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義之傳說

轉(zhuǎn)周澤雄文章:文學的虛實與歷史的曲直

義之傳說 夢凝小筑 7057 2008-01-30 17:42:00

    周澤雄,作家。1963年生于上海,1984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做過十幾年教師,著有《說文解氣》、《耳朵的立場》、《性格辭典》,《齊人物論》作者之一

  …………………………………………分割線…………………………………………

  文學的虛實與歷史的曲直

  作者周澤雄

  三國實在是一個被談?wù)摰锰嗟臅r代,因而也成了被誤解得最深的時代。三國中人,大抵蓋棺而不能論定,彼等身后的升遷榮辱甚至較生前的戎馬歲月更動蕩不定,也更富于戲劇性。設(shè)若有一艘時間潛艇將這班好漢運抵當今,讀著由一位名叫羅貫中的后人為他們撰寫的集體傳記(且不說還有一位名喚王扶林的導演據(jù)此敷演出的八十集電視連續(xù)?。娌桓蚁胂髸胃邢?。諸葛亮多半會被自己的絕頂智慧弄得目瞪口呆,一俟看到自己竟淪為一仗劍作法的妖道而在七星壇上咒語喃喃,胡亂祭風,大掠周郎之美,或許一羞之下便拂袖而去。隨之離席的還有借口‘如廁‘的東吳謀士魯肅,這位‘體貌魁奇,少有壯節(jié)‘的‘狂夫‘型儒將,實在無法接受小說里那位──更不必說還有電視里那位──也叫‘魯子敬‘的孱頭。張飛照例在哈哈大笑,只管用大碗喝著‘人頭馬‘;關(guān)羽,這個極度自負的美髯將軍一邊暗叫慚愧,一邊尋思著哪天去給羅貫中老弟上一回墳去,雖然一出門便受到當代同性戀者的追逐;曹操沉默無言,只顧嚼著口香糖,眼神里布滿‘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般的憔悴。如果個中鬧出人命案的話,多半便是周瑜了,這位風liu倜儻、氣宇軒昂的東吳大都督,縱然從不曾在‘諸葛村夫‘手下受過氣,這次怕要因羅貫中的編派而氣絕身亡了。因為,說周公瑾氣量偏狹,本來就和說諸葛亮智力平平一樣離譜。昔東吳老將程普,仗著三朝元老的身份,對周大都督不理不睬,搭足了架子,由于公瑾天性豁達,不念舊惡,遂重演了一出三國版的《將相和》,致使程普慨然有嘆:‘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飲自醉?!龂适抡厥加谖鲿x陳壽的《三國志》,該書‘古今訾嗷者非一‘(王士禎語),譽之者如葉適標舉為‘筆高處逼司馬遷,但少文義緣飾,終勝班固‘,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訶之者即如漁洋山人,至若認為一本我莫識其名的歙人撰寫的《季漢書》,較陳著‘不惟名正言順,抑且文詞斐然‘(《池北偶談》卷十六)。陳壽雖為蜀人,一度在蜀地為官,但考《三國志》的立場,仍以魏為正統(tǒng),對曹操及手下眾多謀臣武將,著墨既夥,也多褒揚之詞。陳壽撰書時,世間已有《魏書》、《吳書》可資取材,獨蜀國無史,但這未必便是《三國志》中《蜀書》篇幅最弱的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至少在這位大半輩子生活在三國時代的譙周后人眼里,如關(guān)云長、張益德、趙子龍等輩并不被特別看重,對諸葛孔明也非一味贊譽,‘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的判詞,著實讓后人心驚。又百余年后裴松之出,此公鑒于陳壽選材過苛(一方面也是陳壽所能依據(jù)的史料當時不過區(qū)區(qū)三種,由是亦可見葉適所謂‘(裴)注之所載,皆壽棄余‘之不確),遂立志增補。裴松之本著‘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收以補其闕‘的雄心,參較各類著述二百一十種,以超出原著數(shù)倍的篇幅,終于使自己獲得了幾可與陳壽共享署名權(quán)的榮譽。雖然裴松之在注中不時加上點個人的指謬辨疑性的評論,總體上仍可把他看成一位囫圇吞棗型的資料收集者;因了他這份辛勤的羅列,我們順便知道民間的三國熱,非自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始。

