵。此次五路攻夏,以失敗告終。
轉(zhuǎn)年,宋太宗崩,宋真宗繼位。為息事寧人,宋朝遣返從前扣留的西夏使臣張浦,并割讓夏(陜西橫山)、綏(陜西綏德)、銀(陜西榆林)、宥(陜西靖邊)、靜(陜西米脂)五州予李德遷,實際上承認(rèn)了西夏的獨立地位。李繼遷派其弟李瑗入朝“謝恩”(實際上又是索要賞物),“未幾,復(fù)抄邊”。掠搶成性,李繼遷可算是猖狂至極。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繼遷率領(lǐng)諸藩部落,終于攻陷宋朝重鎮(zhèn)靈州,并改名為西平府。靈州正處黃河與浦洛河流交匯處,據(jù)形勝之地,“北控河朔,南引慶(州)、涼(州),據(jù)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靈州失陷前,宋朝大臣楊億、張齊賢、李沆等人認(rèn)定靈州必不能守,勸宋真宗下令靈州守將提前與當(dāng)?shù)剀娒駭y力,搬空此城,退保環(huán)州。真宗皇帝新繼位,氣銳性剛,仍舊下令守將王超等率六萬大軍馳援靈州,結(jié)果,清遠(yuǎn)軍都監(jiān)殷義叛降于李繼遷,王超大軍還沒趕到靈州,城池已經(jīng)陷落。靈州之?dāng)?,不僅是一城一州之失,其實是宋夏關(guān)系的轉(zhuǎn)折點。從此,西夏一下子有了立國的本錢,昔日時叛時降的宋朝邊境諸少數(shù)民族部落也“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跟隨李繼遷,抱定了黨項這條粗腿。最最重要的,西域通路斷絕,黨項人不僅隔絕回鶻等國的入貢,還禁止各蕃落向宋朝賣馬,古代戰(zhàn)爭中,戰(zhàn)馬幾乎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最關(guān)鍵性因素之一。而且,靈州的陷落,關(guān)中地區(qū)一下子失去屏障,受到極大危脅。
攻克靈州后,李繼遷感受一下子不可自抑,建國稱帝,似乎指日可圖。不顧宋朝割五州之地的示好表示,他又率大軍進攻麟州(今陜西神木),遇挫后,老哥們并不氣餒,回軍而西,渡黃河,跨賀蘭山,進攻涼州,大有把河西走廊一統(tǒng)域內(nèi)的野心。
涼州治所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當(dāng)時由宋朝派去的知府丁惟清管理,但周邊廣大地區(qū)皆是吐蕃六谷部酋長潘羅支的地盤。這位吐蕃人本人是親宋派,加之涼州當(dāng)?shù)赝罗藵h化較深,漢蕃關(guān)系很不錯。
李繼遷聲東擊西,先揚言要進攻環(huán)州,實際上主力黨項軍馬不停蹄向涼州飛馳。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年底,猝不及防的宋朝涼州知府丁惟清早晨剛剛醒來,就有兵卒蒼惶中跑進府,言城中已沖入黨項兵。沒緩過神,黨項騎兵已進沖入知府衙門,一刀砍死了丁惟清。至此,宋朝又一西北重鎮(zhèn)涼州也被李繼遷攻取。
涼州城雖被黨項人攻下,周遭的吐蕃部落并未完全降服。李繼遷正部署軍隊準(zhǔn)備進擊,忽然接到吐蕃首領(lǐng)潘羅支的降書,約李繼遷出城,在一塊山谷之地舉行儀式,正式向李繼遷歸附。謀士張浦等人認(rèn)為潘羅支是詐降,勸說應(yīng)施反詐降計,突然集兵沖入約降地點殺盡吐蕃人。李繼遷被勝利沖昏頭,認(rèn)定潘羅支是力屈而降,認(rèn)為殺掉他們會“阻(諸蕃)向化之心?!币靶U人如果用正常人的腦子去思考問題,他悲慘的命運肯定就不可避免。
結(jié)果,李繼遷率大軍出涼州城,浩浩蕩蕩,毫不防備地向約降山谷挺進,遠(yuǎn)遠(yuǎn)望見潘羅支等人站在當(dāng)?shù)亍肮Ш睢?。剛剛想扭頭和左右人夸耀自己的戰(zhàn)功。吐蕃人埋伏的勁弩和弓箭一時齊發(fā),有幾枝大箭嗖嗖而來,把李繼遷身體幾處洞穿。黨項軍大敗,奔還靈州。半路,李繼遷傷重而死,時年四十二。滿打滿算,這位爺只是在西北折騰了二十二年,終于為子孫掙得了日后發(fā)家立國的本錢。
李繼遷死,其子李德明得立,時年二十三。
李德明小名叫阿移,其母為野利氏。李德明初立,心中無底,屬下又有一些部落頭人投奔宋朝,見勢不妙,李德明派人奉表“歸順”。由于宋朝與遼國的戰(zhàn)事吃緊,也積極派人同西夏講和。
