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元年正月,封于泰山,禪于社首,以皇后為亞獻。幸曲阜,祠孔子,贈太師。二月,如亳州,祠老子,追號太上玄元皇帝。
糧價的熱點未盡,封禪泰山的消息便不絕于耳。去年十一月,皇帝從洛陽出發(fā),從駕文武儀仗,數(shù)百里不絕。大槐樹下也喊來一群孝子賢孫,被攙扶著前去圍觀。人太多,路太窄,老頭們身體孱弱,不敢擁擠,只能遠觀。抬眼望去,列營置幕,遍布原野。
洛陽歷來商貿(mào)發(fā)達,各類商賈,不絕于路。所以從服飾、載具,老頭們大致能看出使者的來歷,東自高麗、倭國,西至波斯、烏長,各率扈從,穹廬氈帳,牛羊駝馬,堵塞道路。
圍觀勞累,大槐樹下休壇一日,閉關消化所得消息。使者隨架泰山,隨隊商賈留住洛陽。最先得益的是牙子,帶著商賈滿街跑,房租為之大漲。隨后,牙子帶著商賈游遍洛陽,吃遍洛陽,食物價格為之大漲。再緊隨其后,肉類價格猛漲,唯獨糧食價格特立獨行,持續(xù)而堅定地下跌。買賣雙方都沒有大豐收的經(jīng)驗,所以價格變化緩慢,趨勢明顯。對于糧價,寒門以上人家不在乎,貧窮家庭卻備受煎熬。不過,賺錢的機會突然出現(xiàn),糧價被拋之腦后,即便是窮苦人家,也都涌進洛陽城,尋找機會。
曉月店終于熬過艱難時刻,迎來一波高峰??祷莩味脦追N語言,親自做伙計站街,喊進來一些西域商賈。還是老套路,購不購物無所謂,先品茶論道。有了客源,生意漸起,時有奇裝異服者進出??祷莩蝹飨⒔o牙子,凡帶客入店,即有酬勞,如有交易,另有抽頭。牙子也聰明,至少有幾個月時間,陪同客人,不會輕易出手壞名聲,能帶進店鋪的,大多都會三方滿意。
曉月彩帛店做的是織繡女,產(chǎn)出少,款式獨特,銷量因而受限,不得不接受訂購,以孤山織繡女最旺。沒辦法,義陽茶名氣雖大,銷量還是平平,主要用于待客,陪襯孤山織繡女。商賈要求的交貨日都在三月之前,最遲不能超過三月中,這是踏準封禪的節(jié)奏。各地的織繡女,痛苦并快樂著,起早貪黑,成為各個村子里最忙的人。生孩子?笑話,其丈夫碰都不敢碰,唯恐耽誤家里的生意。
洛陽貨物分三檔,大體上,南市有上等、中等,北市中等、下等。南市與京都的上等貨,主要供大唐豪門,這是千萬里之內(nèi),最豪奢、最講究的一個群體,其品味不是遠方的土著能夠理解。至于皇宮用品,那是超等品,尋常人根本見都見不到。所以,外來商賈販運的主力商品是下等,輔以中等。真正的上等貨,除了商賈自用以顯示身份,購買量很少,用于敬獻給哈里發(fā)、大汗、國王、酋長;而中等貨,主要送給貴人階層,少量用以售賣。
南市一直控制大宗交易,雖然鋪面上沒有下等貨,倉庫里多的是。受限于固定渠道,這些貨物價格昂貴,并不被這群新商賈接受。為了維持所謂的公平,也不會降價,所以,商機降臨北市。
清風彩帛店,清風香千里,王家千里香等店鋪,因為準備不足,都賣斷貨,不得不加急補貨,背后的織繡女、工匠,都是鼻涕一把淚一把,哭著干活,笑著收錢。李家鋪子大賣,由于供貨渠道暢通,幾個月的流水超過幾年。北市其它幾位大商賈,如劉德等,也都是大賺特賺。
石暮雨迎來高光時刻,手下的女兒以及歌舞,洛陽少年以為是西域歌舞,外來商賈以為是正宗大唐歌舞;石城破陣樂紅遍洛陽,被津津樂道?;蛟?,洛陽歌舞熱情奔放,由此而論,大唐的開放,造就了繁華盛世?;蛟?,西域歌舞自由豪邁,怪不得不服管教,時常叛亂??刂频男N房,因為有地道的西域飯食,被西域商賈追捧,成為聚會地點。
洛陽少年所追捧的西域食物,與地道的相比,完全是兩個味道,兩種長相,不被西域商賈喜歡。
石暮雨的女兒們只可遠觀,最多陪客人吃飯、喝酒,被洛陽少年與商賈追捧,成為女神。一些求名的文人,也擠破頭,送上自己的詩詞、歌賦,以求爆紅。
石暮雨焦頭爛額,康惠澄忙于找貨。因為繁忙,兩人都要面對海量的客人與信息,終于將阿娜爾、野生皮牙子這兩個名字,擠壓到記憶深處,再也難以想起??祷莩瓮懽?yōu)榫鞔髿庥醒酃獾恼乒?,石暮雨成為女神之上的大神?p> 大槐樹下也成為洛陽一景,時常有外來的商賈駐足觀望。這真是世界奇景,哪里還能看到一群老頭子,坐在一起聊天、曬太陽?突如其來的繁華,讓老頭子們難以接受。懵懂了一段時間后,醒悟過來,前朝的繁華不就是這個樣子,當時在干什么來著?幾個老糊涂已經(jīng)想不起,只記得自己是盛景中的一個影子。
皇帝擺駕回京城,各路使團返回,商賈滿載而去。人去房間空,洛陽的房租降為從前。忙的快瘋掉的洛陽人得以清閑,牙子回家睡大覺,織繡女也不再起早貪黑;生活是如此之美好,洛陽人要休息。
大槐樹下沒有休息一說,只有請假,還是那種,可能再也回不來的假日。冬天的衣服一層層剝?nèi)?,有人要曬太陽,有人卻要乘涼。生意慘淡的張文仲張大醫(yī)又忙起來;前段時間,滿洛陽都是忙碌,唯獨張大醫(yī)的病人少了大半,不得不話說天下大勢,消磨時光。
繁華之初,最失落的還是小豕,看著忙碌的人群,怎么都找不到自己的商機,整天無聊地隨著人群轉悠,卻不花一個銅板,到處被人鄙視。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已經(jīng)拋之腦后的湯鋪火起來,收入大增。小豕奇怪,湯鋪就那么大,能招待的客人就那么多,怎么會收入大漲?不由得走去觀看,差點走錯路。
以前的漕幫人都是一伙人買一碗湯,花費一個銅板;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群人開始發(fā)神經(jīng),不再成群結隊,而是三三兩兩,各自買自己的吃食。這樣說來,以前賠本賺吆喝的生意,因為客人習慣的改變,反倒是成了大頭客。過去那些富戶,一如往昔,早上拎一大罐子湯,對湯鋪的貢獻已經(jīng)可以忽略不計。
一家人買一碗湯的還有,已經(jīng)不是主流,還要忍著漕幫人的鄙視,怯怯地圍著一碗湯,靜靜地品嘗。小豕主意到,這個群體多是老人帶著孩童,進城辦事,順便品嘗美食。孩童還小,看樣子是第一次,最多第二次進城,并不明白鄙視的含義。雖然害怕周邊的人,卻興奮地盯著湯碗,期待著美味時刻的到來。小豕覺得好玩,添湯的時候,悄悄加一小塊肉。當孩童發(fā)現(xiàn)碗里多了一塊肉,面露欣喜,偷偷掃一眼湯鋪,唯恐被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