  曹操形象的嬗變在裴注中已露端倪,蓋正始玄風吹拂下的魏晉士大夫在月旦士林、臧否人物上自有一份獨特的睿智、寬容和超然,不似后世只知將人判為或善或惡、壁壘分明的兩極,是以曹操之名尚可在奸雄與英雄之間游移。曹操奸相品格的定位至少在有宋一朝已成鐵論,不僅孩子們都會‘聞曹操敗,則喜唱快‘(《東坡志林》),其人因是‘漢鬼域‘,抑且為‘君子所不道‘(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二);而當朱熹《通鑒綱目》中正式確定‘帝蜀寇魏‘的立場時,曹操的奸相也就只能畢露了;他在去自己千余年的羅貫中筆下淪為古今第一奸人,實在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羅貫中當年著手處理三國故事時,掌握的書籍及民間傳唱資料(主要是《三國志評話》)已非常豐富,結(jié)構(gòu)上的經(jīng)營布局較之人物事件上的摹擬虛構(gòu)也更為棘手和切要。羅貫中有橫空出世之才,《三國演義》規(guī)制雄奇,大開大闔,小說的氣勢已不遜于所描繪的時代。塑造人物匹似顧愷之為人寫真,寥寥數(shù)語已是頰上添毫,龍首點睛,靡不神情畢肖,千載之后猶獵獵生風,呵之得生。羅貫中執(zhí)筆時雖未嘗一刻稍忘陳、裴之《三國志》,但他的小說在民間卻真正促成了對《三國志》的遺忘。然則羅氏所撰究系歷史耶?小說耶?

  關(guān)于此種體裁有一個現(xiàn)成的抹稀泥似的稱謂,曰歷史小說,然困惑亦于茲生焉。蓋歷史與小說本屬壁壘分明的兩個領(lǐng)域,各秉賦著一套價值標準和操作規(guī)范,雖然太史公(還可以上溯至左丘明)筆法里已多摹擬之情事,但那通常是在須揣摸方得其似的情況下,正孔融所謂‘想當然耳‘之舉,雖屬歷史著述本身的無奈,其初衷卻又并非出于對小說筆法的注重,而實在應(yīng)被視為一種‘原其終始‘的努力,不如此,‘鴻門宴‘將不復聞矣。我們常見的倒是,歷史無意于借小說以美容,小說每常演歷史為說部。歷史小說似對應(yīng)于小說史,但后者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有之,則林漢達先生編著的《上下五千年》或遼寧少兒出版社的《五千年演義》之屬,因致力于史學的蒙學化而奉行一種‘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通俗性原則,是‘小說化歷史‘而非‘小說史‘,亦已昭然。歷史的小說化乃歷史的變節(jié),小說的歷史化則不啻為小說的升華,因此,歷史學家往往寧受‘少文義緣飾‘的指責而堅守誠信,小說家(當然也包括戲劇家如莎士比亞、如不惜以‘滑稽的方式自由處置歷史事件‘并據(jù)此寫出了《羅慕路斯大帝》的迪倫馬特)則每每熱衷于涉獵史部,以使作品在敘述的廣度和意蘊的深厚上都有所獵獲。歷史有其不容篡改的神圣性自是毋庸置疑的,小說家天賦有虛構(gòu)的權(quán)力也是不消分說的,如此,當小說家一面要捍衛(wèi)虛構(gòu)的特權(quán),一面又不愿對歷史題材割愛時,神圣歷史的馬其諾防線只能接受崩潰的結(jié)局,不復有尊嚴可言。歷史小說,這并非對歷史的另一種描述,而只是小說的別一種寫法。準乎此,歷史本身的尊嚴便被置諸小說的法則之下,成為小說家廚房里聊供烹飪之需的雞鴨魚肉。

  回到羅貫中《三國演義》。清章學誠在《丙辰札記》里已用‘七分實事,三分虛構(gòu)‘界定了它的虛實結(jié)構(gòu),肯定了羅氏對歷史的基本忠實。我無意對‘七實三虛‘的比例作出質(zhì)疑,而更想對其內(nèi)容加以關(guān)注,即何者可虛?何者當實?