李繼遷臨死前,特別囑托兒子一定要與宋朝講和,“一表不聽則再請,雖累百表,不得請,勿止也。”李繼遷很有政治頭腦,雖然恃功冒險受重傷,對當(dāng)時的“國際形勢”還是心中有數(shù)。
景德三年,宋朝封李德明為西平王,行夏州刺史,并授檢校太師兼侍中的榮銜,賜金銀絹茶一大批,同時,詔令李德明遣子弟入傳(即送直系親屬入汴京當(dāng)人質(zhì)),此令遭到李德明“婉拒”,但仍派人上獻御馬二十五匹以及一批良馬、橐駝之類的土產(chǎn)。同時,李德明也向遼國示好,被遼朝封為“大夏國王”,兩邊買好,得受雙份厚賜。同時,腳踏宋、遼兩只船,西夏更加進退自如。
當(dāng)時,宋將曹瑋上表宋真宗,認(rèn)為應(yīng)該趁李繼遷剛死、其子李德明新立之時,出奇制勝,傾大兵而進襲,一舉搗毀西夏老巢。但是,宋朝君臣當(dāng)時注意力皆在抵御遼國的軍事進攻,不想兩個戰(zhàn)場同時打仗,沒有聽從曹瑋的建議。此后,由于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李德明更不想自觸霉頭,對宋朝和遼朝“稱臣”的同時,只想對這兩個冤大頭國家打“經(jīng)濟”算盤。除每年從兩朝得到大量賞賜外,李德明派出的“貢使”還大肆走私,售賣馬匹等物。對此嚴(yán)重擾亂本朝經(jīng)濟的舉動,宋、遼兩國睜一眼閉一眼,“顧全大局”。同時,李德明在榷場與宋朝進行正常交易的同時,又鼓勵西夏人在邊境地區(qū)大賣青鹽、糧食等違禁品,很獲厚利。不僅如此,西夏軍隊還時常攔截來自西域的商人和使團,明搶貢物和金珠,惟利是圖。無論如何,二十多年間,李德明在位其間宋遼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事,僅僅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因夏州發(fā)生饑荒,李德明上表宋朝,“求粟百萬”,大有興兵勒索的意思。對此,宋朝君臣很不好拿捏,下詔“切責(zé)”或者服軟“輸粟”都不好拿捏,幸虧宰相王旦出主意,下詔明示李德明:“已敕令有司在京師聚粟百萬,可遣眾來取。”不卑不亢,李德明見詔“大慚”,嘴里念叨“朝廷有人”,遂不敢再妄加訛詐和勒索。
李德明在位時,雖然與宋遼“交好”沒有大的戰(zhàn)事,也沒有閑著,傾力向河西走廊發(fā)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了黨項羌族的生存空間。
涼州的吐蕃頭領(lǐng)潘羅支用詐降計大敗李繼遷后,不久,他本人竟也同樣被黨項兩個部落的頭人以“詐降計”干掉,真是天道循環(huán),誰最卑鄙誰才能在蠻荒部落生存。潘羅支雖死,其弟廝鐸督仍然與西夏為敵。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以及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李德明兩次派兵進攻涼州,均未得手。公元1016年,本為吐蕃友軍的回鶻人突然殺入涼州,打跑了吐蕃人。公元1032年,李德明命兒子李元昊率軍征討,終于打敗回鶻,把涼州納入西夏版圖。在此之前,李元昊于公元1028年還奪取了回鶻所據(jù)的重鎮(zhèn)甘州(今甘肅張掖)和瓜州(今甘肅安西)。至此,有了收降的回鶻精兵和繳獲的吐蕃駿馬,李德明如虎添翼,西夏國勢蒸蒸日上。
自1010年起,李德明已在傲馬山一帶大修宮室。1019年,經(jīng)過認(rèn)真考察,李德明選定懷遠(yuǎn)鎮(zhèn)(今寧夏銀川)為都城,改其名為興州,督建起巍峨壯麗的宮殿群。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對內(nèi)完全是帝王氣派。每有宋使到來,李德明也做做樣子,讓人撤去宮殿題榜,背朝外放在臺階上。一俟金銀賞賜到手,宋朝使節(jié)剛剛出宮,李德明馬上換上皇帝才能穿的赭黃龍袍,關(guān)上宮門仍作天子,“殊無畏”。
公元1032年,李德明病死,時年五十一。其子李元昊繼位,這位鐵血大魔頭,將為北宋與西夏帶來無數(shù)人命與財產(chǎn)的巨大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