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旬,北面機速局傳來緊急軍情,契丹大軍又在炭山一帶集結完畢,顯然要發(fā)動又一輪的南侵。
吐蕃六谷部請戰(zhàn)的上書,終究沒有得到相應,其中原因很復雜,但趙恒顯然錯過了機會。但他也是為了應對河北危機,畢竟契丹是心腹大患,黨項乃介癬小疾。
此時,大宋禁軍近半精銳云集河北、河東,王顯已經(jīng)改任天雄軍,當鎮(zhèn)、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司再次成立,由王超擔任都部署,就云集近十余萬大軍,由于去年的大意,導致保州戰(zhàn)敗,機速司的情報再也沒人忽視。
不過,趙恒對王超并不太滿意,因為自威虜軍之戰(zhàn)后,侍衛(wèi)馬軍得到加強,駐泊河北路地騎兵就有四萬多人,再加上隨時能東進的廣銳軍鐵騎,宋軍在河北、河東已擁有足可與契丹一決高下的騎兵軍團。
但是,由于上次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朝廷對王璇提出的大縱深防御,已經(jīng)有相當程度的認可,馬軍主力靠后配置,而且張凝、楊延昭、楊嗣、魏能等主要馬軍大將,不歸屬三路都部署管轄。
他們各自有一支騎兵部隊,總數(shù)達到一萬五千騎兵,作為游擊部隊,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隨機應變,自己決定怎樣去作戰(zhàn)。
王超很不滿意,作為三路都部署,他要的是真正的實權,如今高陽關都部署周瑩所部高陽關路十一軍州五萬大軍,他調動起來力不從心。
不過高陽關的兵力,他倒是不擔心,主要是楊延昭、楊嗣等鈴轄一級大將,不歸他管束,能夠調遣的馬軍也就二萬余,實在無法忍受,所以要求并楊延昭、楊嗣、魏能等人的馬步軍全部歸他節(jié)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河朔禁軍統(tǒng)帥。
另外,他還是想延續(xù)王顯的辦法,與契丹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騎兵大決戰(zhàn),樹立自己的威望,要求把駐泊莫州、北平寨、定州方向的馬軍主力三萬前移,達到保州和威虜軍城之間,步軍主力也相應北調。
在王璇看來,馬步軍適當前移,無可厚非,畢竟契丹大軍幾乎都是騎兵,大軍在威虜軍、保州之間,可以增加反應時間,畢竟這個時代的宋軍步軍機動性很差,距離太遠了恐怕反應時間不夠。
但把馬軍擺在最前方,讓他最受不了,馬軍主力適用于決戰(zhàn),絕不是前哨戰(zhàn)的消耗品。
他并沒有對這場即將來臨的大戰(zhàn),提出任何建議性的意見,而是神不知鬼不覺地給王超上了點眼藥。
趙恒顯然很認可王璇的秘密奏章,并沒有答應王超的要求,甚至問呂蒙正、李沆、王旦等宰執(zhí),猶豫著要把王超給換掉。
好在這次宰執(zhí)們難得齊心,一力保薦王超,表示王顯年事已高,周瑩非統(tǒng)帥之才,王繼英不能離任,其他大將資歷不夠,趙恒想來想去沒有辦法,這才作罷。
不過,他又把王繼忠、韓守英兩個潛邸舊臣派到前線,顯然對王超的要權不放心,尤其是韓守英,身為入內內侍省都知,這次擔任三路兵馬鈴轄,實際上也是三路大軍的監(jiān)軍。并且,對宋軍大陣做了調整,馬軍主力調到定州和保州邊界。
王璇作為權同知樞密院機速司一行事,在給王超上完眼藥,保證馬軍部隊不會成為炮灰之后,并沒有對戰(zhàn)事再發(fā)言。
而是傳令方謙、秦臻,利用這次大戰(zhàn),盡可能使北面使臣打入契丹軍中,奔忙中,還是寫下一份折子,遞了上去。
三月中旬,面對越發(fā)嚴峻的軍情,李繼遷又橫插一杠子,黨項大軍又在集結,在靈州方向已經(jīng)有兩萬多人。
大宋朝廷中,沒人懷疑這場必然爆發(fā)的戰(zhàn)爭,當然也沒人懷疑河北有太大危險,畢竟十余萬河朔大軍嚴陣以待,還有強大的馬軍力量,再打不勝那才是無能。
但歷史往往有著強大的彌合力,由于后勤補給的壓力,趙恒忽然下令,駐泊在定保之間的兩萬多騎兵,抽調一萬人東進前移,駐防金臺鎮(zhèn)。
沒有人知道趙恒在考慮什么,王超的力量被消弱了很多,但一萬騎兵進駐金臺頓,使雄州一線的后側防御得到加強。
此時,王璇的目光緊緊盯著的是吐蕃,河北戰(zhàn)場并不在他心上。
就在一片壓抑中,這場大戰(zhàn)終于爆發(fā)了。
南京都統(tǒng)軍蕭達凜、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率十余萬大軍終于發(fā)動了攻勢。
顯然,契丹軍吸取了教訓,直接繞過威虜軍,大軍快速撲向定州安喜縣。
不能不說蕭達凜是一位獨當一面的帥才,繞開威虜軍有利防御的地形,進入定州平原,最大限度發(fā)揮馬軍優(yōu)勢,把高陽關甩開,逼迫王超進行決戰(zhàn)。
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大軍,宋軍首先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內斗,正如王超所擔心的,高陽關都部署周瑩不聽招呼了。
因趙恒為了制衡王超,給周瑩加三路大軍都排陣使,地位超然,再說周瑩又是宣徽南院使,地位高于王超。再加上高陽關歷來承擔第一線作戰(zhàn)任務,地位非常重要,有很大的自主權,對王超的率領,僅回了一句:“非圣旨不能動?!?p> 王超無可奈何,只能依靠現(xiàn)有兵力和如狼似虎的契丹大軍決戰(zhàn)了,好在他手中還有萬余馬軍。
就這樣,一場大戰(zhàn)在將帥不合中開始了,契丹軍剽悍,宋軍也不弱,王超否決駙馬都尉、知定州吳元扆放棄望都,死守安喜縣的建議,率領六萬步軍,一萬馬軍北上。
在即將到達望都之際,契丹大軍已經(jīng)攻陷望都縣城,守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斗,全最終軍覆沒,宋軍失去一個可攻可守的有利據(jù)點。
王超的重兵集團已經(jīng)停不住了,兩軍在望都城南,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zhàn)。
雖然,由于王璇的蝶變,結果大不相同,但宋軍依然在望都與白城之間,遭到了不小的損失,不能說勝利,也不能說失敗。
趙恒的玩伴王繼忠被俘獲,宋軍也傷亡慘重,率先投入作戰(zhàn)的一萬多馬軍,同樣受到不小的損失,但王超還是把主力部隊帶回了安喜縣,與吳元扆合兵,在唐河北岸嚴陣以待,契丹在大掠一番后,果斷地退兵了。
趙恒龍顏大怒,朝野上下一片倏然,王璇卻一點也不在意,他的心思壓根就不在望都上面。
王風
過渡章節(jié),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