  答案并不因問題的重要而顯得棘手,只要稍稍比照一下《三國志》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忠實者事,虛構(gòu)者人。應(yīng)該指出,在小說家對歷史的改編中,所謂‘忠實‘只是被視為一種手段而納入構(gòu)思的,相形之下,改編事件較之虛構(gòu)人物風險更大。事件,尤其當這些事件又是如官渡之戰(zhàn)、赤壁大戰(zhàn)、彝陵之役那樣眾所周知、耳熟能詳?shù)脑?,就更由不得小說家施展想象,任意涂竄。在羅貫中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尊重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是作為小說的敘述前提和基本背景加以考慮的,它的‘七分‘真實多半集中于此,以便騰出手腳,在虛構(gòu)人物上略略施展,‘三分虛構(gòu)‘即著墨于此。我們且試著看看羅氏筆下的曹操如何?

  若以‘贏得生前身后名‘作為衡量偉人的標志,曹操顯然是要落選的,和周瑜同其結(jié)局。三國時人,除了被滿中國祭祀的忠勇典型關(guān)云長,大概只有曾讓杜甫尋覓其祠堂的諸葛孔明可以受此殊榮,而曾被我們明哲的魯迅先生斷定‘至少是個英雄‘的阿瞞(已故主席也曾默誦其遺篇),卻嘗盡了‘死去原知萬事空‘的滋味。在《三國志》里,陳壽對曹操的評價可說是迥出眾人之上,讀其仿‘太史公語‘的‘評曰‘,如‘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盡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沤衲艿么说扰姓Z者實在為數(shù)寥寥,而在三國時代,又正可謂‘舍此不作第二人想‘。想陳壽固非曲語阿世之徒,那么,一個少壯時高歌‘天地間,人為貴‘,中年時吟詠‘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晚年時不惜以‘烈士‘悲情抒發(f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之志的雄杰,逮至后世竟忽忽成了千夫所指的大奸雄,實屬匪夷所思。曹操不少為人詬病的劣跡,追究起來都不無可疑。即以殺呂伯奢為例,按此事出自吳人所著之《魏書》,立場本就飄忽,而其所敘之事境,又極為離奇乖情,很難按事件的邏輯加以還原。那句令曹操遺臭萬年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原屬野史裨語,頗難征信。又曹操之迫荀彧自殺,亦非鐵論。細想荀文若赴濡須塢途中尚與曹丕談藝論劍,言笑正歡,其人雄杰之氣固較曹操遠甚,說謀論智,卻也相差不遠。曹操若有殺荀之意,荀君絕無不睹先兆之理。雖然,持此論者大多從荀彧反對曹氏篡漢自立著眼,認為曹操殺荀,非為無故。倘如是,不過又一揣摩情事而已,以之存疑則可,據(jù)之立論則謬。羅貫中著小說本著‘兼采為美‘的信條,對史料基本上抱著‘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對一般視為信史的陳壽《三國志》并無多少側(cè)重。讀者若有意比照孫盛《魏氏春秋》、司馬彪《九州春秋》、王沈《魏書》等籍(裴注中對這幾部書頗多采集),會發(fā)現(xiàn)羅氏《三國演義》,純出之想象添加的筆墨竟意外地少。即使面對筆力集中貫注的曹操,羅貫中似乎也并沒有特地發(fā)明多少虛構(gòu)細節(jié)以供編派之用,他只是盡可能充分地將已有材料加以探掘組合而已。因此,羅貫中與其說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曹操,毋寧說乃是曹操劣行敗跡的傳述者和集大成者。

  羅貫中筆下的曹操,奸滑之氣溢出尺幅,狼戾之心隨處可見,作為文學長廊中的一個藝術(shù)形象,他不僅在中國文學中為僅見,放諸世界,亦難逢敵手。西人馬基雅維里若獲知曹公行狀,真不知要何等欣喜若狂了。有曹操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例征,他的《君主論》無疑將寫得更為出色,‘馬基雅維里主義‘也將更具說服力。曹操在羅貫中筆下,除卻殺呂伯奢和借糧官人頭以安軍心兩樁著例外,他如對許攸跣足相迎、‘拔劍斬近侍‘及‘抹書間韓遂‘諸節(jié),在在都顯出其人驚世之偽。我們說過羅貫中寫曹操多事出有因而通常又非真憑實據(jù),他認同了前人對曹操不一定符合事實的大量著述,只從藝術(shù)效果而非歷史公正的角度遴選材料;又因為羅貫中在小說上也正有著他筆下曹操那份‘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才能,遂使他成了曹操形象的最終完成者,他施諸孟德的筆墨也同時成了針對其人的終審判決。

