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朕不是昏君

六十八章 壞人朱由校

大明:朕不是昏君 墨香閣大哥 2003 2022-03-21 11:30:00

  張居正一共八個兒子,長子張敬修正是張同敞的祖父,張家抄家時張敬修被嚴刑拷打,憤而自殺。

  次子張嗣修,萬歷五年榜眼,任職翰林院編修,被發(fā)配廣東雷陽(后世徐聞縣)。

  三子張懋修,萬歷八年狀元,翰林院修撰,自殺未遂后在家修書,整理其父一生所寫的文章。

  四子張簡修沒參加科考,以父蔭錦衣衛(wèi)千戶,先任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后任錦衣衛(wèi)同知,抄家時被奪職,六年前在家中去世。

  五六八三子早年夭折,因此第七子張允修又被稱為第五子,跟他四哥張簡修一樣,沒參加科舉,而是父蔭出仕,任尚寶丞。

  朱由校傳出的這話,雖說是悄悄給袁可立的,可老袁多狡猾呀,不對,是很有謀略才對。

  一琢磨那正好呀,內(nèi)閣這正為朱由校喜歡有夫之婦頭疼,都察院那些人沒事都會找事噴人,這會兒皇帝不檢點,正好撞槍口上了。

  一個個打著雞血般的,都憋著一股勁,只等著七天后的朝會跟皇帝對峙,大明的御史才不怕皇帝。

  可內(nèi)閣大臣要保護皇帝啊,這好不容易出了個明君,不能被你們這些噴子給霍霍了。

  而且他們站得高自然望的遠,也知道朱由校提到烏尤黛那不過是順嘴那么一提,根本沒說要娶她。

  說的只是娶烏云娜,離間察哈爾和兀良哈,正頭疼怎么壓制那些噴子御史,這不正好。

  張居正之事任何時候,在大明朝都是敏感話題,天啟二年朱由校給他平反,為何不順勢為他兒子們做主。

  不就是朝中反對的人還是很多,張老頭當(dāng)年權(quán)傾天下,不僅得罪了一大批人,更讓人不愿意的是,百官再也不想再出一個張居正。

  誰也不想沒有好日子過,因此平反是一回事,起復(fù)他的兒子們又是另一回事,那代表著張老頭的勢力有可能卷土重來。

  想想他的那五個兒子,一個狀元一個榜眼,當(dāng)年圍在他們身邊的同科進士有多少。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被邊緣化了,要是他們回來,這些人還能再邊緣化嗎。

  袁可立于是跟幾位閣臣商量后,把這事公開了,這下關(guān)注點果然轉(zhuǎn)移了,可朱由校并未輕松下來。

  這下是沒人噴他,可反對起復(fù)的奏章堆滿了他的案桌,氣得他爆粗口還無可奈何。

  朝臣們上奏章是正常程序,總不能說朕不喜歡看吧,可同一件事看多了會煩啊。

  因此后宮之中他發(fā)泄精力的次數(shù)就多了,可皇后跟嬪妃們個個有事,大家都忙著學(xué)習(xí)、教導(dǎo)那些女孩,他總不能去折騰她們吧。

  得便宜的只能是客印月,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生怕懷孕,幾天后,想出騷主意的客印月,挑選了十幾個大美人送上給他。

  這放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客氏防宮女勝過防賊,雖然現(xiàn)在改變了作惡,可嫉妒、吃醋是她的天性,哪有那么容易改。

  “皇上,鴻臚寺那邊報告,女真人請求和談的使者到了?!?p>  褚憲章的到來,讓朱由校精神一振:“終于來了,還好,要是晚到一天,貴英恰一行就走了?!?p>  跟林丹汗的談判已經(jīng)完成,貴英恰多留了兩天、正是朱由校找理由讓他留下的,為的正是讓他看到女真人也來和談了。

  狡猾的朱由校,為的是增加蒙古和女真雙方的緊張感,好談條件。

  果然,貴英恰見到女真使者阿布泰時,兩人都是眼神微縮,然后大笑著擁抱見禮。

  阿布泰,烏拉那拉氏如今最重要的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的弟弟,后金八大固山額真之一,真正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

  固山額真是僅次于八旗旗主的佐貳臣,八旗實際上的管理人,有權(quán)參加議政大事,并且常常能左右旗主的決定。

  努爾哈赤時代的固山額真,幾乎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擔(dān)任,阿布泰能擔(dān)任此職,除了姐姐是皇后外,本身的才能也足見能服眾。

  同樣的朝會上召見后,交給鴻臚寺談判,朱由校再朝會上并沒有承諾什么,下了朝就跟內(nèi)閣商量。

  “佟圖賴之事可以談,殺了雖然痛快,但諸卿別忘了,我大明也有被俘不愿降的人在那受苦,甚至那數(shù)千女真人都可以送他們回去,交換回咱們的士卒,各位臣工不要因為他們被俘了而看不起,人心才是最重要的?!?p>  朱由校說完一段看著他們,見他們都點頭后才繼續(xù)開口說:“至于科爾沁那邊的俘虜,告訴阿布泰,讓科爾沁的人自己來談?!?p>  黃立極眼神一亮,笑道:“皇上這還是離間之計?!?p>  “然也!”

  群臣幾個哈哈大笑,蒙古族的俘虜這一戰(zhàn)其實不多,總共不到七百人,但愿意放回去,科爾沁諸部很難拒絕。

  風(fēng)聲一旦放出去,部落不來人談判,那對那些俘虜和他們的家人親朋,都是一種打擊。

  為了籠絡(luò)人心,對方也得掂量一下得失,而大明一點不會吃虧,反正人要想要回去,總要花代價吧。

  無論是交換在科爾沁的漢人也好,還是對方出錢買回戰(zhàn)俘也罷,大明總之不會吃虧。

  反而為了交換,大明愿意放回戰(zhàn)俘,這對被俘或者搶掠的漢人來說,是一個向心力,說明朝廷沒有忘了他們。

  最重要的是不跟女真談他們的歸宿,這會讓女真人懷疑,科爾沁會不會被大明收買。

  幾天后談判結(jié)束,阿布泰要回去匯報后,交給努爾哈赤定奪,鴻臚寺照例請他們酒宴,算是餞行。

  不一樣的是今天朱由校突然駕臨酒宴,大家被他的到來慌了手腳,沒接到通知啊。

  朱由校滿面春風(fēng)的跟大家打招呼,舉杯敬大家后,特意單獨敬阿布泰。

  感概道:“遙想朕皇祖父之前,海西女真都是大明的忠臣啊,如今你們不認大明了,朕不怪你們,都怪朕失德啊!”

  阿布泰身體一僵,一張臉唰一下白了,他從來沒想過,大明的皇帝會說出這種話,漢人不是都很驕傲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