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我等此番必要改天換日!
“那怎么辦?
這小皇帝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我等貿然行動只會再遭到一次屠殺!”
所有人都神色陰沉。
東廠和錦衣衛(wèi)的到處捉拿,已經讓他們勢力損失慘重。
此次聚集在當世大儒鄭經府邸的人,有現在身居高位的朝廷高官,也有已經退居下來的世家中人,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俱是來自家學淵博、根基深厚的士族世家!
歷史悠久的大門閥!
如果說大周有文化圈和貴族圈,那這些人就是最頂級的圈子!
就像之前廠衛(wèi)再怎么兇威赫赫,想要辦大案子,也很難緝拿查到他們頭上。
因為他們的底蘊足夠深厚,勢力足夠龐大,最多查到他們附庸的勢力身上,就斷了線索。
想他們哪一個不是久經官場仕途,家族之中也是歷代皆有高官,整個大周的官場可以說就是在他們這些家族之間風水輪流轉的!
現在卻被一個孺子,逼得快要根基斷絕,家破人亡?
“屠殺?呵呵。
我們死的人還少嗎?!”
就在廳堂上,滿座愁容靜默之時,一個正氣凜然,長著國字臉的英武中年男子憤然起身說道。
他微微拱手,然后對著滿堂眾人,急聲激昂道:
“諸位大人,經過這段時日,難道還沒有看清皇帝的真面目嗎?
他是要一步步把我們世家門閥,徹底摧毀?。 ?p> “昨日退一步,今日退一步,明日再退一步。很快我等就將退無可退,只能等死矣!”
“到時諸位再惜命,也必將沒命爾!”
看此人衣著穿戴不是大周朝廷官員,年紀也不大,在這多是年長老者聚集的廳堂之中,顯然就是一個小輩。
但在場中人卻無人敢小覷。
因為此人家世極為不凡,乃是四世三公的頂級門閥——“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是官吏集團中的首腦人物。
這個氣勢不凡的威武中年男子,則就是師承鄭經,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名滿天下的袁家俊杰——袁紹!
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
袁紹本為庶出,過繼于袁成一房。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干的名聲。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后共六年。
之后,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鎬京,結交天下名士,豢養(yǎng)門客豪俠與亡命徒。
袁紹的活動也曾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趙高就曾經憤憤然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yǎng)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聽到風聲,于是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破滅我們袁家!“
但袁紹依然不為所動,名聲也愈發(fā)響亮。
在其父袁逢死后,袁隗很快便正式將袁紹作為袁家下一代領軍人物培養(yǎng),因此袁紹這話一出,便代表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有了明確的態(tài)度。
袁家,
不會忍耐下去了!
“楚宣他手上沾染了多少我們世家的血!就算是朝堂諸公在他面前也是說殺就殺!”
“現在又要分化奪我們的權!”
“自古以來想要坐穩(wěn)天下,都是要靠我們士大夫,楚宣現在窮兵黷武,想靠著暴力來獨裁統(tǒng)治!”
“還想讓那些粗鄙的武夫,和我們平起平坐甚至在我們頭上!”
自古,
刑不上士大夫。
何謂士大夫?
只要是有功名的士子都算!
所以世家門閥和朝堂百官,才能擁有巨大的底氣去以權謀私、甚至對抗皇權。
反正,
就算事發(fā),最多也不過就是相當于自罰三杯的處罰罷了。
這點也是作為士大夫階級最大的特權。
“我等絕不能坐以待斃!”
“要讓小皇帝知道我們的厲害!”
“為了江山社稷,我等也不可放任其亂來....”
“......”
有了袁家的表態(tài),更多的世家也紛紛開口,一些久久沒有出言的人也下定決心表明態(tài)度。
待眾人說的差不多了,
坐于主位的鄭經,微微點頭:“不錯,老夫對楚宣這個學生也早就不滿意了?!?p> 他算是皇家御用講師,教導了不少皇子,對此很有發(fā)言權。
不過鄭經平日里滿嘴禮儀道德,忠君愛國。
表面上對楚宣也很恭順,沒想到卻心底一直別有心思。
“老夫一直覺得,這皇位要是四皇子坐,才會天下太平,社稷安穩(wěn)?!?p> 四皇子,是公認的認同儒家思想,親近世家門閥的皇子。
“可惜,卻陰差陽錯,讓楚宣這個無才無德之人,登上了大寶?!?p> “再說那楚宣不過是宮女賤婢所生,本就是卑賤血脈!”
鄭經絲毫不掩飾對楚宣的不屑,臉上滿是祥和正氣,說出來的話卻十分殘忍:“既然如此,我等就應該整頓國事,另立賢良,為天下除害。
廢殺楚宣這個假帝!”
鄭經直接就不承認楚宣為帝,稱呼其為假帝。
“并剪除誅滅聽命于他的廠衛(wèi)和其他所有人?!?p> 弒帝!
鄭經話音落下,場面一時安靜。
“可是,現在小皇帝...楚宣那個假帝,握有不少軍權,恐怕難以行事啊?!?p> “不如等太上皇回來,咱們再一舉行動?”
有人遲疑。
袁紹一聽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有兵權的人,難道只有楚宣么!”
他橫握佩刀,斬釘截鐵道:
“我已然以袁氏名義,召集并州牧丁原和涼州牧董卓兩人率領大軍前來!此兩人俱是我袁家故吏,此時打著向帝都送征調精壯的名義進京,乃天賜良機!”
“鄭師還聯系了魏郡國曹孟德,魏郡國世子曹丕率領的勤王大軍本該原路返回,不過現在鄭師的指派命令下,繼續(xù)向帝都而來!”
袁紹口中的鄭師,自然就是鄭經。
“沿途地方官,一是不能分辨命令真假,二是都為鄭師和我袁氏門生,自然會幫助掩護,這樣一來魏郡國的大軍也可神不知鬼不覺,到達帝都!”
“如今一切天衣無縫,皆在我們掌握之中,這是蒼天賜予的良機,我等應該一舉為天下除掉禍害,改天換日以名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