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問道通仙

第十二章 仙道興衰史

問道通仙 王川川 2164 2022-01-12 17:49:47

  “上課了,請大家都回到座位上。”鄭老師的聲音傳了過來。昨天他被那幾個士兵控制了一會,在黃昆人等帶走陶淘后,也沒再難為他。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仙道課老師,孫大偉。我們縣古籍局原局長,他在古籍局工作近五十年,一生致力于仙道古籍研究,曾在國家級期刊、國家級研討會中發(fā)表多篇有分量的論文。孫老今年79歲,雖然已經(jīng)退休多年,但一直沒有放棄對仙道的研究?,F(xiàn)在答應(yīng)學校的請求,為大家突擊幾天仙道課。

  課堂上傳來一陣熱烈的掌聲,有專家來為大家上課,這真是太好了。

  “同學們好,謝謝學校和同學們的信任,要我這個老頭子,來給大家上幾天課。我的孫子,也是今年高考,也和大家在一個學校,不過不是一個班的,他叫孫富文,可能有些同學也對他比較熟悉。”

  “原來他是孫富文的爺爺,也難怪孫富文在仙道科方面,比陶淘還有名?!?p>  同學們之間流傳著一個說法:

  四班孫富文,

  一班有陶淘,

  高中仙道門,

  盡在此二人

  孫富文在同學們心中的排名還在陶淘前面,原來是家學淵源,是仙二代,這是勝過陶淘的。

  孫大偉開篇為大家介紹仙道在大新國的歷史,如何興起,延續(xù)多久,何時中斷,短短一個小時時間,將仙道百萬年的歷史,梳理出一條明晰的線索。這節(jié)課讓陶淘也挺受益,他雖然喜歡仙道,但喜歡的是如何修仙等方法論方面的知識,對于歷史發(fā)展演變,并沒有引起他的關(guān)注。但經(jīng)孫大偉這么一分析,他才發(fā)現(xiàn),歷史中蘊藏著很多規(guī)律性的東西。

  讀史可以知興衰,如果將仙道從產(chǎn)生、發(fā)展、到消亡的過程,看作人的一生,即如同新生時,充滿種種希望,壯年期,主導(dǎo)社會進步,轉(zhuǎn)眼間年老了,可以有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幫助社會,但也可能會對社會產(chǎn)生種種排斥,最終走向滅亡(或隱于世外),不再見之于人間。

  仙道正是如此,最初出現(xiàn)時,以社會責任為已任,修行不離濟世,濟世不離修行。各門派弟子筑基完成,都要入世圓滿三千利他事業(yè),以為功德。三千功德圓滿,八萬細行無缺,回到宗門,提升修為。各門派間相互協(xié)力,以凈化世間為己任,因此也被世間人所敬重。世間上到皇室,下到庶民,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求諸仙人。

  到了后期,各派為滿足自己的需要,相互凌奪,強者欺霸弱者,弱者算計強者。但凡世間出現(xiàn)修仙者所需物品,在爭奪中,不惜死傷多少無辜世人性命,在所不惜,機關(guān)算盡。

  修仙者只顧自己的需要,忽略社會發(fā)展,忽略廣大普通民眾的需求,忽略民眾是仙人修行的基礎(chǔ)。最終仙道被世間所厭棄,人們遇事不但不再愿意求諸于仙人,躲避仙人之禍都唯恐不及。至此,仙道不再見容于世間,各修仙門派或滅絕,或隱遁,消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

  今天仙道歷史的學習,讓陶淘真有耳目一新之感,對于仙道的理解,似乎也更深刻了一些:不是普通民眾需要仙人,而是仙人需要普通民眾。這三萬年沒有仙人的人類社會,普通民眾過得安居樂業(yè),民眾幸福指數(shù)普遍很高。充分說明沒有仙人的社會,照樣可以非常好。但在仙人缺少民眾之后呢?功德無法累積,細行無法凈化,門派之中招不來新的弟子,新生力量得不到補充,多數(shù)修行物資無法獲得,少數(shù)處于隱遁中的門派,至此也是奄奄一息了。

  陶淘所見到的仙道資料,都是后期仙道所遺留,里邊充斥著各種自利思想,如仙道是與天爭命,與地爭物,與人爭利,所以仙道必爭,無爭不足以成仙等內(nèi)容。

  仙道只在于爭嗎?除爭之外,仙人不仁,視百姓為芻狗。失去仁心的支持,仙道何以立足世間!

  三萬年前,大新國夫子出世,以仁學倡揚于天下。仁學以泛愛眾為根本,立有三德: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很快,天下民眾皆從夫子而學,幾年之內(nèi),弟子三千萬,賢達之人也達到了七十二萬之眾。這七十二萬弟子,游走于藍星各國,從事講學,傳播仁學。

  據(jù)說,當時天下仙道六大宗門,四十七家小宗門,在全球圍剿仁學,他們控制多國政權(quán),在國內(nèi)活埋仁學弟子,恐嚇國民,不得接觸仁學,制造了無數(shù)起坑仁慘案。但這不但沒有阻止仁學的傳播,反而更促進了民心厭惡仙道。除大新國外,仁學在藍星各國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現(xiàn)在迅速而成燎原之勢。

  盡失民意的仙道六大宗門,四十七家小宗門,聯(lián)合起來,想出以斬首的方式,除掉大新國夫子,讓仁學群龍無首,然后分化消滅。

  六大宗門宗主與四十七家小宗門宗主以雷霆之勢,前往大新國。在大新國都魯城,對夫子展開圍殺。按理說,仙人殺凡間一個學究,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未曾想到,夫子在面對仙道宗門各種仙法臨身之時,面無憂慮,心無疑惑,更無恐懼。坦然間,一股天地仁和之氣,聚合萬眾長久以來厭惡仙道的心理,破空而起。

  各位宗主的仙法遇上這股仁和之氣,如同蒸氣入于洪爐,泥牛進入大海,瞬間消融。各位宗主也被自己仙法反噬,四十七位小宗門宗主命喪當場,六大宗主吐血退走。夫子沒有追擊,一個凡夫,如何會去追殺仙人呢?

  但此事后,四十七家小宗門敗落消亡,六大宗門隱世不出,仙道絕跡于世間。

  又過了二十年,夫子也以壯年之身退跡無蹤,世間再無仙道,也再無夫子。留下的只是數(shù)量龐大的仙道典籍與泛愛眾的仁學基礎(chǔ)。

  了解了仙道在世間消失的原因,新的思考也擺在了陶淘面前:自古以來,順則凡,逆則仙。凡夫因爭利而成為凡夫。而后期的仙人,不但爭利,還爭物、爭命,似乎比凡人更庸俗。仙人不再逆凡,而成為順凡,還更甚于凡人。仙格墮落,這才是仙道絕跡的根本原因,正因為仙格墮落,即便仙能積累再雄厚,在天下大勢面前,也無能為力。這才被夫子集天下民心,一戰(zhàn)而滅。

  仙道覆滅三萬年后的今天,又如何能做到逆而成仙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