  對羅貫中我們當然抱著崇高的謝忱,也無意否定他塑造人物上的非凡功德,但問題在于,我們?nèi)绱私o一位生前即因其‘宦官出身‘而不曾得到公正評價的‘非常之人‘涂上花臉(讀其《讓縣自明本志令》可知),就沒有一點愧疚之情嗎?我要說的不是羅貫中是否有權(quán)如此處理曹操──他當然有權(quán),而只想對人間公正意識的脆弱稍表缺憾:我們一方面在現(xiàn)實社會中借助法律的大纛,決不容忍任何施諸己身的誹謗行為,一方面卻覺得可以認同一位比利時偵探赫克爾•波洛的怪論‘對死人不存在誹謗‘,而將小說的魅力置諸公正概念之上,聽任某個古人飽受著千年冤曲。何況,這位古人又并非李鴻章‘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者流。中國人歷來強調(diào)的‘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阿瞞不可能無所縈懷。文學以虛實相間為美,歷史以誠實不欺為上,而當小說干犯了歷史,追求名留青史的曹操也就只能淪為談笑中人、戲曲中人。為曹操翻案之所以難以成功,并非當年郭沫若、翦伯贊等人吶喊不力,事實上是由于吾人不忍失去這么一位任人奚落的對象。由此我們可見所謂‘時間是最公正的‘這一陳述的蒼白和不可盡信。歷史上的冤假錯案不宜全然算到那些暴君頭上,善良的百姓也從來有著不善良的那一面,他們那由‘集體無意識‘所策動的觀賞心態(tài),常常會演化為某種更致命的群體力量,遂導致一股颶風般蠢動不已的觀念施暴行為。一個特多暴君的民族,其子民不可能不具備助紂為虐的意識。某種意義上,羅貫中對曹操的歪曲性描寫,也可看成對人心世態(tài)的妥協(xié),即使在元末明初,羅氏已無法改變?nèi)藗冃哪恐袑Σ懿俚摹樾邸ㄎ涣耍@一點我們可從對羅氏《三國演義》的仔細玩味中略得一二。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我一直無法接受羅貫中對曹操全然否定的說法,不,他對阿瞞還是抱著相當程度理解的,偶爾還會為曹操加上點閃光之處,‘謀董賊孟德獻刀‘即是(按此節(jié)史籍不載)。至于羅貫中對劉備之非一味肯定,識者早已指出:摔阿斗時的虛偽,彝陵之戰(zhàn)前的暴戾等,羅貫中皆譏諷暗藏。我這么說的另一個理由是,我本人對曹操不可遏制的偏愛,起初正是讀羅貫中《三國演義》時生發(fā)的,正如我對劉備的反感,亦假諸羅貫中之手。這里便可見出羅貫中的偉大,或曰古典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本身的偉大。

  探討一個權(quán)謀術(shù)最發(fā)達的民族何以視真正的權(quán)謀大師曹操為白臉奸雄,是有趣而不乏沉郁的。參照孫子‘兵者,詭道也‘之立論,曹操正乃一不世出的雄杰,他的一應(yīng)機變謀略,既不曾逾越兵法的游戲規(guī)則,也是生逢亂世時的明智選擇。何況,他恢廓宏奇的詩文,禮賢下士、求賢三頒的明哲,都是千載之下無人可及之舉。或曰,曹操的反對者,事實上都是遠遠無法與孟德比肩之輩,他們既無能具備對計謀的純粹審美力,又無力在瀟灑豪邁上與曹操爭勝,便只能以一副‘技不如人‘者常有的羞惱,試圖通過對曹操行跡的指責,以圖撿回一點脆薄的自尊。以此,我們正可了解緣何一個注重君子風范的國度,又恰成修煉‘偽君子術(shù)‘的名山道場。從立身行事遠不如曹操的迦太基梟雄漢尼拔卻在西方暴得大名中,我們或可汲探國人思維的某些獨到之處。

