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再發(fā)一個大便當
時間推進到建安三年八月下旬,于信圓滿結束了此次的荊州之行,抵達豫章郡柴??h。
在柴桑稍作休整,于信就掉頭南下,之所以沒有延續(xù)之前的計劃返回江東,是因為在柴桑的時候,于信接到了徐庶的飛船急報——人家騎馬就叫飛騎,俺這個坐船當然要叫飛船。
在江東吳郡、會稽交界一帶,隨著秋收的結束,揚州官軍與孫策亂軍歷時半個多月的絞殺終于告一段落。
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雙方攻投入超過一萬五千名士兵,最終卻是以孫策損失程普、韓當兩名老將以及兩千多士兵,揚州軍損失超過三千名士兵而告終。
雖然從明面上看,揚州軍這邊的損失的軍力比孫策那邊要多,但孫策不光折了兩員老將,更是沒有達到他們戰(zhàn)前制定的突破吳郡防線的目標。相反,經過此戰(zhàn)被磨礪出來的揚州軍將越發(fā)精悍,孫策以后再想圖謀北上,將難上加難。
至此,江東局勢逐漸明朗,孫策空有世家支持,手中握著大把的人才,但卻被限制在會稽一郡,未來實在渺茫;反觀于信,從豫章到江東,雖然偶然的因素很多,但他卻坐穩(wěn)了揚州的頭把交椅,將豫章、丹陽、吳郡三郡之地納入掌控??梢韵胂?,得到了荊州支援的于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有會何等樣的發(fā)展!
從柴桑經贛江南下,于信重新回到了南昌。
祖英的病雖然好轉,但身體依舊孱弱,于信便借口散心,帶著祖英離開南昌北上,在彭蠡澤兩岸諸縣轉悠。
當然了,溫柔鄉(xiāng)可是英雄冢,于信的目標可是江山美人一把抓的,帶著祖英散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于信來檢視這一年屯田的成果。
說到屯田,這是于信自去年來到豫章之后實行的,當時是以劉繇留下的揚州殘兵為班底,在彭蠡澤兩岸諸縣當中組建的屯田兵。等到諸葛瑾跟鄭渾來了之后,整天忙于軍務的于信就把屯田的事宜交給他們,至今已經正好一年。
于信把此行的第一站選定在了?;杩h,因為春夏之交的一場大戰(zhàn),彭蠡澤以東的諸縣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壞,那邊的情況不足以真實的反應屯田的效果。相反,彭蠡澤以及贛江以西的諸縣,受到戰(zhàn)火破壞的情況比較小,其中又以?;?、歷陵兩縣為最。
?;杩h的東部,靠近彭蠡澤的地方,有一大片被分割的錯落有致的地塊,一看就一家的。要是第一次來海昏不知底細的外人,說不定還會痛罵:這是哪一家的狗大戶、大土豪,占了這么一大片良田,真是……好地都讓豬拱了!
其實這一大片良田,便是于信劃定的海昏縣的屯田區(qū)中的一片,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片。因為與海昏縣其他幾塊屯田區(qū)相比,這一塊屯田區(qū)不僅是于信最先劃定的,更因為這一塊屯田區(qū)的名字前面,比其它幾塊多加了一個軍字——軍屯。
既然是軍屯,那自然便有軍隊,這一塊軍屯的老大也是有級別的,是一名屯長。
當初于信精兵簡政,從劉繇帶到豫章的殘兵里清退了好幾千士兵,這些人除了一些領了軍餉離開軍隊的,剩下的都被于信安排進了軍屯,不過原來的軍官都被降職使用。像這塊軍屯區(qū)的屯長,原來便是劉繇軍中的一名軍侯,大名喚作王剛。
對于即將前來視察的于信,王剛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這倒不是他惺惺作態(tài),而是發(fā)自肺腑的。究其原因,雖然王剛現(xiàn)在僅僅只是一個屯長,但他手上掌握的權力,卻比一個軍中的軍侯掌握的都多——現(xiàn)在這個軍屯區(qū),共有屯田兵兩千多人,抵得上一個校尉的兵力了。
掌管著一個軍屯區(qū)、幾千個手下,這都是實實在在握在手里的權力,而且王剛的心里還有一個小算盤:通過之前的南昌之戰(zhàn),明顯能夠看出于信對設立軍屯的意義——所謂軍屯,實質上就是軍隊的預備役。
揚州軍正規(guī)軍的待遇多好就別提了,以前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現(xiàn)在只要官府透露出想要征兵的信息,想要投軍的良家子能爭的頭破血流的。
王剛現(xiàn)在已經是屯長了,這是官府明文規(guī)定的,就算以后到了軍中,他的職位也只會比屯長高,而不會比屯長低。畢竟他這些年為了軍屯,不敢說殫精竭慮吧,但也操勞費心了不少,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于信向來宣揚賞罰公平,總不能虧待了有功之士吧!
王剛看的分明,現(xiàn)在天下大亂,正是男兒施展抱負的大好機會。所謂功名但在馬上取,他王剛今年才三十出頭,一身本事自詡不輸于人,若是投身軍旅,說不得也要憑著掌中鋼刀,為子孫掙下一份萬古千秋的家業(yè)。
自從接到消息說于信將要視察諸縣軍屯區(qū),王剛就動了心思,開始為這一天準備,所以當王剛看到于信在諸葛瑾、許褚等文臣武將的陪同下過來的時候,心里的激動就別提了。
查看了王剛整理的軍屯區(qū)這一年來的收成,以及在平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跟積累的經驗,又觀看了屯田兵的訓練狀況,于信對這個軍屯區(qū)感到十分滿意。
從收成來看,這一個軍屯一年的收成,可以供給三千大軍一年之用!
這還是軍屯,因為平時有大量的訓練,所以軍屯需要留下的存糧比較多,于信估算了一下,要是換成普通的屯田,其一年所產差不多能供五千大軍一年之用!
這僅僅只是現(xiàn)在的收成,在廬陵南面、交州一帶,于信派人取回了一種神奇的水稻種子。這種水稻產量與普通水稻相仿,但它一年能種植兩次,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可以一年兩熟的水稻——一年兩熟與一年一熟之間的差距,就算兩歲小孩都能分辨的出來吧。
這種可以一年兩熟的水稻今年已經種植成功,再有一個多月就是它們第二次收割的時候,從今年種植的情況來看,最多兩年,就能在整個江南推廣!
到那個時候,糧草將不再是困擾于信的短板!
“你們在說什么”?
于信正在思考問題,忽然發(fā)覺周舫跟許褚兩人竟然正在竊竊私語,這可是稀奇事,便有些好奇的問起來。
“主公,末將正在跟許褚將軍說,這些屯田兵從氣勢上看,一點也不輸于咱們的精兵。要是在戰(zhàn)場上走一遭,主公麾下又多了一支精兵”。
聽了周舫的話,于信看了一眼在一旁臉顯喜色的王剛,笑著道:“老王啊,你聽聽,就連我身邊的人都夸你,你說說吧,你想要什么賞賜”?
“末將不敢”,于信話音剛落,王剛就大禮參拜于信:“將軍,末將別無他求,但求將軍將末將調入軍中,就算是降職當一個隊長末將也心甘情愿”。
深深的看了一眼王剛,于信心中有些不喜:作為一個軍人來說,王剛的心思未免多了一些。就拿他方才說的話來說,竟然在于信面前?;ㄕ?,明著說甘愿降職使用,實際卻在暗示于信……呵呵,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
不過這個時候,就算心中再不高興,于信也不能真的把王剛降職使用。于信真要這么干了,以后誰還用心替他管理軍屯,就算千金買馬骨,于信也要樹立一個榜樣。
“你既有此意,那我就如你所愿,將你調入軍中”,沉吟了一下,于信便繼續(xù)說道:“你這一年管理屯田也有功勞,我便將你提為軍侯,留在……”。
說著,于信便指著一旁隨自己前來巡視的小將陸遜說道:“就暫時留在伯言帳下聽用”。
經過艱苦的南昌守護戰(zhàn),陸遜已經迅速的成長起來,真不愧是歷史有名的人物,其進步之神速,簡直叫于信瞠目結舌。所以當于信決定在派人前往廬陵練兵的時候,就把陸遜列為了合適的人選,不過對此于信還沒最后下定決心。
如愿以償?shù)恼{入軍中,并且重新成為軍侯,王剛已經心滿意足了。至于于信只派給他的頂頭上司,王剛并沒有因為陸遜的年幼還有任何輕視:雖然現(xiàn)在陸遜名聲不彰,但整個豫章誰不知道于信識人的眼光之準!
接下來,于信就王剛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跟諸葛瑾以及鄭渾詳細商討了一番,鄭渾在這方面卻是大家,而且鄭渾也是親手主持過屯田的事宜,所以對王剛提出來的經驗教訓向于信做了詳細的解釋,就是其中的一些缺憾,也都被鄭渾被補全了。
這專業(yè)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p> 聽著鄭渾的侃侃而談,于信不由的在心中感嘆,同時也打定了主意,這次返回江東的時候,一定要把鄭渾帶上,然他去江東主持屯田諸事。
接下來的兩天,于信就把?;杩h內的幾處屯田營地都轉了個遍,總的來說,得到的結果是叫于信滿意的——屯田,果然不愧是亂世積蓄力量的王道!而且經過這兩天的走走轉轉,于信明顯感覺到祖英的精氣神有些許的好轉。
轉完了?;?,于信就繼續(xù)北上,打算前往歷陵縣。
不過事與愿違,就在于信前往歷陵的路上,一封江東來的急報讓于信匆匆結束了這次剛剛開始的巡視之旅——孫策遇刺!