  我們需要美妙的文學,我們是否更需要歷史的神圣?這是個兩難選擇,也許,百姓的智慧依舊是最高的智慧,他們的做法是:拒絕選擇。

  …………………………………………華麗的分割線……………………………………

  夢今天上周先生的這篇文章,是有感于近來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了某些以考史名義寫YY小說來推翻或糟踏古人的之風。小說的創(chuàng)作無可厚非,作者要表達一種思想,一定要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作來完成。但是,打著寫正史的名義,用尋據(jù)論史的名義,以小說的形勢給一個作古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品行,安一個無恥的名聲,實在是令人心寒。而一些人,打著維護作者的幌子,喊著正義的口號,極力侮辱和糟蹋提出意見者,并用盡污言穢詞來辱罵別人,這種行為更是讓人不恥。

  周先生這篇文章明里寫文學對三國人物的歪曲,可句里行間無不在對歪曲古人的作法進行批判。先生吶喊道:“我們?nèi)绱私o一位生前即因其‘宦官出身‘而不曾得到公正評價的‘非常之人‘涂上花臉(讀其《讓縣自明本志令》可知),就沒有一點愧疚之情嗎?”這句吶喊針對的絕非曹操一人。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被以文學的名義歪曲了,又有多少人正在被文學作品歪曲著。我也想問問,難道這樣歪曲古人或惡心古人,就真的沒有一點愧疚之情嗎?

  周先生給出了這些文人(如果他們也算文人的話)的心態(tài):“我們一方面在現(xiàn)實社會中借助法律的大纛,決不容忍任何施諸己身的誹謗行為,一方面卻覺得可以認同一位比利時偵探赫克爾•波洛的怪論‘對死人不存在誹謗‘,而將小說的魅力置諸公正概念之上,聽任某個古人飽受著千年冤曲。由此我們可見所謂‘時間是最公正的‘這一陳述的蒼白和不可盡信。歷史上的冤假錯案不宜全然算到那些暴君頭上,善良的百姓也從來有著不善良的那一面,他們那由‘集體無意識‘所策動的觀賞心態(tài),常常會演化為某種更致命的群體力量,遂導致一股颶風般蠢動不已的觀念施暴行為。”原來如此,就是因為被歪曲或惡心的古人是口不能言的,YY他們不會受到任何報應(yīng)和法律的制裁,于是乎,就有那么一些人以YY古人為樂,以YY古人為榮,更有甚者,附和這種YY之風竟成了某些人大放厥詞的平臺和追捧的時髦。

  但是,周先生也說:“歷史有其不容篡改的神圣性自是毋庸置疑的,小說家天賦有虛構(gòu)的權(quán)力也是不消分說的,如此,當小說家一面要捍衛(wèi)虛構(gòu)的特權(quán),一面又不愿對歷史題材割愛時,神圣歷史的馬其諾防線只能接受崩潰的結(jié)局,不復有尊嚴可言。歷史小說,這并非對歷史的另一種描述,而只是小說的別一種寫法。準乎此,歷史本身的尊嚴便被置諸小說的法則之下,成為小說家廚房里聊供烹飪之需的雞鴨魚肉?!惫P者卻有些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人在吃青菜蘿卜的同時,無疑也是喜歡吃雞鴨魚肉的,當某些人將雞鴨魚肉等同于青菜蘿卜時,歷史又算什么?這種問題也是足以引發(fā)我們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讓歷史成為小說家廚房里聊供烹飪之需的雞鴨魚肉真的就對嗎?

  周先生最后說:“我們需要美妙的文學,我們是否更需要歷史的神圣?這是個兩難選擇,也許,百姓的智慧依舊是最高的智慧,他們的做法是:拒絕選擇?!本芙^選擇,多么簡單的方法,百姓可以這樣睿智地去拒絕選擇,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也能這樣選擇拒絕嗎?夢的回答是:否。無論百姓怎么想,怎么選擇,夢還是認為,每一個作者都少一些功利心,多一點良心,面對歷史作品的文學化,都明白該做怎樣的選擇,那就是:尊重歷史,尊重別人,哪怕是一個口不能言的古人,也應(yīng)該尊重。

  ………………………………再次華麗地分割一下……………………………………

  今天30號了,這個月的女頻PK大賽就要落下帷幕了,夢在此呼吁各位親親,手中還有沒來得及或因為難以選擇而保留的PK票,投給夢的姐妹藍藍的作品《絕色天嬌》吧,她目前正在第六名上苦苦掙扎,地位是岌岌可危,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謝謝大家了,有意者請點擊下面的圖片鏈接,進去投票。再次感謝大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